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蓮
有效教學,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學生通過各種體驗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各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結合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解讀新課標,使有效教學有的放矢。
有效教學是本次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努力方向和終極目的之一,其實施和評價的依據(jù)是新課程標準(以下稱新課標)。新課標是國家實施新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是教學依據(jù)。新課標提出:“高中生物課程的任務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尤其是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標準還明確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四大基本課程理念。并將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三維目標),且分為不同的層次,用諸如舉例、簡述、認同等行為動詞予以逐一要求,目標明確。新課標既是教學活動的綱領,又是評判教學活動是否有效的標準。因此必須認真解讀課標,準確把握課標對每一知識點的要求,做到定位準確,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否則難免缺位或者越位,導致低效或者無效教學。通俗地說,課標,即教學活動的“靶”;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對課標完成的行為、過程和結果的有效性。凡是不能按照課標要求去設計教學活動,不能全面落實課標的三維目標,將其簡化為一維(比如讓學生死記硬背,只重知識,照本宣科)二維(注重知識和技能,而忽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教育教學活動,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比如細胞呼吸一節(jié),課標的要求是“說明細胞呼吸”,其行為動詞提示我們該知識水平至少應該達到理解水平,而這個水平就要求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或者推理,獲取更多信息證據(jù),有一個認知和使用上的跨度。一些教師習慣于老套路,不按照課程要求組織探究活動,直接講授呼吸作用的方式,顯然降低了新課標要求,也沒有實現(xiàn)學生對過程的體驗,尤其是對探究實驗的探究就是一個空白。這樣的教學雖然用時少,但效果差。
2.精心設計導入語,調動學生情緒。
有人曾經(jīng)把一堂好的課比喻為“鳳頭、豬肚、虎尾”,即開頭要像鳳凰那樣引人入勝。可見導入新課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精心設計好引導方法,注意喚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產(chǎn)生熱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那么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生物學教學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題的內容中來,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題設計得比較“新奇”,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我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中依據(jù)不同情況和內容,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導言。
2.1引用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例如,在講授《生物與環(huán)境》時,可運用優(yōu)美的古詩來導入新課?!疤焐n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边@樣的詩詞,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可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2.2引用成語、諺語和俗語。如我在講《遺傳和變異》時就借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樣的諺語和俗語來引入。又如,在講授《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時,就借用“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和“種在稼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入在于肥”來引入。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到了知識,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情趣。
3.改革教學方法。
改革的出發(fā)點就是要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教法要靈活多變,徹底拋棄一講到底、一練到底的教學形式,多采用討論式、引導式、過程式的教學。在學科內綜合的教學中,可多采用引導式教學。例如,復習細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導式,什么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lián)系?通過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wǎng)。在一些跨學科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研究熱點的內容中可以多采用討論式的教學。在探索性的實驗教學中可以多采用過程式的教學。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我們都要把落腳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說要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基礎來選擇和利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
4.高中生物教學要生活化。
日常生活方面,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必要時顯示自己的手藝,而制作過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識背景,可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微生物的相關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醫(yī)療保健方面,如在講述細胞膜的成分時,可以出示腫瘤醫(yī)院相關檢驗報告單,來說明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在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重要性的問題探討中,提示學生,我們在進行常規(guī)體檢時,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項檢查,以了解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這些都與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教學中讓學生分析相關的保健知識,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從學習中讓他們潛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養(yǎng)身體的注意事項。
環(huán)境保護方面,關注各種環(huán)境問題給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的危機,地球只有一個,在教學中,倡導學生們要擔負起保護地球家園的責任,關注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多多參加環(huán)?;顒樱瑢ζ茐沫h(huán)境的行為給予堅決制止和打擊。
經(jīng)濟活動方面,如菊花的組織培養(yǎng)、月季的花藥培養(yǎng)、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蘿卜素的提取等,教師可以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在花卉的培養(yǎng)、化妝品的研發(fā)、果汁飲料的研發(fā)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市場潛力很大,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與經(jīng)濟的巨大聯(lián)系,從而讓他們更加主動地要求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體會到當代科技的進步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價值,并激發(fā)獻身科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