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重要他人通過直接教導或潛移默化滲透影響個體道德知識、情感、意志以及行為四個方面的社會化,從而影響個體的道德社會化。由于重要他人自身的特征,在影響個體道德社會化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主動性、隱蔽性、有限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和父母應意識到重要他人的存在,加以引導,發(fā)揮重要他人的積極作用。
關(guān) 鍵 詞 重要他人;道德社會化;教育啟示
作者簡介 孔祥淵,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
碩士研究生
重要他人這一概念是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Mills C.W)在米德的自我發(fā)展理論基礎(chǔ)上提出來的,是指對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影響的具體人物。重要他人對個體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方式等具有重要影響,當前關(guān)于個體道德養(yǎng)成與他人影響之間關(guān)系的探討多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出發(fā),筆者試圖借鑒“重要他人”的概念,從社會學角度入手,對兩者的關(guān)系做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與闡述。
一、重要他人對個體道德社會化的影響
重要他人對個體的道德社會化具有影響作用。其作用的發(fā)揮主要是通過影響知、情、意、行實現(xiàn)的。而且,重要他人作用的方式因重要他人的不同而具差異性。
(一)有助于社會化道德知識的獲得及再社會化
道德知識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道德關(guān)系及其理論、規(guī)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們通過認識形成的各種道德觀。”[1]重要他人對個體道德知識社會化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個體獲得一定的社會化道德知識。一方面,個體從重要他人的行為中領(lǐng)悟道德知識;另一方面,個體從重要他人那里獲得純粹的道德知識,這主要發(fā)生在互動性重要他人身上。第二,原有道德知識的再社會化。重要他人的樹立會對個體原有的道德知識產(chǎn)生影響。個體在重要他人身上感悟到或直接學習的道德知識并對自身進行相應的修正,在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道德知識的再社會化。
(二)有利于個體社會化情感的養(yǎng)成及修正
“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愛憎、好惡態(tài)度?!盵2]道德情感可以分為個人情感與社會情感,個人的情感主要關(guān)注自身的得失與利益,正如皮亞杰歸納的“習性的階段”[3],“情緒的滿足處于優(yōu)勢”[4];社會情感則是指個人根據(jù)社會的要求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與感情,強調(diào)情感滿足的社會性??茽柌竦南嚓P(guān)研究表明,個體處于“以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一致或好孩子為定向”[5]階段時,謀求的他人或者社會的認可,行為以此為導向。他人的評價與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個體的情感。重要他人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教育引導個體從社會的角度思考相關(guān)的道德行為并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反應,也可以通過個體具有的道德情感對個體產(chǎn)生無意識影響。
(三)有益于個體道德意志的獲得及鞏固
所謂道德意志,是指“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道德目的而產(chǎn)生的自覺能動性?!盵6]即個體為了完成道德目的,不斷進行自我克制,運用精神力量排除干擾因素的過程。道德意志社會化的過程即形成社會所認可的道德意志以及該意志不斷得以鞏固的過程。首先,重要他人有助于社會化道德意志的獲得。重要他人在面對艱難險阻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堅定性與頑強性能為個體所認同,逐漸地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其次,重要他人有助于個體道德意志的鞏固。重要他人在面對艱難困阻時所變現(xiàn)出的堅強性還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激勵個體不畏懼困難,想方設(shè)法去排除障礙、克服困難,從而達到不斷鞏固道德意志的目的。
(四)有助于個體習得道德行為并予以強化
重要他人對于個體道德行為社會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以下方式。首先,重要他人是個體社會化道德行為的來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實驗證明,個人行為的習得不僅依靠直接經(jīng)驗的學習,還能通過替代性經(jīng)驗獲得。個體通過觀察重要他人的行為并進行模仿,從而獲得為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互動性重要他人通過言語要求,使個體在觀念上具有道德行為,并在之后的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其次,道德行為受到重要他人的不斷影響、刺激和強化。個體的道德行為由于重要他人表現(xiàn)出類似的行為而得到強化,此外,互動性重要他人對個體的道德行為進行贊揚,也起到強化道德行為的作用。
二、重要他人對個體道德社會化
影響的特點
(一)主動性
影響的主動性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對于個體而言,重要他人是自我選擇的結(jié)果。個體接受重要他人的影響不是無奈的選擇,而是出于個體的認同,因而,個體對于重要他人的影響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抵觸情緒或者逆反心理,所以,在接受重要他人的影響時,個體是主動進行的;另一方面,重要他人發(fā)揮影響也是主動的。重要他人的產(chǎn)生以及影響的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隱性的,特定個體的重要他人可能在其他個體看來僅是一位普通人物,而且,所謂的重要他人也沒有明確的標志,其行為多是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沒有經(jīng)過特定的安排,也不是哪一方面意志的產(chǎn)物,因而,對于行動的主體而言,其發(fā)出的任何行動均為主動的。
(二)隱蔽性
重要他人對個體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較為隱蔽。重要他人的這種特性也造成了影響的弱控制性,由于重要他人發(fā)揮作用是較為隱性的,因而,無法明確地加以識別,也就無法有意識地加以控制與安排,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較少的系統(tǒng)性,因此,對于重要他人的控制顯得十分困難,從而顯示出弱控制性方面的特征。
(三)有限性
