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振濤
一、建立和完善我國行政公開的救濟制度
依據我國現實情況和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我國行政公開的法定救濟途徑應包括自我補正、國家賠償、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一是自我補正。依法公開自己的行政行為是行政公開主體的法定義務,應公開而不公開或不應公開而公開都是一種行政失職或違法行為,這種行為發(fā)生后,行政主體有義務進行自我糾正,有義務按法律的規(guī)定重新做出公開或不公開決定,對于給行政相對人造成權益侵害的,有義務給予一定的補償或賠償。各行政公開義務主體應當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自我補正程序。二是國家賠償。行政機關拒絕公民的申請而不公開行政信息、情報,這種行為屬于行政不作為,而行政不作為是可以提起國家賠償的。三是行政復議。應該完善《行政復議法》的相關規(guī)定,把行政不公開界定為一種行政不作為,把它納入行政復議的行政不作為受案范圍之內,并將其界定為一種具體行政行為而允許其提起行政復議。
二、合理設置機構,分清職能,明確責任
目前我國行政機構人浮于事,重復設置,職能劃分不明確,一旦發(fā)生問題,很難找到明確的責任人。因此機構的設置應遵循系統(tǒng)論有關精神,建立起有統(tǒng)一目標、實行統(tǒng)一指揮、能夠統(tǒng)一行動的科學組織結構,同時要理順各部門以及各種組織間的關系,提高其服務的效能。
三、將行政公開列入績效考核和獎懲制度中
目前,我國公務員考核條件中沒有引入行政公開,使得行政公開推行情況僅僅依靠主要行政領導的重視程度,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應將行政公開列入績效考核和獎懲制度中來,使行政公開同行政主體和主要行政領導自身的利益相結合,從制度上保證行政公開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法律應該明確,對于政務公開主體而言,依法公開是一種法定責任,不依法公開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四、加強對行政公開的監(jiān)督
在政務公開中,應當充分發(fā)揮輿論媒體、相關監(jiān)督機構以及廣大群眾的監(jiān)督權,以實現政務的依法公開,以保證法律責任的落實。行政公開宣傳不僅僅應當面向行政公開相對人,而且更應當使作為行政公開主體的公務員能夠正確充分地認識到行政公開的重要性,從制度和思想上認同行政公開工作,調動起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行政公開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作者單位:鎮(zhèn)平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