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國炳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日新月異的迅猛發(fā)展,城市建設用地更加的緊張,這就使得建筑工程逐漸趨向于高層化,對于高層建筑地基的施工也因此而面臨著更高的發(fā)展要求。地基施工處理的質量好壞直接決定著高層建筑的安全以及正常使用,本文詳細分析研究了地基對高層建筑的影響、地基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方案這幾方面的問題,希望對今后高層建筑中的地基施工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方案
中圖分類號:TU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8(c)-0056-01
1地基對高層建筑的影響
1.1 地基承載力不足帶來的影響
當高層建筑對地基的壓應力遠遠大于地基承載力時,建筑物是安全的,反過來,一旦地基承載力小于高層建筑對地基的壓應力時,那么高層建筑就會發(fā)生不均勻沉降,從而導致建筑物開裂,嚴重的情況下,地基土會發(fā)生剪切破壞從而造成高層建筑的整體傾斜或受損,所以在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方案中,必須對地基承載力進行詳細的考慮。
1.2 地基發(fā)生沉降現(xiàn)象帶來的影響
地基土在高層建筑的壓應力作用下,土體中的孔隙被壓縮,孔隙水被擠出,從而使得地基產生沉降現(xiàn)象,假如地基的沉降量達不到規(guī)范要求,就會導致高層建筑整體傾斜甚至是更為嚴重的后果。
1.3 土坡失穩(wěn)現(xiàn)象對高層建筑的影響
土坡失穩(wěn)現(xiàn)象指的是土體喪失穩(wěn)定性后沿某一滑動面移動的現(xiàn)象,不再是平衡狀態(tài),導致土坡失穩(wěn)現(xiàn)象發(fā)生的因素有內部因素如土坡的結構、土質等原因以及外部因素如外部振動、降水等原因。
2地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2.1 地基基礎的軸線產生位移現(xiàn)象
一般情況下,地基基礎的軸線產生位移的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工程的內墻部位,這會導致上部墻體和地基基礎之間偏心壓力的產生,從而對建筑物整體受力產生影響,在地基施工過程中,一般應在槽邊打中心柱,但是在實際放線過程中,有些放線員只在山墻處留有控制樁。一般時候是先砌外墻和山墻,砌到橫墻基礎的時侯,由于中線被封在縱墻基礎外側,從而使得吊線不能進行找中,軸線產生很大的偏差距離,從而導致地基基礎的軸線發(fā)生位移的現(xiàn)象。
2.2 基礎標高存在誤差的現(xiàn)象
有很多時候,在高層建筑地基施工過程中,基礎砌至室內地平面時,經常會出現(xiàn)標高不在一個水平面的現(xiàn)象,一旦基礎標高存在的誤差很大,則會大大影響上部結構墻體標高的控制。而基礎下面的沙土、混凝土等標高存在較大誤差時,則會大大影響高層基礎砌筑過程中對標高的掌握。
2.3 防潮層失去效力
一旦基礎防潮層出現(xiàn)開裂或者抹灰不結實的現(xiàn)象,就無法有效地阻止地下水沿著基礎向上滲透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從而導致墻體的潮濕。墻體潮濕之后,就會發(fā)生墻體表面脫落,破壞居住環(huán)境的美感,還會影響建筑結構的強度。
3 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3.1 對于不同的土質特點,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技術方法
