張吉林
【摘要】數學合作學習,它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數學課堂學習任務,按照明確的責任分工,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進行的互助性學習。數學合作學習,更便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信息的傳遞,并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
【關鍵詞】數學;合作學習
在一些數學課上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讓學生開始合作學習,學生們馬上鬧哄哄的,大家七嘴八舌,從表面上看好像學生討論得挺熱烈,但實際上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地思考、分析問題。然而,在熱鬧的場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學生發(fā)表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認真地傾聽了別人的見解?本文就數學課堂中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qū)及其對策,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組組建的隨意性
在中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被數學教師廣泛采用。但是,教師大多根據學生的座位就近分組,座位變了,小組也就變了,既不考慮學生的搭配,也不考慮組內的分工。這樣的組合具有很大的隨意性,這樣隨意組合的小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務,我們不得而知。小組內成員的搭配對于合作的順利進行、交流的深入開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重“議”輕“思”
有些教師出示問題之后,馬上要求學生討論、合作、并沒有騰出一點時間讓學生個體進行思考,使部分學生不動腦筋思考,討論不深刻,思維無法深入,合作學習只是成了一種形式,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生拉硬扯
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為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有的教師在教學內容過易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于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究,也有的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這些討論和交流都因為時機不當,收效甚微。
四、教師指導不到位
合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中集體的智慧,培養(yǎng)探究的精神。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走下講臺,不俯下身子去聆聽和指導學生,不進行必要的分工與要求,不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學生往往隨心所欲,應付了事。實際教學中,由于諸多因素限制,許多合作小組長期不改變形式,加之班額過大,教師在指導上如不特別用心,則部分學生將討論變成了玩耍、嬉戲,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低效甚至無效化。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放還給學生,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為了在教學中力求避免以上誤區(qū),我認為合作學習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個策略:
1.構建合理小組
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學習風格等確定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小組內的人數搭配(一般4~6人一組),男女搭配,不要落下任何一名同學。即使在小組內也要分工明確細致:哪名同學當小組長,哪名同學是中心發(fā)言人,哪名同學做記錄,哪名同學做匯報等。只有這樣,合作學習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可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給每名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
2.要留有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新課程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必須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沒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在出現(xiàn)問題后,不要急于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組內同學互相交流看法時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輪流在班內發(fā)言,再由本組同學補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最后達成共識。否則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將流于形式,如有些討論時間少于2分鐘,學生在唧唧喳喳地說,誰也聽不清楚。這樣討論,很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極易助長部分學生的依賴心理,造成兩極分化。因此,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留給每一名同學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時間與機會,還要根據學習小組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目的。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
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發(fā)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同時,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并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4.起好教師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增強了“學生是主體”的意識,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空間還給學生。教師要在小組間有意識地巡視、傾聽和觀察,傾聽學生的討論,觀察學生的合作,為他們提供有效的指導。比如在小組合作交流時出現(xiàn)冷場,教師要協(xié)助小組長組織討論,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出現(xiàn)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受阻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點撥;出現(xiàn)課堂秩序混亂時要及時調控;對個別小組順利完成合作任務,教師要當場給予表揚。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學生答題正確時,加以鼓勵;出現(xiàn)錯誤時,給予指導;思維受阻時,善于啟發(fā)誘導。教師的教應隨著學生的學而變化,學生的學隨著教師的教不斷地深化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互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數學合作學習的策略如果把握得當,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互助互動、協(xié)同合作、師生共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