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男人為什么叫大漢?
早在20世紀20年代,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李濟對我國的人口遷徙和由此導致的人種特征做過深入研究。他認為,秦漢以來至清朝以前,中國歷史上最少發(fā)生過3次重大的人口遷徙,原因都是戰(zhàn)爭,時間之長,人口之多,影響之深遠,都對中國的人種構成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致使中國人的身高、血統(tǒng)等許多因素發(fā)生改變。由于北人南侵,原來的中原人不得不南移,再加上中原人多次與匈奴、鮮卑以及蒙、藏等族聯(lián)姻通婚,從物種學上來看,避免了近親婚姻,有助于人種的優(yōu)勝劣汰,中國人身高顯著增加,由此產(chǎn)生了“山東大漢”。
元上都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012年6月29日,在第36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chǎn)項目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元上都遺址位于中國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和多倫縣境內。遺址區(qū)面積約251平方千米,包括城址、關廂、鐵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樹墓群等。緩沖區(qū)面積約1507平方千米,涵蓋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傳統(tǒng)人文景觀以及濕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觀在內的遺址環(huán)境,具備很高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雅”和“俗”原指兩種音樂
“雅”和“俗”起初是名詞而不是形容詞,它們是兩種音樂?!把拧敝浮把艠贰?,是統(tǒng)治階級制定的典禮樂舞,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賀、宴享等大典時所用的。各個朝代均循禮作樂,歌功頌德,統(tǒng)稱為“雅樂”?!八住笔侵浮八讟贰保菍m廷中宴會時所用的俗樂,稱為“燕樂”。其實,“雅樂”和“俗樂”都是來源于民間的音樂。
“掌故”曾是一種官職
掌故指的就是一些古代的奇聞軼事,掌故是由負責它的官員的名稱而得名的。掌故就是“掌握故事”的意思,這原本是一種官職。從漢代開始,“掌故”作為一種官員,負責記錄國家的故事。在唐代,分別設置有專門記錄宮廷故事的掌故和記錄民間故事的掌故。這樣,大量搜集的民間故事,通過掌故的工作變得集中、條理起來,而且流傳得更為廣泛。久而久之,負責搜集故事的官員就被用來命名他們搜集的故事。
古希臘曾為了奧運會而放棄戰(zhàn)爭
公元前5世紀,波斯王薛西斯統(tǒng)率軍隊攻打古希臘,但令人費解的是,只有非常少的希臘士兵在把守非常重要的關隘。于是薛西斯擔心這是希臘人的一種埋伏,不敢前行。但有專門調查的士兵偵查后才真相大白,原來希臘正在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高于一切的大事,運動會期間是禁止打仗的。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就連突遭外敵入侵,他們這種習慣也不會受到影響。
日本每年有3個兒童節(jié)
日本每年有3個兒童節(jié)。每年的5月5日是男孩節(jié),又叫“兒童的日”,所有家庭都會掛上鯉魚旗,來象征著孩子們消除厄運,克服困難,順利成長。3月3日則是日本女孩節(jié),有女孩子的家庭會在客廳擺設階梯狀的偶人架,慶祝女孩子健康成長,女孩子們也會穿上漂亮的和服來過節(jié)。另外還有11月15日的“七五三”兒童節(jié),因為在日本習俗里,3、5、7歲是孩子們特別幸運的3個年紀,所以會有這個節(jié)日來專門為他們慶祝一番。
稅與賦的區(qū)別
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來源。在夏朝就出現(xiàn)了稅收的雛形,稱為“貢”。在西周,征收的軍事物資稱為“賦”,征收糧食稱為“稅”。春秋的時候,稅與賦合并。稅是由“禾”和“兌”組成,禾指糧食,兌是交換的意思。稅收起初的意思,就是向國家繳納糧食的意思。后來,稅收由繳納糧食變?yōu)槔U納貨幣,其種類在不斷的變化中。
為什么把過長的電視連續(xù)劇
稱為“肥皂劇”?
我們現(xiàn)在統(tǒng)稱大多數(shù)的電視連續(xù)劇為肥皂劇。其實“肥皂劇”源于西方,是指以家庭問題為題材的連續(xù)劇,一般以家庭主婦為目標受眾。而這個名字的來歷,還真的是和肥皂有直接關系的:它的誕生,最初是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播放的一種長篇廣播連續(xù)劇。而當時的贊助商主要是日化用品廠商,電視劇中主要插播肥皂廣告,“肥皂劇”之名就由此而來。
西裝袖子上為什么有扣子?
普魯士皇帝腓特烈二世戰(zhàn)功赫赫,而他引以自豪的就是戰(zhàn)斗力強、紀律嚴明的軍隊。在一次閱兵中,腓特烈二世發(fā)現(xiàn)士兵的袖子都很臟,他很生氣,認為士兵不講衛(wèi)生,影響軍容。一個軍官報告說,士兵在行軍中非常辛苦,需要擦汗,而袖子最方便。腓特烈二世表示理解,但還是想改掉士兵的這個壞習慣。經(jīng)過一番研究,他決定在軍服袖子口縫上幾顆金屬紐扣,這樣用袖子擦汗會很難受。后來,各國軍裝的褂子都裝上了扣子,百姓也紛紛效仿,西裝就出現(xiàn)了這種設計。
座右銘是誰最早提出的?
座右銘的發(fā)明者是東漢的書法家崔瑗。崔瑗年輕時脾氣暴躁,意氣用事。因哥哥被殺,他就殺了兇手,為哥哥償命。犯下重罪的崔瑗只身逃亡,幾年后遇朝廷的大赦,這才敢回到故鄉(xiāng)。崔瑗痛定思痛,認為自己的魯莽才惹下如此大禍,就將告誡自己的格言放在座位右側,提醒自己時時冷靜。這種格言的文體叫作“銘”,因放在座位的右邊,就被稱為“座右銘”。此后,凡是用來鞭策自己的格言,都被叫作座右銘。
哪國女人以離婚為榮?
毛里塔尼亞是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國家,但他們的婚俗和其他阿拉柏國家有很大的區(qū)別。毛里塔尼亞女子以胖為美,而且以離婚為榮。在那里,女人離婚后很容易再婚,這還被視為一個女子有魅力的表現(xiàn)。據(jù)官方統(tǒng)計,該國離婚率曾高達20%。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毛里塔尼亞有18%的離異女子會再婚6次以上,甚至她們希望能結更多次婚。
古人如何記考勤
古人肯定沒有打卡機,不過他們也要記考勤??记谠谥袊霈F(xiàn)得比較早,但是有明確記載考勤工具的是清代。清朝的官吏實行坐班制,管理都在辦公場所上班。漸漸地,官吏的惰性體現(xiàn)出來了。于是,清政府啟用了“畫到簿”,官員的出勤率記載在上面,存入內閣大庫。咸豐年間,為了進一步規(guī)范官吏的出席率,出現(xiàn)了考勤的獎懲制度,規(guī)定對管理“核其勤情”,這是最早出現(xiàn)的考勤獎懲制度。
【文稿】李莉
【責任編輯】蒲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