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霞
摘 要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小學勞技課上引入剪紙,不但拓展勞技課堂的空間,而且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筆者通過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在剪紙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分別是:(1)合理引導,激發(fā)創(chuàng)新興趣;(2)循序漸進,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3)思維遷移,掌握創(chuàng)新方法;(4)精心布置,感受創(chuàng)新樂趣。
關鍵詞 勞技 剪紙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Develop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Paper-cut Class of Labor Skills
XIE Mingxia
(Hangzhou Xiaoshan Puyang Jingy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55)
Abstract Paper cutting, is China's oldest folk art, has always been loved by the masses of the art form.Primary labor skills classes to introduce paper-cut, not only to expand the labor skills of classroom space, and allow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 and skills. I passed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paper-cut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1) a reasonable guide, stimulate interest in innovation; (2) step by step, to promote innovation; (3) thinking of migrating to master innovative approaches; (4) carefully arranged, innovation and fun experience.
Key words labor skills; paper-cut; creative ability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彼J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yǎng)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币簿褪钦f,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的開發(fā)。剪紙作為小學勞技課的補充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在漢字中,“剪”的象形意思就是“刀前還有一把刀”。古人將剪刀又稱“龍刀”,可見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民間源遠流長的剪紙藝術,從側面證明剪刀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小學勞技剪紙課中,一把小小的剪刀,不僅能讓學生的雙手動起來,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怎樣讓這把小小的剪刀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筆者在勞技剪紙課鑒賞、模仿、創(chuàng)作、展示四個環(huán)節(jié)做了以下嘗試。
1 合理引導,激發(fā)創(chuàng)新興趣
1.1 分類收集
收集選擇適合學生欣賞水平的剪紙作品,并能根據(jù)不同的鑒賞形式,采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感受、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美,是勞技剪紙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基礎。
由于筆者非常喜歡剪紙,所以在平時很注意搜集關于剪紙的知識和剪紙圖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回家看書或查找資料去了解剪紙的歷史、用途、種類、地域分布特點等。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感受,發(fā)現(xiàn)剪紙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如在欣賞剪紙“臉譜”的活動中,筆者出示一張寫實的臉譜與剪紙臉譜,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兩張臉譜的不同,從顏色、花紋、材料上作一比較,從而感受到剪紙作品的大膽、不拘一格的表現(xiàn)形式,了解花紋的鏤空、圖案的對稱。此外,還提出:“兩張臉譜的面部特征有什么不同?”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感受臉譜的特征,從而提高其審美活動的質量,最后請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說說你喜歡哪張臉譜,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水平和審美能力。
1.2 巧妙引導
通過收集資料、拓寬教學內容,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剪紙學習興趣。學生對不了解、不知道的東西總是非常感興趣,而小學勞技課本上的內容,除了一些制作過程的圖片,就是一些文字說明,一目了然,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如果這時老師給學生介紹一些他不了解的知識,有關課文的歷史、圖片,觀看一些實物,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
在教學刻剪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了各種各樣的剪紙圖片,從古代的到現(xiàn)代的,從簡單的到復雜的,最后出示了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紙,在學生欣賞剪紙的同時,介紹刻剪紙的歷史。一幅幅精美的圖片,令學生大開眼界,不時從他們嘴里發(fā)出“真漂亮!”“太了不起了!”的稱贊聲。這時,他們的積極性已經被調動起來了,于是就抓住時機問:“同學們,看到這么多美麗的圖片,你們有什么想法呢?”不少同學都說:“我要會就好了!”