影響的有限性主要是從個體的層面上來講的,因為特定的一位重要他人不可能持續(xù)個體的一生,也不可能影響到個體的方方面面。從時間上看,個體的重要他人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對于特定個體而言,特定重要他人出現(xiàn)于人生的特定階段,因此重要他人的影響只能持續(xù)一段時間,基本上不可能貫穿到人生的各個階段,具有時間上的局限性;從影響的層面上來講,特定重要他人對于個體的影響可能僅僅涉及到個體的幾個方面甚至僅僅是一個方面,幾乎無法涉及到個體生活的各個層面,空間上具有局限性。因此,無論是從時間上看還是從具體的層面上思考,某特定重要他人對于個體的影響都是有限的。
(四)全面性
對于個體而言,無論是橫向各方面的生活,還是縱向任何一個年齡階段,重要他人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從橫向上看,重要他人影響個體的方方面面,如前所述,重要他人對道德知識的獲得、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道德意志的培養(yǎng)、道德行為的展現(xiàn)都具有重要作用,范圍涉及日常消費到人生觀的確立。縱向來看,重要他人對個體的影響滲透在各個年齡階段,如童年期的父母、青少年期的教師以及同輩得學伴好友伙伴,成人期和老人期崇拜的人物或偶像等等,這些重要他人或者重要他人的形象會貫穿于人生的各個時期。由此可以看出,重要他人的影響涉及到個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并貫穿于個體的一生。
三、重要他人的作用對道德教育的啟示
青少年的個體道德社會化主要是在學校和家庭中完成的,因而,我們主要從教師、父母兩個方面探討重要他人對于學生道德社會化的啟示。
(一)教師方面
1.意識到重要他人的存在及其作用
在道德社會化過程中,重要他人對于個體品德的培養(yǎng)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因而,教師應該首先意識到學生重要他人的存在,切不可認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重要他人或者重要他人只是人們想象的形象而沒有實際的作用。對于重要他人的忽視有可能導致教育工作的重大失誤。此外,教師應意識到重要他人的作用。重要他人并非僅僅是一個偶像或者是學生心理崇拜的對象,之所以成為重要他人,是因為其對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教師應該注意到重要他人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
2.理智地對待自己重要他人的角色
吳康寧教授認為,教師“很難在所有方面都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甚至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7]。因而,這就需要教師理智地對待自己的角色,既不能因自己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自己不是學生的重要他人而“放浪形骸”。無論如何,教師作為學生日常交往中頻繁接觸的個體,都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立一種榜樣。這就需要教師理性的對待自己的角色,不能因外界對自己的評價而使自己的言行發(fā)生過大的變化,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人師形象。
3.促進重要他人積極影響的發(fā)揮
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重要他人,教師還要對學生加以引導,促使重要他人積極作用的發(fā)揮。教師應注意分析重要他人身上的積極因素,讓學生看到這些積極的方面,而不是盲目地模仿重要他人的方方面面,更不是僅僅仰慕重要他人的聲譽,促使這種積極影響因素轉(zhuǎn)化學生個人的觀念或者行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完成這種轉(zhuǎn)換。[8]
(二)父母方面
可以說,家庭是個體進行社會化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個體在出生伊始就受到這個環(huán)境中倫理規(guī)范的約束,并在潛移默化中內(nèi)化家庭的倫理規(guī)范以及道德要求。父母自孩子出生伊始就開始有意無意地傳遞相關(guān)的道德知識、道德規(guī)范并促使個體習得這些內(nèi)容。那么,父母作為可能的重要他人應當怎樣做呢?
1.對孩子要有積極的道德期望
符號互動論重要的代表人物喬治?赫伯特?米德的相關(guān)研究表明,兒童在三、四歲的時候就會注意到他人的角色以及觀點,并有意識地將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加以內(nèi)化。[9]這表明,他人所持的觀點與態(tài)度對孩子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家長對孩子應該有積極的道德期望,在孩子道德萌芽時期,對孩子未來道德的發(fā)展有一個良好的預期。尤為重要的是,在個體的道德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對孩子的道德不能產(chǎn)生失望情緒,而是應該積極地應對,這種良好的預期,尤其是來自個體重要他人的良好道德預期會產(chǎn)生“羅森塔爾效應”,從而有助于個體形成良好的品德。
2.積極配合學校重要他人的教育
學校樹立的榜樣人物成為學生的重要他人有助于學校教育作用更好發(fā)揮。而學校宣傳的這些榜樣人物能否成為學生重要他人,不僅取決于學校的計劃、安排以及相應的教育宣傳,還取決于父母的態(tài)度。相關(guān)研究表明,父母的積極配合很重要。父母作為個體的重要他人,對其他重要人物,尤其是對學校所宣傳的榜樣人物做出正面的、肯定的、積極的正面評價,更有助于個體將學校所宣傳的榜樣人物視為自己的重要他人,因此,父母在平時對個體的教育或者影響中,應該注意配合學校的教育,保持教育的連續(xù)性,促進學校重要他人方面的教育獲得成功。
3.注重言傳身教的雙管齊下
家長的言語教育可以促進個體道德知識的獲得或者生成。因而,家長可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言語教育,如對具體道德事件的分析,利用道德故事傳遞道德律令等;有研究指出,家長的言行不一可能對個體的道德成長產(chǎn)生負面的效果,因而,家長在注重言傳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身教。例如,對青少年進行“誠信”的教育,一次具體的行動可能勝過千言萬語的教導,也強化著語言所傳遞的道德律令,正如“曾子殺彘”這一故事所示。此外,行為的影響較為深刻。例如,對于個體進行“孝”的教育,父母自身對于長者孝敬的一次具體行動可能勝過千萬句關(guān)于“孝”的知識教育。應該注意的是,家長進行身教時一定要注意“真心真意”,否則,做出來的身教最終會被青少年識破,反而影響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2][6] 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62,363,364.
[3][4][5] 魯潔.德育社會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131,142.
[7] 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6.
[8] 林遠輝.“重要他人”:中小學班級管理的影響因素[J].教學與管理,2008(2):29-30.
[9] 徐瑞,劉慧珍.教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88-89.
責任編輯/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