在高層建筑地基施工過程中,主要對象是針對軟弱地基和特殊土質的地基,其中,軟弱地基最主要是由淤泥、沖填土或雜填土等土質成分組成的,而特殊土質地基的主要成分是由軟土、膨脹土等具有一定區(qū)域性特征的土質成分構成的,對于這些不同具有不同土質特性的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施工技術必須同時能夠達到各類土質的要求,這樣才能使得地基施工有所保證。第一,對于高層建筑的地基施工技術應該具有剪切的特性,這樣才能防止由于剪切作用而造成的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的降低而造成的建筑物整體結構不穩(wěn)定進而失穩(wěn),我們可以將地基土質的抗剪切強度提高從而提高地基施工水平。第二,高層建筑地基施工具有很強的壓縮特性,當高層建筑物沉降和差異沉降相差很大時,這種高壓縮特性更加明顯的體現(xiàn)出來,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地基土質的壓縮模量提高上去。第三,地基具有很強的透水性。土質的這一特性表現(xiàn)為高層建筑的地基滲漏,或者在開槽階段產生的管涌等現(xiàn)象,為了杜絕這種不良的現(xiàn)象,在進行地基施工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地基土質的透水性。第四,高層建筑的地基施工還要考慮地基土質的振動特性。若是發(fā)生地震或者是外來的振動載荷比較大的情況下,地基土質都有可能發(fā)生液化現(xiàn)象,所以,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地基施工的抗液化能力,提高地基土質的抗振動特性。
3.2 高層建筑地基施工方案中的技術要點
(1)當前,高層建筑的地基施工主要采用的是夯實法、換土法及注漿法等技術手段。首先需要做的是通過測量進行定位,這是施工方根據(jù)試夯確立夯點如何布置之后逐一進行測量的過程,但是在強夯開始之前必須使用推土機對其進行兩次預壓,從而保證場地的平整度。之后施工方要細化測量施工場地的高程,進而確認夯實點的布置與放線測量是否相一致,如果高層建筑地基的地下水位比較高淺,那么在地基表面應該一層比較粗的砂石墊層,厚度大概為0.5~1.5m,還可以采用有效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進而防止在強夯過程中由于孔隙的產生而導致的地下水壓升高,強夯時,應該沿著從邊緣到中間的方向進行夯實,每夯實一遍后,采用推土機進行場地的平整處理,之后進行放線定位,才可以再次進行強夯,若是進行強夯的地段中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則應該先鋪設砂石墊層然后進行夯實。在鉆孔注漿施工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對現(xiàn)場進行實際考察,在硅化加固涂層上部留出不加固層的位置,不加固層厚度大約為0.9m,這樣才能使得漿液上冒的現(xiàn)象不再發(fā)生。而在漿液進行澆筑的過程中澆筑壓力應該在0.2~0.5MPa這個范圍內,若是土層的滲透系數(shù)是不斷變化的,那么在地基施工時應該是遵循從下至上的流程進行施工。此外,對于鉆孔的施工日期應當加以說明,以防止漏澆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對地基施工產生影響。
3.3 防止基礎防潮層失效的方法
基礎防潮層的施工是一項獨立而又隱蔽的復雜工程,施工時間位于高層建筑物整體基礎施工完成之后,且在其施工過程中最好不要留有施工縫隙,主要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1)基面上的泥土等雜質要徹底的清理,重新砌筑那些被挪動過位置的磚塊,在上面澆上充分的水分,等待一段時間后,基面風干,這時候的基礎防潮層才可進行施工。(2)基礎防潮層的厚度不能低于25mm,且防潮層的厚度不能作為基礎標高調整的標準。(3)砂漿要用木抹子進行抹平工作,等到有了干的跡象,馬上進行抹壓,不低于5遍,對于基礎防潮層的施工不要留有施工縫隙。(4)抹完基礎防潮層的砂漿后,就要進行澆水養(yǎng)護的過程,澆水前,要在基礎防潮層表面鋪設一層厚砂,再在上面砌上一層磚,要保證最少每日一次澆水養(yǎng)護,這樣才能將潮濕養(yǎng)護環(huán)境保持好。
參考文獻
[1] 劉安樂.建筑工程中復合地基施工技術的分析[J].四川建材,2009(3).
[2] 安明.強夯法在大塊石高填方地基中應用[J].施工技術,2009(10).
[3] 彭第,潘殿琦,李海礁,等.地基處理新技術及發(fā)展趨勢[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