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娟
[摘要]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以腹瀉、寒戰(zhàn)和法氏囊腫大、出血、壞死、萎縮和法氏囊內(nèi)淋巴細胞嚴重受損為特征。因該病在1957年首次確診于美國東海岸特拉華州的甘保羅鎮(zhèn),因此又稱之為甘保羅病(gumborodisease)。該病的危害不僅使雞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響增重等直接經(jīng)濟損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損傷法氏囊而導致免疫抑制,干擾各種疫苗的免疫效果,使病雞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雞球蟲等病原更易感,對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種的免疫應答下降或喪失。
[關(guān)健詞] 法氏囊;應激;病因;防治
在我市的農(nóng)村,養(yǎng)雞業(yè)集約化程度不高,主要以散養(yǎng)為主,養(yǎng)殖環(huán)境比較差,加上法氏囊病毒在生存環(huán)境和免疫壓力的作用下發(fā)生選擇性的變異,使法氏囊病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致使一些法氏囊免疫工作做得很好的規(guī)模養(yǎng)殖場也不斷出現(xiàn)流行。增加了防治的難度,出現(xiàn)規(guī)模性暴發(fā)的苗頭。在自然條件下,本病只感染雞,所有品種的雞均可感染。主要發(fā)生于2-5周的雞,4-6周齡多發(fā)。正確認識法氏囊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流行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綜合防制措施,對控制和減少該病的發(fā)生,促進養(yǎng)雞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實踐過程中,根據(jù)本人對法氏囊病的診治經(jīng)驗,針對性地采取綜合措施,現(xiàn)將診治過程報告如下:
一、發(fā)病情況
一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500只雞,雞齡25日,在7日齡曾作過雞瘟免疫、10日齡時作法氏囊病的防疫。在2010年5月6日,發(fā)現(xiàn)有些雞不食,喜歡飲水,排白色的稀糞,過兩天出現(xiàn)死亡,數(shù)量達28只,用抗生素治療無效,于5月10日來我單位求診。
二、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翅下垂,閉目打盹,腹瀉,排出白色稀糞或蛋清樣稀糞,內(nèi)含有細石灰渣樣物,干涸后呈石灰樣,肛門周圍羽毛污染嚴重;畏寒、擠堆,嚴重者垂頭、伏地,嚴重脫水,極度虛弱,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體溫下降。
三、剖檢變化
解剖病死雞:發(fā)現(xiàn)病死雞嚴重脫水,胸肌和腿部肌肉有條紋狀或斑狀出血,腎臟腫大呈花斑腎,腎上管因尿酸鹽潴留可見明顯擴張。法氏囊腫大,有出血或有淡黃色的膠凍樣滲出液,呈“紫葡萄樣”外觀。肌胃和腺胃交界處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脾輕度腫脹,表面有均勻的小壞死灶。
四、診斷
(一)根據(jù)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等作出初步診斷為雞法氏囊病。
(二)實驗室診斷
(1)涂片鏡檢。以無菌操作法取肝、脾觸片檢查未見細菌。
(2)病毒分離鑒定。取典型病例的法氏囊磨碎后,加滅菌生理鹽水做1:5—1:10稀釋,離心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1h,經(jīng)絨毛尿囊膜接種9—12日齡SPF雞胚。受感染的雞胚在3-5d死亡,可見胚胎水腫、出血。可用己知陽性抗血清在雞胚或CEF上做中和試驗鑒定分離出IBDV。
(3)易感雞感染試驗。取病死雞有典型病理變化的法氏囊磨碎制成懸液,經(jīng)滴鼻和口服感染21—35日齡易感雞,在感染后48-72h出現(xiàn)臨床癥狀,死后剖檢見法氏囊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
(三)?鑒別診斷
(1)傳染性法氏囊病與硒和VE缺乏癥都出現(xiàn)肌肉出血,但缺硒和缺VE時無法氏囊病變,飼料中補充硒和VE后,病癥逐漸減輕或消失。
(2)雞傳染性法氏囊病與雞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現(xiàn)腺胃乳頭及其他器官出血,但雞新城疫病程長,有呼吸道和神經(jīng)癥狀,無法氏囊特征性病理變化。
(3)法氏囊病與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鑒別? 患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的雛雞常見腎腫大,輸尿管擴張并沉積尿酸鹽。有時見法氏囊充血和輕度出血,但法氏囊無黃色膠凍樣水腫,耐過雞的法氏囊不見萎縮,腺胃和肌胃交界處無出血。
五、治療
(一)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注射液。3-7周齡雞,每只肌注0.4mL;大雞酌加劑量;成雞注射0.6mL,注射一次即可,療效顯著。
(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黃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mL肌肉注射,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三)病毒雙抗加阿莫西林按100g兌水800kg飲用。
(四)復方黃氏多糖首次按100g兌水250kg的用量,以后按100g兌水350kg的用量。
(五)丙酸睪丸酮,3-7周齡的雞每只肌注5mg,只注射1次。
(六)速效克管囊散,每千克體重0.25g,混于飼料中或直接口服,服藥后8h即可見效,連喂3d,治愈率較高。
(七)鹽酸嗎琳胍(每片0.1g)8片,拌料1kg,板藍根沖劑15g,溶于飲水中。供半日飲用,以上為20-25羽雞一日量,3d為一療程。
