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明
在健身氣功·五禽戲的整套功法中,應用了較多的“氣貫丹田”動作,即引氣貫入下丹田。其中主要包括預備勢中三個起勢調(diào)息動作、每一戲之后的小收勢動作、收勢中三個引氣歸元動作和兩手向前合攏氣貫下丹田的一個動作,共計十二個動作。由于“氣貫丹田”動作較多,且部分動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練功者在練習五禽戲時,很容易就把這些動作搞混,記錯了動作要領,從而把動作做錯。例如:在做起勢調(diào)息動作時,兩手應做前平舉至胸前,再里合下按,但是有的練功者會做成側前舉的動作,兩手分開的角度過大。因此有必要對這些“氣貫丹田”動作的作用機理和技術特點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分析,從而幫助練功者正確理解和掌握這些動作的要領,為他們正確練習五禽戲“氣貫丹田”動作奠定基礎。
預備勢中起勢調(diào)息動作的作用機理及技術特點分析
在健身氣功·五禽戲的預備勢中,起勢調(diào)息動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練功者在正式練功之前,先調(diào)和氣息,排除雜念,誘導練功者放松入靜,寧心安神,通過吐故納新,升清降濁,來調(diào)理氣機,幫助練功者進入練功狀態(tài)。
起勢調(diào)息的技術動作特點:從預備勢的兩腳并攏,兩腿自然伸直,兩手掌心向內(nèi)自然下垂于體側,胸腹放松,頭項正直,下頜微收,舌抵上腭,兩眼平視前方開始,左腳向左開一步,兩腳平行,稍寬于肩,兩膝微屈,松靜站立,調(diào)勻呼吸,意守丹田。然后兩臂外旋,掌心朝前,兩手向前、向上平托,兩手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肘關節(jié)微屈,當兩手達到與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同高的位置時,兩臂內(nèi)旋,轉成掌心相對,十指朝前的狀態(tài),再屈肘,兩手回收于體前,呈十指相對,掌心朝內(nèi)時,兩前臂內(nèi)旋,轉掌心朝下,緩慢下按,至小腹前時,兩掌逐漸向兩側分開,下垂于體側,兩掌心朝內(nèi),手指自然伸直。兩臂向前、向上捧時吸氣,向內(nèi)、向下按時呼氣。
易犯錯誤:兩手向前、向上捧時,兩臂向左右兩側打開,形成夾角,沒有平行前伸。兩手抬至胸前時,兩臂內(nèi)旋角度不夠,屈肘時兩手高度超過兩肩。
糾正方法:兩手向前、向上捧時,兩臂要平行抬起,兩手不要寬于兩肩,兩手捧至胸前時,要內(nèi)旋成兩掌心相對再內(nèi)收。兩掌上提、內(nèi)合、下按時,運行路線要成圓弧形,整個動作要圓活自然。
每一戲之后的小收勢動作的作用機理及技術特點分析
在健身氣功·五禽戲的每一戲之后,都要做一個小的收勢。而每一戲在五禽戲整套動作當中都是一個完整的單元,每個單元分別模仿一種動物的動作,體現(xiàn)出這種動物的神韻和特色,因此在做完每一戲之后,需要做一個收勢,來結束該單元的動作。五個完整的單元和前面的預備勢、后面的收勢就構成了完整的五禽戲運動過程。因此,每一戲之后的小收勢的主要作用,除了在于做完每一戲之后要引氣歸于下丹田,以壯其氣之外,還起到承前啟后、為下一戲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收勢的技術動作特點:在做完每一戲的動作之后,身體恢復到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內(nèi)自然下垂,身體正直,兩眼平視前方的動作,然后開始做小收勢,兩臂外旋90°,掌心朝前,向身體左右兩側側前方45°方向抬起兩臂,當兩手抬至與胸(膻中穴)同高的位置時,內(nèi)旋兩臂90°,呈兩手掌心相對,兩手水平內(nèi)收至胸前,內(nèi)旋前臂90°,呈兩手十指相對,掌心朝下動作,兩手沿身體中線下按至小腹時,順勢向兩側分開,下垂于體側,掌心向內(nèi),手指自然伸直。
易犯錯誤:兩手向側前方捧起時,分開角度容易過大或過小,成側平舉或前平舉,兩臂抬至胸前時,內(nèi)旋角度不夠,兩手內(nèi)收時超過兩肩。
糾正方法:自己在練習小收勢時,向左右兩側轉頭看看自己的兩臂向側前方舉起的角度夠不夠,或者請功友幫助自己把動作糾正正確,兩手捧至與胸同高時,翻掌成掌心相對,再水平屈臂內(nèi)收。小收勢的動作路線要成弧形,不要機械生硬,動作柔和均勻,圓活連貫。
收勢中引氣歸元動作的作用機理及技術特點分析
收勢動作引氣歸元的主要作用機理是使練功時的氣息逐漸平和下來,意念將練功時獲得的體內(nèi)、外之真氣,導引歸入于下丹田,從而起到和氣血、通經(jīng)脈、理臟腑的功效,并使練功者從練功狀態(tài)逐漸恢復到日常生活狀態(tài)。
健身氣功·五禽戲引氣歸元動作的技術特點:由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內(nèi)自然下垂,身體正直,兩眼平視前方的動作開始,兩手翻掌掌心朝向身體外側,沿身體兩側向外、上劃弧捧至頭頂上方,掌心向下,十指相對,兩臂成圓弧形,兩手沿體前中線緩慢下按至小腹前時,順勢向兩側分開,下垂于體側,掌心向內(nèi),手指自然伸直。此動作重復三次之后,兩手翻掌掌心朝前,兩臂向兩側抬起,與下丹田同高,兩手向前劃弧合抱,掌心向內(nèi),虎口交叉疊掌,男士左手在里,女士右手在里,意念將真氣合抱引入下丹田,兩掌輕貼于下丹田,兩眼輕閉,調(diào)勻呼吸,意守下丹田。數(shù)分鐘后,兩眼慢慢睜開,兩手合掌搓熱,干浴面3~5次,然后沿頭頂、耳后胸前下落,自然下垂于體側,收左腳,恢復成預備姿勢,目視前方。
易犯錯誤:兩掌向兩側抬起時,兩臂僵直,聳肩,兩手捧至頭頂時,兩手之間的距離過大。兩手向前合抱時,高度超過下丹田。
糾正方法:兩掌經(jīng)體側上舉時,兩臂微曲,肩部下沉放松,兩手捧至頭頂時,兩手之間稍微離開一點距離。兩手掌向前合抱時,在下丹田的高度向前劃平弧,動作銜接要自然、圓活。
三者在技術動作特點上的主要區(qū)別
健身氣功·五禽戲起勢調(diào)息的動作主要是兩臂平行向前做前平舉的動作,每一戲之后的小收勢要向身體的側前方舉起兩臂,而引氣歸元動作則是向身體兩側做側上舉的動作,兩手向前合抱時,手的高度應該與下丹田同高,大約是兩臂側起45°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