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雷 許崇永
[摘要] 目的 分析與比較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意義。 方法 選擇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和冠狀動脈造影以及傳統(tǒng)的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冠心病診斷的80例患者進行比較分析,將其冠狀動脈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因素以及多層螺旋CT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情況進行初步探討,同時對其顯示出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分布的各分支進行比較。 結果 在這80例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中有1200節(jié)段的冠狀動脈(直徑均≥1.5 mm)在其圖像當中顯示出來,多層螺旋CT可以提供出1159節(jié)段可供分析的優(yōu)良圖。可評估率為96.6%,不可評估的節(jié)段為3.4%,因多因心率(律)發(fā)生異常所導致的1.9%;有220處的斑塊被顯示出來,其中鈣化斑塊情況居多,發(fā)生的部位最多的為前降支。 結論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冠心病安全可靠、風險較小、簡單易行,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對診斷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是篩選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選方法。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
[中圖分類號] R541.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32-0084-02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冠心病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現(xiàn)已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定期檢查身體,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有助于醫(yī)生制定積極合理的治療計劃?,F(xiàn)今,選擇性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被醫(yī)學界視為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但該種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有創(chuàng)性檢查[1-3]。尋找一種無創(chuàng)性的、安全可靠的對冠狀動脈疾病的檢查方法是未來臨床心臟病學的主要發(fā)展目標,除了對冠狀動脈高度狹窄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之外,對使冠狀動脈中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fā)現(xiàn)也同樣非常重要,及早治療有助于避免斑塊破裂。多層螺旋CT具有無創(chuàng)性檢查的特點[4],其應用日益廣泛,但其診斷是否準確,能否應用于臨床還需進一步探究。為分析比較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與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意義,本文對8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8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和冠狀動脈造影以及傳統(tǒng)的冠狀動脈造影進行冠心病診斷的80例患者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37~76歲。本文中所選擇的這些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其他相關因素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1.2 方法
將所選患者冠狀動脈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因素以及多層螺旋CT顯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情況進行初步的探討,同時,對其顯示出的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分布的各分支進行比較。
2 結果
在這80例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中有1 200節(jié)段的冠狀動脈(直徑均≥1.5 mm)在其圖像當中顯示出來,多層螺旋CT可以提供出1 159節(jié)段可供分析的優(yōu)良圖??稍u估率為96.6%(封三圖5、6),不可評估的節(jié)段為3.4%,因多因心率(律)發(fā)生異常所導致的1.9%;有220處的斑塊被顯示出來,其中鈣化斑塊情況居多,發(fā)生的部位最多的為前降支(封三圖5)。
3 討論
近幾年,多層螺旋CT得到了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診斷冠狀動脈病變。國內外均有研究顯示,以可滿足診斷的要求為基礎,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在顯示冠狀動脈狹窄、鈣化與非鈣化斑塊等方面的準確率較高,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5-7]。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掃描技術中包含了對比劑、掃描參數(shù)以及使用心電門控。其中,掃描參數(shù)主要是用來選擇準直器的重建距離、重建層厚以及寬度的選擇。通常情況下,重建間距是重建層厚的一半。掃描時,如過多使用造影劑,就會造成右心房與心室有殘留造影劑;而使用的量少,就會導致冠狀動脈的遠端分支不能得到良好的充盈。本次研究中,冠狀動脈內所使用的造影劑充盈效果良好,使冠狀動脈得到了良好的顯示。
選擇性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是現(xiàn)今最有效、最直觀的診斷方法,被醫(yī)學界視為金標準,但由于此種方法費用較高且具有有創(chuàng)性,因此使用次數(shù)較少。多層螺旋CT在診斷冠狀動脈病變時有較高的靈敏度及特異度,本次研究中,其靈敏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5.3%和95.2%,此外,對于冠狀動脈狹窄還有較高的陰性預測值(96.3%)。本次所選患者在多層螺旋CT檢查中有12例和冠狀動脈造影的檢查結果不符,這包括8例假陽性與4例假陰性。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①患者的冠狀動脈管壁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鈣化現(xiàn)象;②部分心肌橋患者易出現(xiàn)假陽性,這是由于多層螺旋CT掃描無法在動態(tài)環(huán)境下觀察血流所導致的。而假陰性則是在較為細小的血管中多見,因為多層螺旋CT掃描時間與空間的分辨率較低,很難顯示出更加細小的血管病變。此外,對較為細微的病變,不同醫(yī)生的評估具有個體差異[8]。和冠狀動脈造影相比,多層螺旋CT掃描無創(chuàng)、簡單,除了能夠觀察管腔狹窄程度及是否形成冠狀動脈斑塊外,還可以定量分析粥樣硬化斑塊。而冠狀動脈造影不能對冠狀動脈管壁的狀況進行評價。
總之,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診斷冠心病安全可靠、風險較小、簡單易行,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對診斷冠心病具有重要意義,是篩選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Beck T,Burgstahler C,Reimann A,et al. Technology insight: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linical cardiology[J]. Natl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2005,2(7):361-368.
[2]Leber AW,Knez A,Von Ziegler F,et al. Quantification of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lesions by 64-row computed tomography[J]. J Am Coll Cardiol,2005,46:147-154.
[3]王錫明,武樂斌,李振家,等. 64層螺旋CT在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1):1201-1204.
[4]張挽時,徐家興. 冠心病影像診斷的新進展[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 34(6):428-429.
[5]Nieman K,Reusing BJ,van Gruns RJ,et al. Usefulness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detecting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913-918.
[6]Nieman K,Reusing BJ,van Gruns RJ,et al.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pact of heart rate[J]. Heart,2002,88:470-474.
[7]蕭毅,田建明,王培軍,等.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造影的掃描技術及臨床應用[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4):357-361.
[8]羅銀燈,趙建農,李杰,等. 心率波動對16層CT冠脈成像圖像質量的影響及對策(心臟體模模擬實驗)[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7,23(12):1698-1702.
(收稿日期:201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