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勇
一、關于本課
我說課的內容是《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本課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恢復,2.日本經濟的高速發(fā)展,3.“二戰(zhàn)”后的日本農地改革(自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熟練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對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經濟強國這一熱點問題極為關注。
(一)知識基礎
中學生再次系統(tǒng)地學習日本的歷史,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日本產品和日本文化機會較多。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對日本的印象展開教學。
(二)心理特征
1.中學生求知欲旺盛,對歷史有較高的興趣。
2.機械記憶的成分還較重,思維方式以感性認識為主。
3.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本課目標
課程標準:簡述“二戰(zhàn)”后日本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通過日本現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相關人物,說明它(他)們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選用典型的實例,了解他們在改革中是如何推動日本歷史前進的。
根據本教材的課標要求、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讓學生能夠對“二戰(zhàn)”給日本造成的破壞,戰(zhàn)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轉變?yōu)榉鲋玻?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的恢復及其原因,日本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原因,日本成為經濟強國,日本經濟存在的問題等知識有所了解和認識。從戰(zhàn)后初期,美國占領日本,強制推行民主改革。改革的成功和美國的扶植政策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增長,遷移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和國際地位提高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資料,使學生感知大戰(zhàn)對日本的破壞,認識日本挑起戰(zhàn)爭最終又受到戰(zhàn)爭的懲罰,從而意識到戰(zhàn)爭的危害性,樹立維護和平的意識。
2.通過對戰(zhàn)后日本經濟的恢復發(fā)展的內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全面辯證的思維方法,闡述歷史現象。
組織學生解答本課的課中和課后思考題,促使學生掌握獨立思考解答歷史問題和合作學習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和高速發(fā)展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
2.通過對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后,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軍事力量膨脹,右翼勢力抬頭的介紹,提醒學生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樹立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觀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原因、表現和影響),以及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借鑒意義。
教學難點:美國對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到扶植的轉變分析(內因和外因)。中學生的分析能力有限,對這一政策轉變的理解還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法、學法
在本課教學探究活動中,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及問題導學探究法、情境教學法和討論法。
六、教學用具
自制多媒體教學課件。
七、教學情景
根據課標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自制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組織教學。在網絡逐漸普及的今天,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在教學當中應當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jié)課利用網絡,通過學生自學、搜集資料、討論、質疑解惑等多種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計著眼于學生的感觀學習和思維拓展,力求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平等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和思維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快樂的,發(fā)揮同伴互助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八、教學反思
通過《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這節(jié)教研探究課,兩校開展的說課評課活動,留下了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一堂研討課,仿佛是經過一場新課程的洗禮。整個課堂,為師者只是一個穿針引線之人。引上了路,學生眼前豁然開朗,學生的回答往往會讓人意想不到,又言之有理。在解疑釋惑環(huán)節(jié),學生問道:“日本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是怎么回事?釣魚島中日爭端問題;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國民心中的地位怎樣?”等。在課堂教學中為師者是引路人,教學相長,師生互助,在愉悅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從學生給予的一個個驚喜中,完成了教師事業(yè)的升華。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一堂課后往往都會留下些許遺憾,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完善,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