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劉偉
摘要: 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從所站立場來講,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站在自我立場,即教師角度來傳遞信息,評議學生,另一種則是站在他人立場即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發(fā)布信息。一個教師如果總站在自我立場上來與學生溝通,那么這種溝通就很容易受阻,甚至產生負面影響或不良后果。因為學生會覺得教師判斷和處理問題完全從自己的主觀想象出發(fā),不能真正理解、關心自己,隨之會對教師產生失望感,對教師的信任度降低,最終不愿與教師溝通、交流,甚至會遠離教師。
關鍵詞: 師生關系溝通策略情感教學立場轉移
每踏上三尺講臺,我想的較多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好教師,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和日益復雜的教學實際也要求我們直面這個問題。針對此,我認為,首先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講究策略。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教育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展開。
一、溝通的立場從自我立場向他人立場轉移
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從所站的立場來講,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站在自我的立場,即教師角度來傳遞信息,評議學生,另一種則是站在他人立場,即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發(fā)布信息。
一個教師如果總站在自我立場上與學生進行溝通,這種溝通就很容易受阻,使交流的結果不盡如人意。反之,若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看問題,將心比心,不僅能知學生之所思,知學生之所感,還能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入學沒幾天就吊兒郎當,課上不是說笑玩鬧,就是低頭睡覺,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作為任課教師,我找他談心,他卻直截了當地對我說:“老師,你們上學時辛辛苦苦,不就是為了好上班掙錢嗎?我爸連我兒子的錢都掙出來了,我學習還有什么用?”我聽了他的話,心里不禁感嘆,又是一個蜜罐里長起來的沒受過挫折的孩子,肯定是家庭教育錯位造成了這種情況。但是當時我并沒有說他也沒有笑他,只是說:如果現(xiàn)在不讓你讀書了,你會做什么工作?他說他會幫著父親打理工廠事務等。這樣我就將話題轉向了做這樣的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從長遠角度考慮,需要修養(yǎng)哪些素質,才能應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如果不重視學習,不懂經營之道,那么再多的錢也可能花完等內容。聊著聊著,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想,教育效果已經初步顯現(xiàn)了。這次談話之后,這名學生在我的語文課上表現(xiàn)得很積極,課下還幫助我做各種工作。正是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與學生溝通,才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并教育了學生,融洽了師生關系。
二、溝通的信息從你向信息向我向信息轉換
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從信息發(fā)布指向上來講,也有兩種:一種是你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對象是學生。這種信息往往基于教師過強的主觀意識,而忽略學生的感受,對學生作出的評價主觀且不留余地,結果使學生不能理解和接受,另一種是我向信息,其信息指向的對象是教師,即教師所說的都是他對學生行為的感覺及學生行為對他的實質影響等。
“你向信息”動口就是“你……”,焦點在學生,這種表達方式帶有評價性,易演變?yōu)槊?、警告等口氣。例如:“你不可以這樣做!”(命令)“你應該更加懂事?!保ㄓ栒])“你最好安靜些,否則……”(警告)這樣的“你向信息”使學生要么抗拒,要么退縮,違背了溝通的初衷和交流的本意,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而“我向信息”恰恰相反,以“當……的時候,我……樣”開頭,是為了強調學生此時他的違紀行為影響正常的教學,教師針對的是違紀行為,而不是針對某個學生個體。后一句使學生明白自己現(xiàn)在的行為可能會給教師教學帶來的問題。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如果多使用“我向信息”,就能弱化學生自我防衛(wèi)傾向,促使學生反思自己的言行,從而由衷地改變不良行為,使師生關系友好、融洽。
三、溝通的行為從講多聽少向適當傾聽轉變
在中小學師生溝通過程中,教師因自己年齡稍大,地位高,聞道在先,術有專攻,所以一般都是講多聽少,不愿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造成學生心理有話無處傾訴,從而堵塞了教師了解真實情況的渠道。
因此,要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徹底、順暢、真實,并能建立與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溝通行為就要從講多聽少向講聽結合、適當傾聽轉變。
一是學生在教師面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師生溝通的信息充分,這樣就可使教師減少對學生不成熟或不準確的評論,避免誤解和情感的傷害。二是在學生思想上遇到問題時,教師如能學會傾聽,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自信、自愛等多種重要的心理品質。三是會使學生把教師當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向教師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些都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
四、溝通方式的多種選擇
在人與人的溝通過程中,除了口語的方式之外,還有書信、網絡、電話、短信等多種溝通方式。有的時候我們換用多種方式進行溝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種溝通方式都有利弊,我們選用恰當就會有利于溝通,真正達到融洽師生關系的目的,否則就達不到甚至還會造成誤解。
教師不僅要愛生如子,更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只有講究溝通策略,與學生順暢溝通,才能知其所想,解其所惑,才能優(yōu)化師生關系,才能真正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才能做一名讓學生喜愛的好老師??傊v臺,是教師揮灑汗水、譜寫青春的地方,也是學生展示自我個性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高文.教學模式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陳尚云等.創(chuàng)造心理學概論.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3.
[3]沛西·能著.教學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董操等.新編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