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林梅
摘 要:蕁麻疹是一類反復發(fā)作,又難以徹底根治的一類過敏性疾病,本文通過對蕁麻疹的誘發(fā)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治療和預防。
關鍵詞:蕁麻疹預防治療
中圖分類號:R7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227-01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程度的發(fā)展,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在全國范圍內呈明顯升高趨勢。目前我國約有2億人患有各種過敏性疾病[1]。而蕁麻疹是屬于過敏性皮膚病的其中一種,因為病因復雜,常找不到原因,很難根治。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由皮膚、粘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暫時性、局限性、和水腫性發(fā)疹[2]。一般在12h~24h內消退,具有“來無影,去無蹤”和反復發(fā)作的特點,一日內可發(fā)作數次。以下將通過對蕁麻疹的誘發(fā)因素進行分析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和預防蕁麻疹的發(fā)生。
1蕁麻疹的誘發(fā)因素
1.1 外源性因素
1.1.1 食物
容易引發(fā)過敏的食物,以魚蝦等海產品,蛋類最常見,還有某些容易發(fā)生過敏的蔬菜水果。某些食物中的防腐劑和某些調味品也有可能成為導致過敏的原因。
1.1.2 生物因素
像暴露在空氣中的花粉,灰塵,動物皮屑以及某些氣體等接觸,被昆蟲叮咬都可能成為誘發(fā)該病的原因。
1.1.3 化學因素
有些藥物如青霉素,嗎啡等易發(fā)生藥物過敏反應。而深受愛美人士追捧的化妝品也成為可能發(fā)生皮膚過敏,誘發(fā)蕁麻疹發(fā)作的原因。
1.1.4 物理因素
冷熱,日光,機械等對皮膚的物理刺激容易引起皮膚瘙癢,促使患者撓抓,引發(fā)并加重蕁麻疹病情。
1.1.5 感染
各種感染的因素也可引發(fā)蕁麻疹,可細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蟲感染三方面。
1.2 內源性因素
1.2.1 精神-內分泌
精神壓力大,受刺激,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和因為月經、妊娠等導致的內分泌發(fā)生改變對此疾病有影響。
1.2.2 疾病
不單單只是因為蕁麻疹才會有蕁麻疹的表現,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淋巴瘤、癌腫、風濕病、胃炎、腸炎、膽囊炎、糖尿病等均可有蕁麻疹的表現[3]。
1.2.3 遺傳
蕁麻疹屬于過敏性皮膚病,而過敏性體質會遺傳,有家族傾向,使得蕁麻疹與遺傳因素有關。
2蕁麻疹的治療
2.1 病因治療
蕁麻疹是過敏性皮膚病,過敏原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當切斷了過敏原與機體接觸的途徑,也就不會引起蕁麻疹。因此想要從病因上有針對性的治療蕁麻疹,就要尋找過敏源,我們可以以日記的形式每天記錄日常接觸的物品,回憶接觸了哪些物品可出現蕁麻疹,記錄下自身的身體反應并來判斷該物品是否是致病過敏源。明確了過敏原,就可以采取措施,針對性地避開與過敏原接觸的機會,以防止蕁麻疹的發(fā)作。
2.2 藥物治療
2.2.1 糖皮質激素
皮膚過敏時,局部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目前仍是治療皮膚過敏的首選[4],具有起效快,療效肯定的特點。糖皮質激素使用要謹慎:它一方面對免疫反應有多方面的抑制作用,能減輕過敏反應,緩解蕁麻疹癥狀。另一方面又因為對免疫反應的抑制作用,使機體抵抗力下降,誘發(fā)或加重感染。因此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用藥。
2.2.2 過敏反應介質阻滯劑
能夠穩(wěn)定肥大細胞膜,阻止組胺及其他過敏介質的釋放,從而產生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5]。此類藥物化學性質穩(wěn)定,主要有色甘酸鈉(咽泰)、色羥丙鈉、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少數人用藥期間可出現困倦、口干、食欲減退等癥狀,一般停藥即可恢復。
2.3 脫敏治療
世界衛(wèi)生組織明確指出,目前“免疫脫敏治療的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蕁麻疹的根本性治療方法”[6]。方法:給予患者連續(xù)不斷的藥物治療,直至病情穩(wěn)定數日后再逐漸減少劑量。常規(guī)給予抗組織胺藥、抗膽堿藥、鈣劑及維生素B6。一種藥物無效時,可同時給予2~3種藥物,要因人而異的制定最適宜的脫敏療法。
3預防蕁麻疹發(fā)作
3.1 遠離過敏源
3.1.1 食物
要減少食用容易發(fā)生過敏的食物,少吃添加防腐劑的食物。對于蕁麻疹經常發(fā)作的人平時要少吃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因維生素B1為組胺釋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fā)蕁麻疹。
3.1.2 生物
花粉、動物皮屑、灰塵等可引起過敏。如果是此類過敏,要做好保護工作,在春季等花草茂盛季節(jié)減少出入,盡量穿長袖,減少皮膚暴露,并戴好口罩。家中不能養(yǎng)動物,也要減少出入動物呆過的地方。
3.1.3 化學
多為能產生變態(tài)反應的藥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劑、磺胺類和阿司匹林等。出于病情需要,若可以用其他非此類藥物來代替,則盡可能不要使用此類藥物。出于需要,要使用化妝產品,應該記得做過敏試驗,以防化妝品過敏。
3.2 保護皮膚
3.2.1 減少物理刺激
冷、熱、日光、摩擦及皮膚局部受壓都可能導致蕁麻疹的發(fā)作,要避免這些因素對皮膚的刺激。避免強烈抓搔皮膚,因為這會使得局部溫度升高,促使血管擴張,加重病情的惡化。
3.2.2 盡可能減少熱敷
熱敷止癢雖然能暫時的起到止癢作用,但是同抓搔一樣會使得病情加重。保暖過度也很有可能導致蕁麻疹發(fā)作。
3.2.3 防止皮膚干燥
皮膚過于干能的減少熱敷熱敷止癢雖然能暫時的起到止癢作用,但是同抓搔一樣會使得病情加重。平常也可以適度的擦些潤膚露滋潤皮膚來防干燥。
3.3 提高機體免疫力
(1)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堅持健康膳食。多吃含有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增加皮膚抵抗力。
(2)注重勞逸結合,科學安排作息時間。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
(3)重視心理健康,經常親近大自然,讓自己保持好心情,每天都能快樂地工作與生活。
綜上所述,蕁麻疹是個很難根治的過敏性皮膚病,但也并不是無法醫(yī)治的疾病。對蕁麻疹其首要治療就是緩解蕁麻疹的癥狀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其次認真尋找過敏源以減少蕁麻疹發(fā)生的可能。
參考文獻
[1] 玨曉.防過敏性疾病刻不容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07-15(14).
[2]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631-633.
[3] 苗玲.蕁麻疹的病因及治療[J].醫(yī)學信息,2011,24(7):4303-4304.
[4] 王學民.最難纏的過敏:皮膚過敏[J].大眾醫(yī)學,2012(4):13.
[5] 趙曄.蕁麻疹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探索[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10):100.
[6] 馬彩琴,王霞.蕁麻疹的治療及護理體會[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0,19(3B):379-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