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摘 要 知識地圖和概念地圖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從“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的內(nèi)涵、起源、特征、功能、應用等方面對兩者進行了比較分析。
關鍵詞 知識地圖 概念地圖 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Knowledge Maps and Concept Maps
ZHANG Lia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 Knowledge maps and concept map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 "knowledge map" and the "concept map" meaning, origi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knowledge map; concept map; comparative analysis
1 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的共性
從廣義上理解,概念地圖是知識地圖的一種,知識地圖包括概念地圖。
1.1 本質(zhì)上一致
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都是知識管理的(包括可編碼的客觀知識和不可編碼的隱性知識)視覺表征方式。在知識管理活動中,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就像是可視化的導航系統(tǒng),它們兩者本身雖然不能代表知識資源,但是可以指導用戶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資源,并且顯示知識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①我們可以認為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是知識管理的終端界面,在整個知識管理體系中,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充當著輸出者的角色。
1.2 功能上一致
在知識管理領域,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有著類似的功能:(1)導航圖的功能。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本身不是知識,它們是知識導航系統(tǒng)。通過這兩個工具我們可以對一定范圍內(nèi)的信息和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進行分類、鏈接與導航。按照知識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將各個知識節(jié)點連接起來,整合成一個龐大有序、動態(tài)的知識地圖。(2)揭示隱性知識。知識地圖和概念地圖不僅能夠顯示顯性知識,而且能夠挖掘組織內(nèi)部的隱性知識。(3)引出新知識。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的地圖,知識節(jié)點之間的交錯往往能產(chǎn)生新的知識。
1.3 應用上一致
知識組織和知識檢索是知識管理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知識組織實質(zhì)就是知識的序化,是編制知識地圖,而知識檢索的實質(zhì)是知識的提取,是按圖索驥。使用知識地圖,可以改變傳統(tǒng)基于關鍵詞的檢索模式。基本構(gòu)造方法為:先建立相關知識地圖,將該領域的信息知識收集起來按照知識地圖的導航進行分布然后標注。用戶檢索時將其檢索指令轉(zhuǎn)化成知識地圖規(guī)定的格式,在知識地圖中匹配出符合條件的知識資料通過可視化界面輸出。②③④
2 知識地圖與概念地圖的差異
2.1 內(nèi)涵差異
知識地圖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如Speel等人認為知識地圖是知識領域用來分析知識的程序,方法和工具。借以知識地圖能使知識的特點和含義以易被理解,清晰易懂的形式出現(xiàn)。人們將知識的一部分用地圖的形式表示就形成了知識地圖,它能使知識容易理解。⑤Gomezt等認為知識地圖是需要通過復雜的方式制成的智力圖表,在邏輯命令下得以運用。⑥概念地圖具有特定性。Novak教授認為,概念地圖是特定知識范圍內(nèi)某個主題的各個概念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圖形化表示,事實上概念地圖也是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在概念地圖中,方框或者圓圈里面的內(nèi)容表示概念,箭頭的方向表示概念往下發(fā)展的層次。
2.2 學科差異
知識地圖源于情報學,其核心思想是研究如何對知識進行組織、控制和傳播。對文獻內(nèi)容進行分析,找到相互關聯(lián),影響的知識點,將這些知識點聯(lián)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知識地圖。
概念地圖最早萌生于教育與教學科學領域。
Novak團隊反復研究了奧蘇伯爾有意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兒童自己的經(jīng)驗和在學校學習中獲得的相關概念的質(zhì)量和數(shù)量可以決定兒童能否理解抽象概念。而當時皮亞杰團隊所研究的 抽象的認知操作能力對兒童能否理解抽象概念并無決定性影響。
2.3 結(jié)構(gòu)差異
知識地圖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可以認為凡是可以將組織內(nèi)部存在或者所需要的知識資源以可視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圖型都可認為是知識地圖,如圖1。概念地圖通常呈樹形和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如圖2和圖3所示。
2.4 功能差異
知識地圖包含的是所有形式的知識資源,可以無限延伸。概念地圖源于教育科學領域,它更加強調(diào)一個命題范圍內(nèi)各個層次內(nèi)部節(jié)點之間的關系以及層次之間各個概念節(jié)點的關系,即上位概念對下位概念的影響。⑨概念地圖的提出有其認知心理學背景,符合人類認知習慣,因此,從它被提出到現(xiàn)在一直是教育教學領域研究的熱點。
2.5 應用差異
知識地圖源于情報學領域,它強大的搜索導航功能以及可視化友好的界面在圖書館知識管理和企業(yè)知識管理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概念地圖更加偏重于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它是學習的工具、創(chuàng)造的工具以及課程和教學設計的工具。此外,概念圖的研究范圍超出了科學的范圍擴展到各個學科。一個抽象復雜的命題需要被簡潔、清楚、有條理、明確表達出來時,概念地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和方法。⑩
注釋
① 廖宇峰.國外知識地圖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新世紀圖書館,2009(3):80-83.
② 史忠植,蔣運承,張海俊等.基于描述邏輯的主體服務匹配[J].計算機學報,2004(5).
③ Martin J E. Handbook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1, Springer Verlag,2002.
④ Logan D, Caldwell F. Knowledge Mapping: Five Key Dimensions to Consider.Gartner Group, 2000.
⑤ Speel P H,Shadbolt N, Vries W,et al.Knowledge mapping for industrial purposes.12th workshop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Modeling and Management,Alberta,Canada,1999.
⑥ Gomez A, Moreno A, Pazos J, et al. Knowledge maps: an essential technique for conceptualization.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2003.33(2):169-90.
⑦ 李丹,張會平.知識地圖理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8(3):130-132.
⑧ 馬費成,郝金星.概念地圖在知識表示和知識評價中的應用(I):概念地圖的基本內(nèi)涵[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3):6-12.
⑨ 李秀芬,路線.概念圖的研究及其應用現(xiàn)狀[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7):65-68.
⑩ 朱學慶.概念圖的知識及其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2002(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