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姣云
摘要: 多年來,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運用研究性學習中的研究法來有意識地改進工作,按照“精心選取研究對象,列出問題——初步分析問題成因,制定應(yīng)對措施——抓住契機,解開疙瘩——病因再認識——效果分析”等步驟開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以一個案例加以說明。
關(guān)鍵詞:研究性學習研究法教育轉(zhuǎn)化
一、選取研究對象
許同學:個性內(nèi)向、好勝、逞強,性格急躁又敏感,敵意很濃;成績比較出色,對分數(shù)斤斤計較;同學關(guān)系緊張,很容易由小事的戲謔發(fā)展到相互的爭吵;喜歡受表揚,難以接受批評,心理承受力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自己的錯誤滿不在乎,有時候思想又單純得可愛。
二、問題成因的初步分析與應(yīng)對策略
通過查閱檔案,分析年齡特點等,我認為他的這種表現(xiàn)可能有3個原因:
1.性格中有沖動的成分,遇事不冷靜,欠思考。
2.生活中自衛(wèi)感很強烈,對并非惡意的批評也極為敏感,并常伴有較激烈的反應(yīng)。
3.因個人成績優(yōu)秀,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不能用第三者的眼光來客觀看待外物,因而總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
于是,我暗自制定了五項策略,于無聲處幫助他。主要是:
1.針對許某的情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多次的單獨談話和筆談交心,我希望能給他受到關(guān)心和重視的感覺。
2.與班委們共同努力,嘗試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安排讓他佩服的同學多關(guān)注他,與他同桌,常和他交談,同他一起踢球。因為我擔心他寄宿在校,缺少親情溝通,因孤獨導致自閉,但盡管如此,依然收效甚微。發(fā)現(xiàn)他總愛得罪人,然后用滿不在乎來掩蓋內(nèi)心的擔憂和后悔。這孩子似乎天生逆反,總喜歡和大家對著干,在集體中表現(xiàn)出不和諧。
3.盡量為他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的舞臺。他喜歡生活在公眾羨慕的眼光下。學習有進步,我加以表揚;中午讀報時間,他想主持,我專門為他安排時間,得償所愿。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盡量滿足他合理的要求。
4.對其特殊方式的特殊處理。充分尊重他的強烈自尊心,絕不在同學面前批評他,即便需要單獨批評時也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更多的希望,盡量維護他的面子;但對其優(yōu)點(哪怕是很小的),常號召大家學習。
5.私下里常為他調(diào)解與其他同學的關(guān)系。了解其他同學對他的看法,并做了許多溝通工作,甚至要求一些常有矛盾的男同學主動表示出和解的姿態(tài)。
三、循循善誘,解開疙瘩
正當我為許某的轉(zhuǎn)變不得其法時,某日下午放學后,恰好發(fā)生了一件看似意外而又必然的事故,成為整個教育過程的良好契機。
當時許某正在教室里,為下周我班值周做準備,其父忽然來校了解其情況。我與其父親在辦公室剛坐下,該生恰來問問題,見其父,神色大變,匆忙離去。我當初尚未意識到這一點,仍和他父親繼續(xù)交談:
許父:我來校主要想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他上課能不能認真聽講?
我:許某很不錯,能認真聽講,學習努力,成績也不錯。
許父:我就擔心他不認真。昨天我才狠狠地打了他一頓。
我:家長,我打斷一下,我想先說,您不能用打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我覺得許某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孩子,我想你在家一定管理很嚴格,但我認為打不是辦法,孩子應(yīng)該得到更多的認同。這孩子其實很特殊,個性較強,很希望得到大家的承認和理解。
許父:就是,他什么都好強,總愛聽好話,而且成績總是那個樣子。
我:不是這樣的,許某真的很不錯。您看,我們班的孩子都很優(yōu)秀,前幾名的成績幾乎沒有差別,只是看誰的考場發(fā)揮更好一些。您看,他正在準備下周的值日工作,多棒。對美術(shù)方面很有天賦,我們班墻報有許多的創(chuàng)意都來自他。
許父:唉,我也知道他很喜歡畫畫,說實在的,原來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沒讓他去學琴、學畫,他就羨慕別人,我現(xiàn)在也正準備讓他學畫畫。
我:我還覺得,許某其實很需要你的欣賞,他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承認,也希望能有一個平臺可以得到更多的表現(xiàn)。但是,許某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不知您發(fā)現(xiàn)沒有?
許父:什么?
我:許某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他卻不會尊重別人。
許父:對,他老想超過別人,壓著別人,嘴巴更是不顧忌,經(jīng)常說得讓人受不了。我也常罵他。
我:您看,其實沒必要罵他。我有種感覺,不知對不對,他的壓力似乎太大。我們給了他太高的期望值,孩子的壓力得不到宣泄,他就想方設(shè)法尋找非正常的方式來發(fā)泄,以期引起我們在學習之外的注視,甚至不惜損害到別人的利益。時間長了,養(yǎng)成了習慣,和大家有了一定的距離,加上他的自尊心又特別強,不屑于跟不如他的人溝通,在比他強的人面前更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衛(wèi)意識,所以才會這樣。
許父:也許是這樣吧,我也早就發(fā)覺了。他在家里都這樣,老是撒謊,哄我開心,我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辦好?