通過這些大量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剪紙藝術精品展示,學生已普遍獲得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此時,同學對剪紙的歷史與形式已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樣,通過合理的引導,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鑒賞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構圖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 循序漸進,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
2.1 單純性模仿階段
初學階段,剪紙教學主要以單純性的“仿”為主,首先從熟悉剪紙工具和學習使用工具開始,訓練學生眼、腦、手的共同協(xié)作能力,全方位的體驗剪紙過程,然后學習剪基礎紋樣,掌握剪紙的基本語匯,即鋸齒紋、月牙紋、旋渦紋、波浪紋等。基礎紋樣掌握了,再開始臨摹簡單的單個的剪紙圖案,適時開始有主體物的花樣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講清起剪、落剪和需要連接的位置,先剪外輪廓,再剪小而復雜的地方,畫面中摟空的花紋和面積大小要有變化等。只有通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剪出自然流暢的線條,熟練駕馭剪刀、紙片,隨心所欲地去表現(xiàn)自我,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創(chuàng)造性模仿階段
第二階段是創(chuàng)造性模仿階段,剪紙教學主要以“改”為主,在每次教學中,都會在黑板上給學生提供一個主題形象的外形,為學生留下許多創(chuàng)作的空間,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添加、組合、改畫等方法進一步完善,使內容更豐富、構圖更飽滿。
充分給學生以想象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放開思考,擴散思維,尋求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在學生的身上,更不能給學生所畫的,所做的作品一個模式,以書中為標準。
在學習魚的剪紙時,一開始沒讓學生臨摹,而是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想象,使他們的腦海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魚。無論是實際生活中見到的,還是在電視中見到的,先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時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就被激發(fā)出來了。這樣要求學生隨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熟悉或者喜歡的東西,具象或抽象的作品都可以。他們不受具體的限制,思緒就飛越了時空,好像回到了快樂的童年。正是這飛越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從人物、動物、吃的、用的,千姿百態(tài),各不雷同,充分顯示了創(chuàng)造的奇跡。
3 思維遷移,掌握創(chuàng)新方法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一切,是推動進步的源泉”。創(chuàng)造離不開想象,創(chuàng)新必須以想象為基礎:只有豐富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提高 。因此,教學時要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打破常規(guī)地想象,鼓勵標新立異的想象。勞技課教材中,手工剪紙是訓練學生展開想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好場所。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創(chuàng)造想象的內容,激勵求異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3.1 思維遷移,啟發(fā)想象
在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倡設計、構思、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作品。
(1)圖形遷移:例如:在剪“喜”字一課時,學生用方法一,方法二剪出喜字以后,可以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把兩種方法結合在一起?是否可以改變形狀、組合?學生經過操作、實踐,制出了不同形狀的喜字作品,這些別出心裁的作品,減輕了學生對剪紙創(chuàng)作的精神壓力,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發(fā)展。當他們看到自己親手創(chuàng)作的作品時,他們的自信心倍增,腦子也會靈活地動起來,興趣也會越來越高。
(2)借鑒遷移:因為各種藝術是相通的,特別是其它的視覺藝術可以與剪紙藝術相融合、相吸取的。雖然剪紙藝術有自己的獨特語言和構圖特點,但它通過吸收其它藝術的養(yǎng)分時會變成自己的個人的獨特風格和面貌。在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電腦網絡或其它的渠道收集自己喜愛的圖片(包括中國畫、油畫,泥塑、皮影、攝影、版畫等),教師在上課時,首先針對某一幅藝術作品先讓學生小組討論:根據(jù)剪紙?zhí)攸c你認為哪一部分我們可以吸收,哪一部分應該揚棄,哪一部分可以添加其他內容等。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各種意見,進行藝術形象借鑒式的創(chuàng)作演示并指出注意點,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學習就會得出一些竅門,既減輕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難度,又讓他們學會能吸收各種藝術的種種方法,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和作品風格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功能遷移:民間剪紙由于它具有裝飾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特點,所以它最初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婦女的鞋花、肚兜花、喜慶用的禮花等??墒堑搅爽F(xiàn)代社會,剪紙的這些功用大大地退縮了,特別是我們南方地區(qū),可以說沒有它的用武之地,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也不會有多么濃厚。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學生打下剪紙扎實的基本功后,筆者啟發(fā)學生:如果我們買了許多書,為了給自己的書作個留念和裝飾,我們可否把剪紙用上去呢?這一下學生心動了,急于要求教師加以輔導這方面的知識,然后再針對學生的熱情,輔導他們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當節(jié)假日或長輩生日來臨之際,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剪紙?zhí)亻L,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家庭的裝飾上發(fā)揮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長,于是學生就想出了設計賀年卡,窗花等。在他們碰到困難時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當這些作品受到親朋好友和家人的贊賞時,學生信心會更足、熱情會更高。
