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綜觀當下的作文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導致了作文教學的低效甚至無效:
1.隨意?!皩懽鞑皇菍W校里教出來的”,這種觀點差不多成為了教師和社會的共識。因此,多寫幾次、少教幾次作文都無妨,作文教學有意無意就成了可有可無的“軟任務”。作文教學無計劃無教案等現(xiàn)象并不鮮見,一般都是教師布置了就寫,學生寫了就交,教師寫個評語、打個分數(shù)就完事。這種隨意的作文教學一方面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2.功利。在很多人看來,作文訓練就是用來應付考試的,所以,在作文教學中存在著各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有的讓學生背、抄優(yōu)秀作文,考試時好拿來模仿;有的進行模式化作文訓練,規(guī)定作文開頭、結尾的方法,甚至點題的次數(shù)……這種功利的教學行為,把學生引向了被動作文的境地,磨滅了學生的作文興趣,學生在無奈、壓抑、無趣的心理狀態(tài)下寫作,寫不出富有靈性的文字也就理所當然了。
3.造假。在作文課上,很多教師大談特談寫作技巧、流行文風,不少學生逐漸產(chǎn)生了一個共同的認識誤區(qū):寫作文就是要學會作文方法,懂得寫作技巧,迎合流行文風。至于內容是否真實,感情是否真摯,想象是否豐富,論證是否充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要么情感泛濫,要么理據(jù)空乏;要么羅列事例,要么堆砌辭藻;要么憂國憂民,要么沉湎自我……顯出一種和考生年齡不相符的文風,作文假、空、虛、俗現(xiàn)象嚴重。
針對以上種種現(xiàn)象,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筆者嘗試強化作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具體策略如下:
第一,目標成系統(tǒng)。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寫作難度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寫作內容上由簡單到復雜,在寫作方式上由模仿范文到獨立寫作再到嘗試創(chuàng)新。布魯姆說:“教學的藝術在于,把一個復雜的產(chǎn)物分解為必須分別并按某種順序達到的組成部分?!泵繉W期,教師要對本學期的作文教學目標和任務進行規(guī)劃,結合整冊教材對寫作的要求,制定一個縱向的目標。明確細化作文教學整體要達到什么目標,每一單元具體目標是什么。而每一次作文教學,都要擬定橫向目標,在總體目標之下確定訓練側重點。比如,同樣寫人,這一次作文訓練點是外貌描寫,下一次訓練點就是細節(jié)描寫,再下一次外貌與細節(jié)描寫的結合……點點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形成完整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
第二,積累奠底蘊。積累包括日常生活和書本閱讀兩個方面。葉圣陶曾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潑流個不息。”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通常通過以下兩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生活積累:一是開展活動,豐富生活。語文老師無法改變學生“三點一線”式的生活,但可以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學生關注活動,參與活動,生活的面拓展了,寫作素材就多了。二是走出校門,觀察感受。筆者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指導孩子細致觀察,深入感悟。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庇^察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前提,生活再豐富,如果缺乏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它也是一潭死水。教師要引導學生捕捉生命中最細微而又最真切的情感體驗,用心去觸摸身邊的人和眼前的事,思考社會生活的美丑善惡,讓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動,從而激發(fā)寫作的靈感和激情。
第三,過程有對話。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注意引導學生開展交流和對話,在相互合作中提高作文的質量和效率。吳效剛教授說:“敘述的語言操作之前,作者必然要展開構思活動,形成觀念形態(tài)的作品樣式,包括立意和結構以及表達的基本思路?!痹谧魑慕虒W中,筆者讓學生四人一組,就選材、構思、立意、詳略安排乃至于遣詞造句、過渡照應等展開相互交流。經(jīng)過溝通和交流,學生的構思更加成熟,為寫好作文奠定了基礎。作文寫好后,小組之間互換作文,討論每篇作文的優(yōu)劣得失,并從完善主旨、豐富材料、調整結構、潤色語言、檢查文面等方面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最后再由小組指派一人與寫作者交流意見。在學生與學生對話之外,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也很重要。在寫作之前,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在遵循訓練目標的同時,盡量滿足學生的寫作喜好,命題時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在課堂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巡視,隨時就學生作文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作文謄清上交之后,教師在批改時不應用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評語,而應該根據(jù)學生個性和作文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批改,進行恰如其分的指點和激勵。
第四,指導重個性。濃郁的主體色彩和鮮明的個性特征,是一切佳作美文的靈魂和生命?!奥こ黾毣睢?,一篇作文在師生的反復打磨之下,才能真正做到“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學生的作文水平才會越來越高。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個性化指導:對于寫作水平高的學生,教師應鼓勵他們走出校門,參加各種寫作比賽,向校內外刊物投稿;對于作文水平中等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認真修改,多讀多悟,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而對作文有困難的學生,應該讓他們從寫好每一句話開始,堅持讀寫結合,多寫多練,學會文從字順地表達??傊谧魑慕虒W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從激發(fā)和強化學生作文成就感出發(fā),千方百計幫助學生在作文的每一階段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在寫作中不斷地獲得動力。
(丁美華,如皋市丁堰鎮(zhèn)初級中學,226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