我:也許我們都該更多地去理解他的行為,欣賞他,給他提供表現(xiàn)的正常機會,讓他能說話,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咱們尊重他,才能換來他對別人的尊重。而且我能看出來,他對家的感受,對您的感受是很敏感的?,F(xiàn)在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思想,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首先要把學生當做朋友,才有可能被他們當做朋友來敞開心扉。否則,咱們真的不如他們的朋友說話管用。
談話繼續(xù)下去,我們基本達成共識,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在尊重孩子的基礎(chǔ)上,因勢利導,在承認孩子擁有能力的基礎(chǔ)上,為他創(chuàng)造可能得到的表現(xiàn)機會和學習條件,從而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無論在何種條件下,絕不能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的欲望。
但等我們出來到教室時,發(fā)現(xiàn)許某已經(jīng)不在了,而此時幾個住校生卻跑來悄悄告訴我,許某正哭得傷心,不敢回家,聲言他爸爸會打死他的。我連忙隨學生將許某帶到寢室了解情況。此時的許某顯出一個孤獨孩子的脆弱性,甚至不敢單獨交談(后來我了解到許某從小就對老師同樣抱有深深不信任的感覺),需要幾個同學陪著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從他斷續(xù)的哭訴中我們了解到他對父親的恐懼,尤其對父親來校了解自己情況感到莫名而深沉的恐懼,因為從小學開始,這就是挨打的序曲,他還給我們看了幾天前被父親用皮帶在胳膊上抽出的傷痕。
我實在難以想象居然有這樣的父親,一面同情得幾乎哽咽,一面暗自慶幸:剛才和他父親真誠的談話,應(yīng)能保證許某回家不至于再次受到皮肉之苦,也恰是取得他信任的絕好機會。于是我在了解了他的擔心和以往的感受后,告訴他:“其實你爸爸也很后悔他以往的做法,他也希望能和你有一次真心的交流,而不是用暴力來逼迫你,你爸爸告訴我他想送你去學畫,他想看見你真正真誠快樂的笑容。放心回去見爸爸,他了解你在學校的表現(xiàn),他為你的表現(xiàn)自豪?!痹S某幾乎不敢相信我所說的話,但明顯的,恐懼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半信半疑的憧憬。
我們繼續(xù)交談了一會兒,我讓他回家了,我明白只有他回家面對父親后才能真正解開心中的結(jié)。回到辦公室,他居然還專門托一位同學對我補充了兩個字“謝謝!”一時間,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因為一次難得的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機會被我抓住了,在許某的心田里已經(jīng)種下了感激和信任的種子,下一步的教育工作將能夠朝著良好的路上邁進。
四、原因再探
到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以往對許某教育過程中效果不佳的原因。他的病因在心理,他渴望愛,渴望溫柔,渴望細致入微的關(guān)心。在得不到的情況下,加重了對別人、對環(huán)境的不信任,因而不惜給自己編織起自衛(wèi)壁壘——指望靠謊言獲得歡樂,靠暴力獲得自尊,靠奚落獲得敬意,靠成績獲得崇敬,靠打擊別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五、效果表現(xiàn)與分析
第二天,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許某主動留下來想和我再進行一次交談。我沒有問他回家的情況,從他能主動來找我交流的事實中我完全可以猜測到事情的結(jié)果。那天,我指出他的不足之處,并和他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個性中逆反的因素不見了,代之以思考和接受。整個談話在和諧信任的氛圍中進行。
星期一學生們的周記交上來,許某這樣寫道:
“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雖然常常有糾葛……最倒霉的時候是我爸到學校來調(diào)查我的表現(xiàn)情況,我頓時嚇得六神無主,魂不附體……我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回家,隨時準備接受懲罰。……屋里沉悶的空氣讓我喘不過氣來。我耐心地等待著。終于,吃飯時我爸開了口,我驚訝,驚訝他竟不使用武力手段,竟也成了說服教育為中心的人。
我想對世界說,不,是大聲喊道:我很happy!”
從此,我每次看見許某,似乎看見陽光,那個好斗的男孩變得溫純可愛,也已融合到班集體中。周末班會課由同學間相互進行學年評價,我專門抽看了許某對同學們的評語,言辭間少了他所習慣的攻擊性語言,多了客觀、公正的評語,他的心態(tài)在趨于平穩(wěn)。
其實,在做班主任的工作中,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會遇到許多特殊的孩子,如何讓班級變得和諧,應(yīng)該針對不同對象的特殊性,抓住機遇,有的放矢,耐心地工作,才能教育個別學生,取得整體進步。取得進步的學生也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一勞永逸,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會有反復,心靈的傷痕更不是揭開了疤就可以痊愈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慢慢撫平。
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能幫助我們做好工作。為了做好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在研究中,班主任需要付出滿腔的心血和愛心。但只要努力付出,我們遲早就會收到孩子們的回報,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感受到孩子們真誠感激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