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響鼓無須重槌?!边@句話我在鄉(xiāng)下聽得最多,都是大人們用來教育小孩子的。大人在說這句話時,有一個前提:肯定是小孩子犯了什么錯誤,而且不止一次。仔細(xì)想想,這句話里其實隱藏著很微妙的中國式意味:如果你是一面響鼓,就不需要我敲得很重。這既給對方留了面子,順便給了一個臺階下,但同時也流露出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失望,屬于既是提醒又是警告,但尚處于能夠忍耐的階段。
倘若你所面對的是一面真正的響鼓,這樣的提醒或許能起點作用;倘若不是響鼓,就算你有重槌,只怕也是枉然。但無論如何,重槌是很有必要的。即使面對的是眾多麻木的心靈,也有必要重重地敲打一下。國人的思維和思維模式有問題,由來已久。那種坐享其成、不思進(jìn)取、自私自利、一葉障目、盲目自負(fù)的劣根性,也已根深蒂固。在老祖宗的蔭庇下活著,對于我們來說很是受用;而我們的前車之鑒又太多,以至于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誰也不敢貿(mào)然行事。一代又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大家湊到一起,很容易達(dá)成共識。沒有重槌,響鼓不響,這就是我們所面對的現(xiàn)實。這樣的現(xiàn)實一晃就過去了多少年!
當(dāng)俄羅斯感到迷茫的時候,他們有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舍斯托夫、別爾嘉耶夫等巨人指引道路;西方的理性思維傳統(tǒng)更是一環(huán)緊扣著一環(huán),步步推進(jìn)。唯有中國,在世界近代思想史上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聲音,就像一只斷了線的風(fēng)箏,飄在空中,然后一頭栽了下去,再也沒飛起來過。
楚漁先生的《中國人的思維批判》一針見血地把這一事實推到了我們面前,字字句句振聾發(fā)聵。不是因為楚漁先生有多么敏銳,而是因為我們太遲鈍了;不是因為楚漁先生有多么高深,而是因為我們太淺薄了;也不是因為楚漁先生有多么清醒,而是因為我們太麻木了。我一直搞不明白,中國學(xué)術(shù)界那些所謂的“精英”一天到晚在干些什么。一般人遲鈍一點、淺薄一點、麻木一點似乎無可厚非,難道他們也是這樣嗎?在個人既得利益和短期利益面前,“精英”們的追逐只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在宣揚(yáng)什么,維護(hù)什么,迎合什么,他們應(yīng)該是心知肚明的,但就是沒有人從這個隊列里勇敢地站出來,像楚漁先生這樣發(fā)出自己獨(dú)立的、有良知的呼聲。幸好還有一個楚漁,在沒有重槌的情況下,楚漁先生就是這個時代的響鼓;盡管很無奈,但他自己擂響了自己。我,作為一個傾聽者,有必要向他表達(dá)我的敬意。
我相信歷史總會有回望的那一天。我希望那一天能夠盡快到來。
(夢天嵐,著名詩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