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文
由于兒子和兒媳工作很忙,孫子從小就由我和老伴來帶。在孫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想,現(xiàn)在城市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家和學校一線間,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諸如啟智班、特長班之類的班中班、班外班的學習,沉重的負擔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環(huán)境的局限還容易讓孩子變成不諳世事的書呆子。所以,開始我們就在周末帶孫子到市內(nèi)的公園、廣場和花鳥魚市場玩,看得出孫子對動物、植物有濃厚興趣,表現(xiàn)出異常的驚奇和欣喜??墒沁@些都是“人造景”,怎么才能讓孫子了解真實的大自然呢?我們就想到了郊游?,F(xiàn)在公交車四通八達,到郊區(qū)很方便。孫子四歲的時候,我們就在周末天氣正常的情況下,帶著孫子去郊外,走遍了城市四周的河邊、山腳、田野和農(nóng)舍。
開始兒子兒媳總是擔心把孫子的心玩野了,會影響學習,輸在起跑線上。我們也知道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就注意做到郊游和學習的結(jié)合,隨時掌握孫子的課程進度,同步啟發(fā)引導孩子課本知識在現(xiàn)實中的應(yīng)用。比如河中游動的魚什么顏色,有些動物無足為什么會走;村頭覓食的雞鴨有多少只,加減乘除怎樣計算;莊稼生長的過程怎樣描述,物體的形態(tài)怎樣表達等等。今年三月中旬的一個周日我們帶孫子去南郊的女兒河邊踏青。孫子看到腳下一望無邊的枯草和還沒發(fā)芽的樹木,疑惑地問,這哪里是“踏青”呀,應(yīng)該叫“踏黃”才對。我一邊給他解釋“踏青”一詞的含義,一邊讓他仔細觀察楊柳萌動的枝條和草叢下已經(jīng)鉆出來的綠芽。他把這個過程寫成一篇《踏青》日記,結(jié)尾寫道:春天到了,那滿山遍野的青綠景色還會遠嗎?語文老師看到后,馬上在其他幾個班級傳閱了孩子的作文。之后我孫子寫的作文常常被老師當作范文表揚,兒子兒媳終于改變了我們經(jīng)常帶孫子郊游的看法。轉(zhuǎn)而非常支持我和老伴帶孫子外出游玩。
周末帶孫子去郊游,把簡單的游樂變?yōu)橹庇^現(xiàn)實的教育,既開闊了視野,又啟迪了心靈。一年四季的堅持,不僅有益于孩子智力的開發(fā),還讓孫子在觀察了解農(nóng)民揮汗如雨的辛苦勞作和家畜家禽的喂養(yǎng)、莊稼蔬菜的管理過程中,慢慢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意,明白了勤儉是美德的道理。在同齡小伙伴中,可以感覺到孫子聰明懂事。兒子兒媳很高興,也就更支持我們帶孫子去郊游了。
責編: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