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把“愉快教育”、“賞識教育”的經念歪了的時候,如今,許多教師可以說是談“懲罰”色變,他們認為“懲罰”學生就是碰師德修養(yǎng)的釘子,就是踩教育行風的高壓線。其實,現(xiàn)代的許多教育專家都贊同這樣的說法——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約束力和強制性的教育是軟弱的,是蒼白無力的。無論從心理學還是教育學的角度看,懲罰都應該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在情感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內疚感。適度的懲罰對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心理同樣也很必要。我們既不能將懲罰作為包治一切的靈丹妙藥,也不能將懲罰視為洪水猛獸。教師在不損害學生人格尊嚴的前提下學會適當的、正確的、藝術性的運用懲罰,做到罰之及時,罰之有度,罰之有方,罰之有異,深入內心,觸及靈魂,這樣的懲罰是絕對有教育意義的。懲罰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懲罰應是在關愛的前提下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矯治的強制措施。這個措施首先必須確實必要,其次要有一個“度”,應該行之有效。在這個強制過程中,懲罰是為了愛,要“讓愛做主”。我們在懲罰學生時應該給學生留有改正錯誤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