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紅波
[內容摘要]現代社會普遍面臨著一種職業(yè)危機——職業(yè)倦怠。教師是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人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更是如此。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身心健康以及高職院校的發(fā)展,因而我們有必要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本文擬從外在因素(社會、學校、學生)和內在因素(教師自身)入手,探討其影響因素,從而使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得到緩解。
[關鍵詞]職業(yè)倦??;高職英語教師;影響因素
高職教育是教育體系結構中很重要的部分。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處于積極主動的戰(zhàn)略地位,學習外語似乎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英語。而教育培養(yǎng)這些人才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們目前卻成為了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人群,這需要引起社會、學校和英語教師足夠的重視,并對其產生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1.社會因素。盡管高職院校的地位近年來逐漸提高,但仍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高職教育還是二、三流的教育,不能與普通高校相提并論。另一方面,國家對高職教育的發(fā)展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也不夠。許多高職院校生源不足、辦學條件簡陋、缺乏高水平的師資、處于艱難的境地,而社會各界對教師的工作質量卻予以高度的關注,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要求高職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有較強的實踐和操作能力,要成為“講師+工程師”的“雙師型”教師,對于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英語教師更是如此。長此以往,過大的壓力和過高的期望使得教師隱藏真實的情感以維持形象,這樣就引發(fā)了心理上的疲勞和衰竭,最終導致了包括英語教師在內的職業(yè)學校教師的職業(yè)倦怠。
2.學校因素。學校管理者大多注重教學質量,他們認為“質量決定前途”,這其中包含的不關是學生的前途、學校的前途,還有教師的前途。可他們對于質量的評定卻有失偏頗。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是面向生產第一線的生產、服務和管理人才,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職業(yè)能力和技術水平。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上通用的語言工具,其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這種語言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能夠運用這種語言工具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其價值體現在“運用”二字上。當然,英語教師就會遵循這一宗旨,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可這似乎是難以量化的。于是學校就用可以量化的硬指標,即學生通過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A、B級,大學英語四、六級以及一些專業(yè)的考試來對教師進行評定。在學生基礎很差的情況下,強調應試教育,教師的壓力特別大。對學生要求嚴格一點,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又失之偏頗。而學生的評價往往又成為學校評定一位教師的重要指標。長此以往,高職英語教師必然產生倦怠的情緒。
3.學生因素。自高職院校開辦以來,其規(guī)模不斷擴大,招生計劃不斷增加,而錄取分數線卻越來越低,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得不到保證。通過對我院200名新生進行統(tǒng)計,高考分數90分以上的僅5人,占2.5%;70-90分的48人,占24%;40-70分的92人,占46%,還有27.5%的學生高考150分的英語所得分數不足40分。甚至有的學生連“hello” “how” “bye-bye”這樣簡單的英語單詞都不會寫,更別提流利的英語口語和翻譯、寫作能力。由于學生底子差,導致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興趣,曠課、上課打瞌睡、考試作弊等現象嚴重,教師使出渾身解數也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之下,身心俱疲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們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職業(yè)倦怠之感。
4.英語教師自身因素。英語教師自身產生職業(yè)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說包含以下三個方面:(1)高職院校多數為地方政府舉辦,經費不足,從而導致教師的收入不高。(2)教師是具有不同人格特征、性格特征的個體。長期承受著心理壓力,使他們疲憊不堪,導致了倦怠心理的產生。(3)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多數是從學校畢業(yè)就走上了工作崗位,他們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卻缺乏應有的實戰(zhàn)經驗,因而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鍛煉??蓪W校提供給教師學習和外出實踐的機會很少。高職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平均每周12課時還不滿工作量,甚至有的教師課時更多,課外還得進行研究性學習??蒲须y出成果,課題難申請,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也難,沒有這些科研成果,根本談不上職稱評定,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這些都給英語教師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到了教師的身心健康。
總之,職業(yè)倦怠不僅對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和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同時還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發(fā)展,應引起社會、學校和教師自身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黃麗.淺談高職院校教師職業(yè)倦怠[J].華夏教育,2009(11).
[2]Freudenberger HJ. Staff burnout [J].J Soc. Issues,1974(1);159.
[3]楊素蘭、韓效輝.高職院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內外因素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8).
[4]王誠.高職院校英語教師職業(yè)倦怠研究 [J].內江科技,2010(4).
[5]蘭月秋.我國高校英語教師職業(yè)倦怠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9).
[6]任曉麗.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與對策分析.探索,2010(7).
注:課題來源:長商職院2011年院級課題(課題編號:TY1101)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