(八)中藥治療。藥方:蒲公英 200g、大青葉 200g、板藍根200g、雙花100g、黃芩100g、黃柏100g、甘草100g、藿香50g、生石膏50g。水煎2次,合并藥汁得3000-5000mL,為300-500羽雞一天用量,每日一劑,每雞每天5-10mL,分4次灌服。連用3-4d。為提高治療效果,在選用以上治療方法的同時,應給予輔助治療和一些特殊管理。如給予口服補液鹽,每100g加水6000mL溶化,讓雞自由飲用3d,可以緩解雞群脫水及電解質(zhì)平衡問題;或以0.1%-1%小蘇打水飲用3d,可以保護腎臟;如有細菌感染,投服對癥的抗菌素,但不能用磺胺類藥物;降低飼料中蛋白質(zhì)含量到15%左右,維持一周,可以保護腎臟,防止尿酸鹽沉積。
(九)帶雞消毒。用1∶1 000的消毒威徹底消毒一次,同時注意飼養(yǎng)管理。
六、病困分析
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呼腸孤病毒屬成員,為雙股RNA型。本病毒能在雞胚上生長繁殖,經(jīng)絨毛尿囊膜接種,在接種后72h,胚胎、絨毛尿囊膜和尿囊液、羊水中病毒濃度達到高峰。多數(shù)雞胚在接種病毒后3-7d死亡,胚胎全身水腫,頭、爪充血和點狀出血,肝腫大,肝表面有斑紋狀壞死灶。適應雞胚的病毒,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內(nèi)增殖,并形成蝕斑。且本病毒抵抗力較強,特別耐熱、耐陽光及紫外線照射,耐酸不耐堿,病雞和帶毒雞是主要的傳染源,其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在污染雞舍可持續(xù)存在122d。本病可直接接觸傳播,也可經(jīng)污染的飼料、飲水、墊料、用具等間接接觸傳播,感染途徑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結(jié)膜等,流行特點是突然發(fā)病,傳染性強,傳播迅速,發(fā)病率高,特別是在應急、氣候變化大時更易造成本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七、預防措施
(1)加強日常管理,提高雞群體質(zhì)。做好日常飼養(yǎng)管理,給雞群創(chuàng)造適宜的小環(huán)境,盡量減少應激,同時要提供優(yōu)質(zhì)的全價飼料。
(2)加強管理搞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防止從外邊把病帶入雞場,一旦發(fā)生本病,及時處理病雞,進行徹底消毒。消毒可選用以下藥物和方法,噴灑0.2%過氧乙酸,或2%次氯酸鈉、5%漂白粉、5%福爾馬林、1:128殺特靈,也可用福爾馬林熏蒸。門前消毒池宜用2%的戌二醛溶液,每2-3周換一次,也可用1/60的菌毒凈,每周換一次。
(3)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預防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種有效措施。目前我國批準生產(chǎn)的疫苗有弱毒苗和滅活苗。
①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用于無母源抗體的雛雞早期免疫,對有母源抗體的雞免疫效果較差。可點眼、滴鼻、肌肉注射或飲水免疫。
②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供各種有母源抗體的雞使用,可點眼、口服、注射。飲水免疫,劑量應加倍。
③滅活疫苗,使用時應與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活苗配套。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效果受免疫方法、免疫時間、疫苗選擇、母源抗體等因素的影響。其中母源抗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條件的雞場應依測定母源抗體水平的結(jié)果,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序。
(4)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應根據(jù)當?shù)氐囊咔闋顩r、飼養(yǎng)管理條件、疫苗毒株的特點、雞群母源抗體水平等來決定。
現(xiàn)介紹兩種免疫程序供參考。無母源抗體或低母源抗體的雛雞,出生后用弱毒疫苗或用1/2-1/3中等毒力疫苗進行免疫,滴鼻、點眼兩滴(約0.05mL);肌肉注射0.2mL;飲水按需要量稀釋,2-3周時,用中等毒力疫苗加強免疫。有母源抗體的雛雞,14-21日齡用弱毒疫茵或中等毒力疫苗首次免疫,必要時2-3周后加強免疫一次。商品雞用上述程序免疫即可。種雞則在10-12周齡用中等毒力疫苗免疫一次,18-20周齡用滅活苗注射免疫。
八、小結(jié)
(一)本雞群于10日齡時曾用過法氏囊疫苗飲水免疫,新城疫首免7日齡,間隔較短,疫苗作用可能受到抑制,而二免沒有進行或未及時進行,形成免疫空白期,建議養(yǎng)雞戶應根據(jù)該地區(qū)實際情況科學地制定免疫程序,以利雞體產(chǎn)生理想的抗體水平,抵制病毒侵害,防止疾病發(fā)生。
(二)提高種雞的母源抗體水平。種雞群經(jīng)疫苗免疫后,可產(chǎn)生高的抗體水平,并可將其傳遞給子代。如果種雞在18-20周齡和42周齡經(jīng)2次接種IBD油佐劑滅活苗后,雛雞可獲得較整齊和較高的母源抗體,在2-3周齡內(nèi)得現(xiàn)較好的保護,能防止雛雞早期感染和免疫抑制,但是高母源抗體可干擾主動免疫,因此對雛雞應選擇合適的疫苗和首免日齡。
(三)本病根據(jù)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可作初步診斷,經(jīng)實驗室檢驗可進一步確診。
(四)本病無特效治療藥物,抗血清或蛋黃抗體治療效果較好。
(五)在防治法氏囊時,需要在飼料中增加多種維生素,特別要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降低飼料中的蛋白含量。發(fā)病后,應在飲水中加入5%的糖和0.1%的鹽,防止雞脫水。
(六)在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控制繼發(fā)細菌感染時,要注意法氏囊病引起的雞體內(nèi)Ca、P比例失調(diào),切忌在飼料中添加金霉素、土霉素等結(jié)合Ca的藥物。還要慎用磺胺類藥物,以免加重腎的負擔,而增加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