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智
教學實踐表明,一節(jié)課如能藝術性地結束,就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為此,我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順口溜結束法
用順口溜結束全課,言簡意賅,易記成誦,朗朗上口,能使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氣氛中掌握所學內容。比如:《繁盛一時的隋朝》講完后,我編了順口溜結束本課重點:隋文帝,開國君,重改革,輕賦稅,治國昌,美名揚。隋煬帝,功運河,施暴政,終滅亡,功與過,后人評。
二、歸納結束法
教師在講完課時,應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強調重點,點明主旨,快速再現(xiàn)所學知識的脈絡,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卒章顯意的效果。如此,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
三、數(shù)字結束法
在總結授課內容時,將知識點、重點分門別類,用“一、二、三……”等數(shù)字串起來,會使重點內容一目了然,教學效果更為理想。比如講“隋朝大運河”一課時,我用了五個數(shù)字把這部分重點連成一串:一條大運河,縱貫南北兩千公里,連接三個點(即涿郡、洛陽、余杭),分為四個段(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接五大河(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四、引導預習結束法
預習,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其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對于教材內容前后聯(lián)系較緊的兩課,可采用此法。比如:《中國歷史》第一冊第9課《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和第10課《秦末農民戰(zhàn)爭和楚漢之爭》,在講完第9課時我采用了如下的結束語:
秦始皇滅六國開創(chuàng)統(tǒng)一新局面,建立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措施,致使疆域廣大,盛況空前,是世界上的一個大國。這本來為秦朝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和充分的條件,但是,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并沒有起到充分的作用,竟然二世而亡,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課下預習第10課。
五、歌曲結束法
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向來深受青少年喜愛。把音樂引進課堂,使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陶冶情操,升華認識,豐富想象,加深記憶。如講完《社會主義成就》一課,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齊唱《歌唱祖國》,學生會為繁榮富強的祖國而感到光榮和自豪,自然而然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