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在企業(yè)內部的積極推廣,對于企業(yè)的資金管理、企業(yè)高水平的財務控制,都發(fā)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集中核算還有利于資金監(jiān)管的不斷完善,有利于不斷地改善和提升公司資金的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會計集中核算制下財務管理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會計集中核算財務管理有效措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競爭越來越大,財務管理成了一個企業(yè)必須要重視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會計集中核算應用而生,對于財務管理的優(yōu)化和調整來說,是重要的策略,企業(yè)必須加大完善會計集中核算的運用、運行和管控。
一、會計集中核算制中存在各類的問題
(一)失效的財務管理
先前核算工作有一個不是很適合現代企業(yè)管理的理念,那就是 “重核算、輕管理”,在這樣的精神或者原則的指引下,財務工作過多的放在了支撐單位的財務核算方面,原本應該發(fā)揮的財務管理功能被限制,再加上作為相對而言,比較獨立的利益主體,在制定財務制度和政策的時候,一般過多的為了本單位財務目標的完成,比如預算目標,這樣企業(yè)的整體經濟效益就被限制在了特定的層面,管理不能夠有效的展開。
(二)不明晰的職責分工
傳統(tǒng)上,基層財務管理中的職責分工與集中核算之間并不是很匹配,按照會計集中核算體制,基層財務的定位就調整為基層財務輔助核算。對于基層財務人員,在配置上,原本的人員配置原則為 “一主管、一會計、一出納”,管理與核算人員為1:2的配置比例。所以基層財務的人員配置與會計集中核算之間存在沖突和矛盾的地方。
(三)宏觀引領的缺乏
按照相關的調查結果,可以知道集中核算方案的制定和執(zhí)行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常常為電算化系統(tǒng)、規(guī)章制度、業(yè)務流程的需求等方面,也就是說財務管理中某一個層面和方面的因素得到了很好的重視,但是并沒有過多的關注財務規(guī)劃在基層財務層面的而設定和配置。如果領導人的管理沒有進行科學高水平的配置,企業(yè)財務管理的工作就很難順利的運行下去,對于企業(yè)長期的發(fā)展經營來說,是非常的不利的。
二、集中核算體制下對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的加強的相關對策
(一)構建有效的財務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于財務工作來講,不但能夠很好的提升效率,也有利于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業(yè)務模式,還可以讓原本的小集體財務運作模式得到擺脫,整合原本的財務管控,提升企業(yè)財務運作的效能,引導財務與業(yè)務經營之間的一直性和協調性。對于專項任務,可以安排基層作業(yè)人員盡可能的開展相關的工作,比如對產品價值層面的管理,對于收入資金的嚴格稽核等等,讓財務管理真正的做到有效的管控預算,高效的減耗節(jié)能,盡可能不讓資產被閑置。另外,也讓公司財務管理的流程得到不斷地優(yōu)化,讓財務管理原本的支撐工作發(fā)揮盡可能大的優(yōu)勢,提升企業(yè)本身的運營效率。
(二)財務管理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財務規(guī)劃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財務人員需要優(yōu)化相關的各種資源,讓資源在工作中盡可能的最大化各個層面資源的效益,對資源進行具體配置的時候,對于財務人員要從如下幾個層面進行調配:管理、工作安排、運營規(guī)模、人工成本等等。從規(guī)模層面的考量包括了如下幾個指標:業(yè)務量、收入量、區(qū)域覆蓋面等等;從工作量的角度考量依據的為根據財務管理職能所承擔的工作內容,在這個方面,要盡量減少核算工作量,擴大財務管理建設,保證人員長出的發(fā)揮和優(yōu)勢的突出展現。
(三)財務報賬流程的不斷更新調整
集中核算的制度之下,對于所有的核算工作來講,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都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開展,作為上級的監(jiān)管人員,更要嚴格化、明確化管理標準和管理。按照標準的集中核算模式和核算體制,優(yōu)化報賬流程,可以著手的優(yōu)化方向包括了憑證附件、財務信息傳遞等層面,在優(yōu)化之后,調整和變更輔助的財務電算化系統(tǒng)。對于財務信息的傳播,需要充分的考慮多個層面的需求,管理信息、基層單位的報賬;在資金管控層面上,要盡快有效地消除基層賬戶在核算之后留下來的備用金以及收入資金。優(yōu)化整個財務報賬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改革相關環(huán)節(jié),推進財務管理的順利提升和進展。
(四)財務管理職責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集中核算的具體方案制定完成之后,作為管理人員,需要對財務管理進行有規(guī)劃的調整,讓資源效益最大化,讓財務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心落到真正的管理中,加快財務工作職能的轉型。集中核算制度采取后,作為財務部門,不但要明晰自己的職責,也要加強管控與財務相關的各個方面的工作,比如收支管理,比如預算管理,比如內控管理,比如稅務管理,再比如財務分析等等。原來的組織架構可以保持不變,但是可以授予基層單位一定的處理和審批權限,將具體的核算職能深化演變成報賬稽核職能。
(五)財務人員考核機制的不斷完善和提升
作為財務主管單位或者上層的財務管理部門,需要有針對性的結合考量基層財務管理人員的具體職能,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和調整,設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對財務人員進行全面的、有體系的考核管理,保證制度規(guī)范一體化、統(tǒng)一化并且得到深度的執(zhí)行,對于負責不同業(yè)務的財務人員,需要給予準確客觀的評價。需要有針對性的設定考核指標,需要結合具體的經營內容,但是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應該是一致的,那就是具體的工作實效性、對資金管理的情況、管控預算的情況、具體會計工作的基礎、能夠加扣分數的指標等等。側重的重點為對全局工作能夠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的關鍵指標,比如資金收入面臨的風險,比如完成資金上交的比率,資金上交的及時性等等。
三、結論
對于現代企業(yè)來講,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不但是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而且這種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具有很多優(yōu)越性,對應的,作為選擇這種管理模式的企業(yè)也要做足充分的準備,也要很好的處理模式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的優(yōu)化改革體系和制度,不斷地提升相關人員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繼紅.會計核算中心工作標準規(guī)范全書[M].北京:中國知識出版社,2006.
[2]熊英英.會計核算中心運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2004,11.
作者簡介:楊玲(1973-),女,會計師,現供職于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qū)紫藤園公墓管理處,研究方向:會計學。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