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殿忠
【摘要】針對近幾年高考試卷中普遍暴露出的失分問題70%不是知識基礎差,而是做題能力差,抓不住關鍵詞語,找不著有效信息的現狀。筆者在習題講練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歷史教學 習題講練 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43-01
高中學生在三年之中要做大量的練習題、測試卷,老師要講大量的練習題、測試題。講題其實大有學問。筆者認為做題、講題一般有三種目的,一是查漏補缺,檢測掌握的不準、不牢的知識點,通過設計一些易混的、重點的題有目的地考查。二是“借題發(fā)揮”,借機把相關的知識橫向、縱向整合,做一些有目的的復習。三是通過做題找感覺,訓練解題技巧,提高解題能力。下面就此談幾點體會。
一、講練結合
首先,試卷下發(fā)一定要及時。其次,發(fā)下去之后,不要馬上講,一定要給學生幾分鐘糾錯時間,一定要讓學生自糾——討論——相互講解(親手解決的問題掌握地最熟練)。筆者認為讓學生實話實說,說說做題的感受,看似費時間其實是省時間,能自己想出來的不問別人,討論會了的不講,老師再講的都是很重要的,有重點的聽課輕松、效率高。通過相互講題還可以培養(yǎng)助人之心,融洽同學關系,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第三,教師講,前提是要全批全改。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做了不白做”的熱情,也能發(fā)現問題,針對問題有的放矢。如下題:
【例1】中國近代企業(yè)的出現多集中于沿海城市,根本原因是( )。
A. 列強侵入早
B. 當地封建經濟最先解體,具備了資本主義生產所需的勞動力、市場等條件
當時我和一位老師商量了半天選A還是選B,怎樣突破。結果試卷收上來,一看才發(fā)現學生都選B,沒有任何疑問。試想如果當時不看答題情況就講,只能是越講越亂了。而對于錯得多的題,要仔細處理,看是思路還是相關知識點有問題,有機會還要重考一次。談到講,講知識要回歸課本,要通過比較、聯系等方法,使學生不斷去熟悉課本。講思路要講關鍵詞,講一些思路模式。
二、試卷的講評
試卷講評一般是:發(fā)放老師閱過的試卷后,學生限時自糾,先重新審題,看有無新發(fā)現,新發(fā)現即是當時漏審或考慮不周的地方。如果是知識上的混淆馬上回歸課本。(根據題量和做題情況,一般用時不得超過7分鐘)。再有拿不準的,宣布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討論與講題。在這里一開始可能會有一些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小想法”,擔心給別人講題會耽誤時間,恐怕別人會了超過自己,老師要給他們講團隊做戰(zhàn)的優(yōu)勢,講幫助別人既幫助自己,培養(yǎng)他們共同進步,分享經驗的重要性。時間限定5-7分鐘。限定時間主要是讓學生有時間意識,學生思考和討論地更激烈,更有效果,教師也好控制場面。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做重點講評。教師要講做題的整體情況,講析集中出現的問題。有目的地講涉及的知識專題,或是有計劃地滲透做題技巧。
在講題時可以有意識的做中心段、中心句、中心詞的典型訓練,針對具體問題有針對性提升。
【例2】 20世紀30年代,國共兩黨在陜西拜祭黃帝陵,共產黨的祭文如下:“維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蘇維埃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函,以鮮花束帛之儀致祭于我中華民族始祖黃帝之陵。曰:……”該材料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可能是()。
A.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B.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C.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月五日
D.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五日
答案B,我們找的第一關鍵詞是蘇維埃主席、紅軍。判斷此事發(fā)生在正式取消番號、軍隊改編之前,所以把D排除,再由第二關鍵詞國共兩黨判斷,此事應該發(fā)生在國共關系發(fā)生重大轉機之后,即西安事變后,排除A、C。
由此可以看出,選擇題的講評要注意三個層次:第一是講答案,講清為什么選A,而不選B、C、D。其次是講解題思路,滲透能力培養(yǎng)意識。對于某一類題應該如何去思考,基本的解題、答題步驟是怎樣。到高三大部分學生都要具備這一意識,尤其是近幾年的高考歷史題,死記死背的學生往往做題不順手,得分不如意。筆者認為老師講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居高臨下的架勢、口吻,那樣會使學生感到思維上差距太大,可以用“這個題我當時是怎么想的”或“這個題我覺著有些難度,你們做對的同學可以說說是怎么想的嗎?”。第三是評價命題思路,老師應在最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一些題的命題意圖是什么,這是高層次的試題講解,如果同學們能夠注意到這一點,考試時就能準確的把握題意,高效地解題。
三、研究命題意圖訓練
【例3】 14世紀資產階級文化運動之所以在意大利以“復興”之名興起,主要是由于:( )
A.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意大利
B.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遺產和人才結構
C.資產階級要求改變封建的傳統觀念
D.意大利四分五裂,封建專制統治薄弱
(研究:此題考查的中心句子在哪兒?區(qū)分:A.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主要是由于:B.以“復興”之名興起)
至于材料式的大題,更應該有目的地典型處理,以思路訓練和文字表達能力訓練兩方面齊抓,揀一些類型特色突出的題進行重點講解,基本上要形成從閱讀到“提煉信息、歸納信息、調用所學、整合思路”的幾套模式。切忌念答案、抄答案、背答案,那樣只會束縛學生的手腳,以致大考來臨,新角度題出現時亂了陣腳。但很有必要給學生印一些近幾年高考題和標準答案作為樣本進行研究 。
能力培養(yǎng)比知識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結論教育更重要。托夫勒有句耐人尋味的話:“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知識更新換代極快的今天,一個人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僅占一生中所學知識的10%,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給學生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樹立“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需教”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