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對不起!謝謝!再見!……
無論是出內心感激之情的表達,還是見面時禮節(jié)性的問候,抑或是打擾別人后真誠的道歉,這些語言,都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尊重的信息,是一種美好情感的流動。這些語言,既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潤滑劑,也是聯(lián)結劑。它們會讓沖突得以緩和,會讓陌生人相互走近,也會讓親近的人更感溫暖與安心。
然而,就是這些每天都要重復無數遍的禮貌用語,要想讓我們的孩子能自發(fā)、自如地運用,有時候竟是那么難。
芊芊1歲半了,會叫人了,但在爸爸媽媽希望她和客人打招呼的時候,她總是會把頭縮到媽媽懷里。陸鹿2歲了,每天能說很多話,但對爺爺奶奶追著遞過來的玩具和食物,喜歡的就接著,多數是看也不看,抬手一拍,躲之不及就撒一地……
芊芊和陸鹿的父母都很焦慮:怎么才能讓孩子有禮貌?
對于孩子來說,學走路,學說話,是他天賦的本能,到時候他自然會想學。但禮貌待人,卻是需要我們去引導,去示范的。而且,禮貌待人的學習,從會說話之前就開始了。因為禮貌待人除了有一套禮貌性語言外,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
要讓孩子理解什么是“要想有好友,自己先友好”,父母往往是第一榜樣:我們對寶寶和顏悅色,寶寶對娃娃也笑咪咪;我們對寶寶聲色俱厲,寶寶對娃娃也喝來喚去。
要想讓孩子習慣于對人有禮貌,還要讓他有反復練習的機會。一開始,孩子也許會經常讓我們覺得表達不當,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尊重:芊芊還沒成熟到足以面對陌生人,就不要強迫她;陸鹿對物質的需求其實有自己選擇,最好是他需要的時候自己找,或自己提出要求,而不是頻繁地用我們認為好的東西來填滿他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孩子:他向我們微笑,我們也以笑容回應,他會明白好情緒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開來;他不知如何拒絕,我們也可以和他一起練習:“謝謝!我不要。”練習中,幫他把長輩的好意和物質區(qū)分開來,讓他能更多地理解其他人的內心世界。
本期《小王子·小公主速成班》中,18個兒童禮儀游戲將幫助我們和孩子在快樂的互動中,形成和人交往的好習慣。當我們看到一個儀態(tài)優(yōu)雅、善解人意的孩子在成長時,我們知道,他通向世界的道路被拓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