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潔
時政課為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在時政課教學中采用“分解的形式”, 按照簡單—復雜—單一知識點—復合知識點—綜合知識點的程序,將知識靈活地分散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每日兩題,日積月累,聚少成多。具體做法是:
按照學生的學號,每天由一名學生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把事先準備好的時政內(nèi)容寫出來(簡明),并在此基礎(chǔ)上寫出相應的政治學、經(jīng)濟學觀點(學過的或沒有學過的)。剛開始時可能很少,只有一兩點,隨著學習知識內(nèi)容的增多,所列出的知識點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由當值的學生寫出時政和相應的知識點,把它用實物投影顯示在幕布上,由學生本人在講臺前講出來。然后下邊的同學就屏幕上的時政和知識點加以討論補充。最后教師就本時政材料和觀點加以點評補充(或提醒同學還有沒學過的觀點或知識點,以后會學到,今天先給大家滲透講解一些)。
隨著所學知識的深入,我又會及時增加新的項目和新要求,如要求學生就此材料出各種各樣的考試題型,并作出自己的答案。在課堂上把各種題型的練習題展示給其他同學,讓他們思考、回答,然后再把自己的答案投在屏幕上。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討論、一起分享。我也把我的看法說出來,與同學一起討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動,展開討論,使題型的答案越來越全面,越來越完備。其好處體現(xiàn)在:
一是可以集他人的力量,了解更多的時政。不要小看短短的5分鐘,它可以成為信息的交換平臺,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到高考前就可以全面涵蓋全年的時政,使同學對時政不再有陌生感,解答習題更容易,而且不易偏題。
二是可以發(fā)揮寫時政同學的積極性,精挑細選,對應相關(guān)的知識點。同時也是對所學的理論觀點的靈活運用,通過這種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是可調(diào)動其他同學的積極參與意識,既鞏固熟悉了所學的理論知識點,又得到了理論與實際的靈活運用,同時還可以促使他們以更高更寬的角度去觀察開拓,使答案更加趨于完整。
四是教師通過與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再把一些沒學到的知識提前告訴給學生,使他們有一個感官上的認識,今后在學到相應的知識點時能很快地了解、掌握和運用。
五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鞏固舊有的知識,交流分享新的時政知識、理論知識、開闊眼界、拓寬思路,能夠靈活地從宏觀和微觀去把握問題。
六是通過相應的訓練可以讓學生自己篩選材料、自己編題、自己做答案,提高他們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綜合材料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總之,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和研究體驗,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去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現(xiàn)象,在對學生進行國情和時事教育的同時,養(yǎng)成了關(guān)心國家大事的習慣,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得到了鍛煉,對時政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也在不斷增強,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從而使政治課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