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霞
《西風胡楊》是一篇感物吟志之作,全文都寄寓著作者對胡楊的深情的愛,作者以充滿激情和哲理的語言,描述了胡楊的高貴品格,抒發(fā)了對胡楊的深愛之情,對胡楊命運的深切同情及對胡楊品格的贊美,表達了對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的關注。在理解難點、品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逐步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確實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胡楊將幸福帶給大家卻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
片斷一:
師:請同學們欣賞屏幕上的圖片。(由學生課前收集)
(播放課件:西風胡楊)由圖片入手,展示胡楊的一組圖片:
其中有秋天美麗的胡楊林;有蒼龍騰越、虬蟠狂舞、千姿百態(tài)的胡楊。這些圖片向人們展示了胡楊與大自然抗爭的不屈不撓、艱難生存的狀態(tài)。
師:同學們,這就是還沒有被更多的人認識的樹,這就是沙漠深處最古老的樹種,迄今為止已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歷史,這就是被譽為全球“活著的化石樹”的胡楊。此時此刻,大家心中有什么感受?
生:這些胡楊都生長在沙漠,是古老的樹種。
生:它們生活得很艱難。
生:它們不屈不撓,頑強地生存著。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胡楊是珍貴的樹種,維吾爾語稱胡楊為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由于它具有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能力,能頑強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們贊譽為“沙漠英雄樹”。
師:大家想更進一步了解胡楊嗎?
生齊聲回答:想!……
師:好,讓我們緊接著學習課文。
……
片斷二:在理解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后,我適時進行引導。
師:面對這樣的胡楊,同學們有什么話要說嗎?請同學們寫出想對它們說的話。
全班同學都拿出筆來,或自主或小組討論,并寫下他們想說的話。當看到大部分同學都基本上完成任務后,我讓他們進行當場展示:
生1:胡楊是秋天最美的樹。
生2:胡楊,你是最堅韌的樹。
生3:胡楊,你是最無私的樹。
生4:胡楊,你是最悲壯的樹。
生5:胡楊,你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
生6:(小聲說)我覺得胡楊很傻。
師:胡楊傻嗎?
現(xiàn)場一片寂靜。
師: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
生7:胡楊你很傻,你雖說是活化石,但人們卻只記住了牡丹、桃花和奇花異草。
生8:是啊,上游的人也忘了你帶給它們的繁華,想要攔水造壩圍墾開發(fā),你連生命之源都沒有了。
生9:不對,不對,如果沒有胡楊在前面擋風遮雨,哪來的城市、村莊、青山綠水?
生10:有了胡楊,也才有了西域文明。
生11:從胡楊身上,我更看到這樣的人,比如在這次抗震中,那無數(shù)個人民子弟兵,那一群群白衣天使,那一個個無名英雄。它們就是“胡楊”。
……
師:是?。『鷹罴饶椭藷嵊帜蛧篮?,不怕鹽堿,不怕風沙,是生合力極強的樹;胡楊能阻擋風水,保護環(huán)境,是無私的樹;胡楊為保衛(wèi)熱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壯的樹。就像我們的許許多多無名英雄一樣,讓我們?nèi)谌胱约旱母星?,讀出對他們深情的愛及贊美之情吧!
伴隨著音樂聲,同學們深情地朗讀。
師:此時此刻,讓我們再看看胡楊,這首詩或許是最好的表達。(詩歌朗誦)
我們是西部堅毅的胡楊
是西部健碩的孩子
在韌性地生長
漠風和寒潮
已無法拔出我們粗壯的根系
就是7月的驕陽
也無法燒死我們深埋地下的信念
從張騫西行 從高車西遷
從羅布人的舟去舟回 從丹丹烏里克和尼雅古城的被埋
我們一直都是西部的種子
是西部古老的風景
在曠野獨立?!?/p>
課后反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所謂語感,就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領悟能力。它是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有步驟對學生進行語感語感的訓練,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訓練學生的語感呢?筆者認為:只有在教學中從點滴做起,入情入景,披文入情,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使其真正情深而意切。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貫徹三個“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和培養(yǎng)。
首先,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yǎng)。
其次,注重了學生個性品讀。“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一個“傻”字激起千層浪,有了問題,給孩子們獨立閱讀、思考的時間,讓孩子們在爭論中明是非,悟道理。
最后,注重了寫的訓練。閱讀教學既要書聲瑯瑯,又要靜思默想,還要妙筆生花。通過寫的訓練,給予孩子們時間和機會親近文本,展示內(nèi)涵,感受他們思想與靈感的火花。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入情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真正達到情深而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