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義
許多物理名家常說這樣一句話“物理是想會的,不是聽會的,看會的”。這里面所說的“想”,實際上是一種思維過程,而思維過程的進行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不斷的展開思維活動,同時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和訓練來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思維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自覺地啟動思維大門”。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學內容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培養(yǎng)興趣。例如:在學習“滑動變阻器”之前,教師問學生為什么調節(jié)電視機的某個旋鈕時,熒光屏的畫面會忽明忽暗,喇叭的聲音會變大變??;舞臺上燈光會忽明忽暗?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把學生引導到新課的情境中,自覺地進行思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興趣,引發(fā)思維,讓學生扮演問題探索者的角色,真正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
二、巧用實驗,啟發(fā)思維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建立概念和規(guī)律、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向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展現了許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呈現了許多生動形象、真實的物理事實,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未知結果的探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啟發(fā)學生思維,在每一個實驗中,往往包含有多個知識點,教師要抓住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及時提出有關問題,啟發(fā)學生多思。在演示實驗中,教師可邊做邊提問,內容可涉及儀器的名稱、使用方法、操作要求,實驗出現的現象等;在分組實驗中,教師可邊巡視邊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思維,讓學生通過實驗,使思維不斷的產生“橫向運動”和“縱向運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三、課堂精講,活躍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起“引”和“導”的作用。在充分把握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前提下,教師要精心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階梯式問題,依次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的思維也就一步步深入,從表象到本質,從簡單到復雜,通過多問訓練,也可以使學生對某一概念或規(guī)律的理解逐漸深化,它是活躍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最好形式。
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維的能力。教師應不失時機,通過典型的實例常給學生介紹一些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如排除法、估算法、差量法、極值法、代入法等,然后有針對性的匯編一些習題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尋求變通,悟出其中的來龍去脈,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只有讓學生的思維在“活”字上下工夫,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四、一題多變,創(chuàng)造思維
創(chuàng)造思維的潛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現程度上有高低,對于一般人來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就是:“自我實現”或稱“自我開發(fā)”的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解決了本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所教學科中,根據所授課題,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使課堂上充滿積極的創(chuàng)新氣氛,使之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擴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綜合,在物理教學中經常進行這樣的思維擴散與集中訓練,如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練、一題多問、一題多答等,這些訓練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多”,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多“思”,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發(fā)散、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論證,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以已有的知識信息為基礎,讓學生在思維中長知識,長才干,在思維中求技巧、促能力,從而最有效的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