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華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預設”和“生成”成了教育教學中最熱門的話題。我園針對這一話題開展了“預設性課程與生成性課程整合的研究”課題研究,對既相輔相成又對立統(tǒng)一的“預設”和“生成”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了解。
一、在預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捕捉隨機的教育時機,生成能引發(fā)幼兒興趣的活動,促進幼兒發(fā)展
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活動前做出周密的計劃,也就是對教學活動做出預設方案。教學預設是教師發(fā)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沒有充分的、開放的、創(chuàng)設性的預設,就沒有精彩而有價值的生成。在預設計劃時,教師要根據(jù)活動中幼兒的觀察和理解,增添新的內(nèi)容。例如當幼兒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而交匯出精彩觀點時,當幼兒的理解出現(xiàn)錯誤時,當在互動過程中幼兒隨機冒出精彩火花時,當教師站在幼兒立場思考問題時,都是意外生成資源的大好時機。此時教師應準確地捕捉隨機的教育時機,生成能引發(fā)幼兒興趣的活動。
1.抓住集體教育活動中的隨機教育,有效生成。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但又很有價值的事情。這時,教師絕不可機械地執(zhí)行預設流程,而應抓住這些有益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有的幼兒不能安靜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在別人正在回答問題時一個勁兒地舉手,嘴里還不停地喊“老師,我知道,我要說”。這時我意識到這是培養(yǎng)幼兒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好時機,于是馬上引導幼兒討論:“大家都想說,教室里亂糟糟的,這時我們該怎么辦呢?”當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得當,馬上坐回自己的位置認真傾聽時,我便及時有目的地強化這一正確行為:“你們能夠安靜地聽別人說,而不是搶著說,真棒!”其實,像這樣的教育契機在各種集體教育活動中都普遍存在,只要教師善于捕捉,正確地把握,它們會成為很有價值的教育資源。
2.利用一日生活中的隨機教育,有效生成。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也存在著隨機教育,而且這些隨機事件往往都是幼兒親身經(jīng)歷的,因此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例如,有一天,瑩瑩帶來一條新手帕,上面的圖案很好看,色彩也很鮮艷。她非常喜歡,偷偷地拿著看了又看。我走過去對她說:“瑩瑩,是什么東西呀,拿出來給大家看看好嗎?”她高興地把手帕遞給了我。我打開后說了一句:“呀!這新手帕真好看!”這時,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這里,都掏出各自的手帕給我看。這時,我想如果用這些手帕上的圖案練習編故事不是很好嗎?于是,我對小朋友們說:“今天我們就用這些手帕上美麗的圖案來編故事好不好?”全體幼兒都興奮了起來,然后一個個都爭著上來編故事,就連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幼兒也說得津津有味。這個隨機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欣賞能力,而且豐富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滿足了幼兒交往的愿望。
3.關注游戲中的隨機教育,有效生成。在預設好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常常能發(fā)現(xiàn)幼兒缺乏責任心、自制力、自信心等問題,也常看到一些同伴之間發(fā)生一些沖突和矛盾。此時,教師應抓住教育時機對幼兒進行教育。例如,有一次兩個小朋友為掙搶一盒七巧板而吵了起來,結(jié)果七巧板撒了一地??吹竭@一幕,我馬上蹲下去撿,在我的帶動下他倆也撿了起來。這時,我問:“你們倆都想玩七巧板,可是只有一盒怎么辦呢?”其中一個孩子說:“我們一起玩吧!”我馬上表示贊同,同時對他們說:“我相信你們倆一起合作,一定會拼得更好?!痹谖业囊龑c鼓勵下,他倆合作得非常愉快。
二、在預設活動中,教師應關注幼兒的興趣所在,給予幼兒自發(fā)生成的機會,并為他們開展生成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觀察和判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兒的興趣所在,由此來預設學習的內(nèi)容至少能滿足部分幼兒活動的需求。但是,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觀察和判斷往往帶有主觀色彩,并不一定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幼兒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盡管教師在預設時力求準確完美,但幼兒是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和興趣來參與教學活動的,從而使得教學活動呈現(xiàn)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導致教師很難真正按照預設進行下去。如果引導不得當,就會出現(xiàn)“預設未能生成”而走向“強行灌輸”的局面。那么,此時教師就應對預設內(nèi)容作適當?shù)恼{(diào)整,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自發(fā)地去交流、探討。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會生成許多教師沒有預設好的學習內(nèi)容,并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對這些內(nèi)容的探索,這就是幼兒的興趣所在。例如,一次區(qū)域活動中,一個小朋友拿著用半個車輪扎進一個大彈力球里做成的東西,跑過來對我說:“老師,這是誰弄的呀?”我接過來一看,天啊!好好的一個彈力球被扎壞了。我剛想問問是誰弄的,可還沒等我開口,就聽另外一個小朋友說:“這不是地球儀嗎?我見過?!闭f完他把有輪子的一面沖下擺放在地上,那個小玩意兒被他這么一擺還真有點像地球儀。其他幼兒一下子全都沖了上來,邊指指點點邊不停地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此麄兡钦J真的神情好象一個真的地球儀擺在面前一樣。我突然發(fā)覺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口,向幼兒講解了有關地球儀的來歷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識,使幼兒對地球儀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隨后,幼兒又自發(fā)地在圓球上畫上了各種圖形,并為每個圖形命了名。一個由幼兒自制的地球儀立刻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這雖是幼兒搞破壞的“杰作”,但正是這個小玩意兒引發(fā)了幼兒極大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在自發(fā)生成的活動中獲取了新的知識。
總之,在精心計劃的預設活動中,幼兒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和需要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的,教師應敏銳地從幼兒的興趣中發(fā)現(xiàn)對幼兒發(fā)展有意義的、能夠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目標,重視來自每個幼兒的信息反饋,從中生成有價值的內(nèi)容,并將它轉(zhuǎn)化為幼兒能夠理解的信息,再歸還給幼兒,從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