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是英國小說家狄更斯誕辰200周年紀念日。
然而,狄更斯的小說雅俗共賞,暢銷兩個世紀,這恰恰給他的名望注入了一個疑問:他的創(chuàng)作藝術是高明偉大還是平庸流俗?文學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從一開始就存在尖銳分歧。在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眼里,狄更斯毫無疑問是最優(yōu)秀的英國小說家。
狄更斯的小說情節(jié)大體上遵循著一個套路,即由“苦難——奮斗——幸?!苯M成的成長三部曲模式,故事發(fā)展充滿離奇的巧合。在批評家看來,情境失真,人物形象扁平,是小說藝術淺薄平庸的癥狀;夸飾渲染,是作者施墨放縱失控的表象。
(摘編自光明網(wǎng)2012年2月27日)
點擊運用
狄更斯是一個謎,他專寫社會黑暗,卻能做到不惹惱任何讀者群且使人人滿意。只為迎合市民趣味,便生硬地操弄人物生死;只為屈從于當時盛行的道德規(guī)范,只為回避社會禁忌,便挖空心思用曲筆兜圈子。這些劣跡,在狄更斯小說中確為常見。今天回顧狄更斯,我們或許應該續(xù)上一句:這個像魔方一樣多面的人,有多少東西值得閱讀??!適用話題:印象,認識,多面性,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