3.2 資源整合,創(chuàng)新想象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挖掘教材中可發(fā)揮學生想象的內容以外,還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進行沒有限制、沒有固定模式的創(chuàng)新制作。
(1)借助卡通形象。在勞技剪紙課上,經常剪一些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比如喜羊羊、灰太狼、kitty貓、叮當貓等作為課堂的獎勵物品。剪紙藝術與卡通形象結合,不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滲透了剪紙的各種技法。有些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剪紙卡通形象,像寶物一樣小心地收好;還有很多同學,把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也用剪紙形式剪下來,并非常自豪的拿給我看,我趁機用心指導,及時鼓勵。針對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借助他們喜愛的卡通形象,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剪紙藝術的喜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借助文學作品。為了豐富學生剪紙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我借助于文學作品來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學生根據(jù)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如學生在語文課中學習過《烏鴉喝水》,我先讓學生復述一下故事概況,然后讓他們說出烏鴉的形象特點,學生們爭先恐后積極主動地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學習興趣高漲。這時順勢要求學生根據(jù)這些動物的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用剪紙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老師稍加指點,學生就能夠剪出形態(tài)各異的小動物形象,有的還剪出了背景,巧妙地剪出動物與背景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每一幅的作品在緊扣文意的基礎上,也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和浪漫主義成份。
語文教材中的詩歌、故事、寓言、散文等都是剪紙創(chuàng)作的好題材,剪紙通過與它們的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3)借助音樂形象。由于音樂的抽象性,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聯(lián)想,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起伏,眼前的情與景在不斷地變幻,人的情感也不斷地變化。剪紙教學主要是借助音樂中的主題情景來創(chuàng)造有趣的藝術形象。
如在上小鳥這一創(chuàng)作課時,播放了嗩吶獨奏《百鳥朝鳳》,要求學生根據(jù)歌曲的內容加以想象,學生認真地聽了這首歌后,內心非常激動,此時再要求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看到的鳥類形象加以演繹。有了鋪墊,學生馬上進行了藝術構思,通過繪制和剪刻,他們創(chuàng)造出一群群形象活潑可愛、面貌各異的小鳥作品。
藝術是相通的,通過音樂與剪紙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藝術美,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欲望。
(4)借助剪紙民謠?!耙豁潮〖垼话研〖?,剪刀動來花樣出,大小妞繡花樣要看樣,花鳥蟲魚樣樣有,排不齊花樣不要緊,紅紙拿了我手上,啥個花樣都能剪。天上飛格鳥,地上奔格馬,還有水里的胖頭魚。只要儂能講得清,選中個花樣我會剪,如果儂要悄悄講,格么心里一定有花樣,大小尺寸儂講講清,明朝再來看一看……”
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剪紙歌謠,俗稱“花樣經”。它與剪紙的關系猶如中國畫的詩配畫,相映成趣。從花樣經中,我們可以體會剪紙的樂趣,懂得剪紙的技巧,感受剪紙?zhí)N含的文化。小學生又特別喜歡歌謠的形式,朗朗上口。剪紙與民謠猶如一母同胞的姐妹,在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作中都無形的運用了古代美學的創(chuàng)作法則,諧音、比喻、反復、夸張、擬人、排比等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說:剪紙是無言的歌謠。但愿我們能代代傳唱下去。
4 精心布置,感受創(chuàng)新樂趣
英國戲劇作家蕭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作性的為學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進行技術和思想的交流。
4.1 環(huán)境布置,營造氛圍
我們在教室的墻壁上,貼上了學生自制的裝飾剪紙作品,有各種交通標志以及學生用各種紙做的其他剪紙作品;活動區(qū)角里放有豐富的剪紙材料和學生的作品,學生可自由操作、玩耍。這些剪紙藝術環(huán)境的布置使孩子們身臨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歡樂的氣氛,通過教師進入學生的創(chuàng)作世界,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的興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4.2 回歸生活,服務社會
勞技教育提倡加強勞技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xiàn)實社會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每年的重陽節(jié)我們都會組織學生去敬老院慰問,送去水果,送去問候。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可以送去孩子們的作品,把好的剪紙作品裝裱好,然后拿到敬老院把孩子們用心制做的作品掛在走廊、房間里,裝點他們的生活。又如,在學校的第一屆跳蚤市場上,孩子們就地擺攤,展示平時的剪紙作品,當他們的作品成為同學們爭相購買的對象時,孩子們感受到來自同學的贊揚,體會到剪紙的成就感。孩子們的才華得到了展示,在獲得認同之后,一定會激勵他們去創(chuàng)作更有新意的作品。
剪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它不僅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淳厚雋永的民情和民風,而且融入了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和善惡判斷,但愿通過剪紙教學,讓我們的學生愛上剪紙,繼承這一文化傳統(tǒng),并能讓我們的孩子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賦予剪紙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剪紙藝術特點與技巧.
[2] 今日中國教研.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