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平
摘要: 通過反思,可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guī)律;通過反思,可以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從而促進知識的進化和遷移,產生新的發(fā)現.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對學生反思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讓學生成為會學習數學的人.
關鍵詞: 中學數學教學反思能力培養(yǎng)方法
古人云:“學貴自得”,“學貴有疑”.學習不主動,不反思,就很難獲得深入學習的能力和求異、創(chuàng)新的品質.解題是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學生的學習如果缺乏解題反思,往往印象很淺,思維的深刻性及批判性得不到發(fā)展.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通過反思才能使現實世界數學化,可見反思在教學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現實教學中,常常看到學生做完一道題后不假思索,急于做其他的題目.過一段時間后,相類似的題目或相同的題目再次呈現在眼前時,很多學生往往會解錯甚至不會解.我們的學生都會重視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去研究解題思路,卻往往忽略了“解題回顧”這一環(huán)節(jié).數學問題的解決并不等于會解這個題目,而應更進一步去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命題的目的,進一步探討解題過程的思維方式是否正確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巧妙,本題的解法和結論能否進一步推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必定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引導學生解題反思能促進學生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們從新的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與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揭示問題的本質,探索一般規(guī)律,并進而產生新的發(fā)現,同時也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才能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拓寬思路,優(yōu)化解法,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水平.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擺脫這種困境,盡快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呢?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談談看法和體會.
重視概念例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要抓住概念的本質,既要重視展現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又要緊緊抓住概念的內涵.如對平方根這一概念,關鍵在于“根”上,可向學生解析,x=±5是方程x=25的根,并且根的平方恰好等于25,于是我們顧名思義,叫±5是25的平方根.一般地,若x=a,則x與a的關系我們怎樣來定義呢?這樣就能讓學生比較清晰地掌握概念.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親自來區(qū)別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對無理數這一概念,或許有的教師會舉出一系列的數,讓學生去判別哪些是有理數,哪些是無理數,并且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他們熟記概念.而我是讓學生先通過觀察,發(fā)現有理數和已學過的有理數的區(qū)別,再提出無理數的定義,最后讓學生分別舉例說明.這樣學生對有理數和無理數的概念便牢記心中,并且能正確區(qū)分.這樣通過概念的教學,學生在解題時便會清楚來龍去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反思能力.
反思解題本身是否正確由于在解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在解完一道題后就很有必要審查自己的解題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視了隱含條件,是否特殊代替一般,是否忽視特例,邏輯上是否有問題,運算是否正確,題目本身是否有誤等.這樣做是為了保證解題無誤,這是解題后最基本的要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選用一些錯解或錯題,進行解題后反思,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解題后反思的重要性.
例1:先化簡,再求值:a+|1-a|,其中a=9.解:原式=a+(1-a)=1.解題后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要這樣解?這樣解正確嗎?解題過程中用了哪些知識點?學生通過反思,得知在|a|中,如果a≥0,|a|=a,如果a<0,|a|=-a.而本題a=9時,1-a=-8<0,|1-a|=a-1,所以上述解法是錯誤的.本題的正確解法應是:解:原式=a+(a-1)=2a-1=2×9-1=17.通過反思,學生至少有以下兩點收獲:①本題是含絕對值的化簡求值題,要去掉絕對值;②的化簡,是要看a的取值的.這樣在以后遇到類似的題目就不會再出錯.
例2:已知+=0,求x-y的值.解:∵+=0,且x-4≥0和2x+y≥0.∴x-4=0,2x+y=0∴x=±2,y=±4解得:x-y=±2或x-y=±6.解后引導學生反思:對于已知條件中的和都是二次根式.實際上,這里隱含著x-4≥0和2x+y≥0兩個條件,根據二次根式的性質,且這兩個非負數的和等于0,所以每個非負數都等于0,從而得到x-4=0,2x+y=0,進而求出x、y的值,再求x-y的值.通過反思,學生知道解這類題的關鍵是明確兩點:(1)二次根式是非負數;(2)n個非負數之和等于0,則每個非負數都必須是0.
反思有無其他解題方法對于同一道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會得到不同的啟示,從而引出多種不同的解法.當然,我們的目的不在于去湊幾種解法,而是通過不同的觀察側面,使我們的思維觸角伸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層次,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首先,教材中例題的選取,反映了學生相應教學內容的本質,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課程內容的呈現,反映了數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體現從具體到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數學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過程,了解數學的來龍去脈.最后,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知識是相互聯(lián)系的,學生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逐步發(fā)展的.這樣可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全面理解數學.在教學“一件工作要在計劃時間內完成,若甲隊獨做,可如期完成;若乙隊獨做,就要超期三天完成,現由甲乙兩隊合做兩天后,甲有任務;剩下的由乙去做,剛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工.求這件工作計劃的天數.”這一問題時,若教師平鋪直敘,直截了當地把解題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則失去了一次培養(yǎng)學生解題反思能力的好機會.若讓學生獨立思考求解,不僅會得到標準答案,還會出現不同的解題方法.
《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指出:“人們在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時,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反思與建構等思維過程,這些過程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學習對客觀事物中蘊涵的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通過反思,可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guī)律;通過反思,可以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從而促進知識的進化和遷移,產生新的發(fā)現.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對學生反思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讓學生成為會學習數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