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衛(wèi)華 朱恩廣 趙有龍
初學跳高者由于動作概念未建立,容易對橫桿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橫桿碰上去是不是很痛?于是在橫桿外面用海綿纏繞起來,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另外,在幫助學生完成練習時,可防止橫桿折斷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同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橫桿的“抬”“掃”“碰”“變”四個動作來輔助跳高的訓練,可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具制作
1.材料:跳高橫桿(竹質)1根,海綿墊(廢棄的體操墊)1塊,一卷膠帶(圖1)。
2.制作:先把橫桿鋸成2.5~3m長(去末梢),再把3cm厚的海綿切成15cm寬的海綿條,均勻的纏繞在跳高橫桿上,并用膠帶把它捆好(圖2)。
二、器械準備
跳高架一頭用羽毛球網(wǎng)架替代(能承受一定的負荷,并且很穩(wěn)固),用一根短繩綁在羽毛球網(wǎng)架上,高度可上下調節(jié),將橫桿的一頭穿過這繩扣,另一頭握在教師的手上(圖3) 。
三、在跳高訓練中的四點做法
1.“抬”
學生在做過桿練習時由于空間感覺還未建立,容易出現(xiàn)低頭看桿,形成屈髖坐桿的現(xiàn)象,用語言提醒,改進效果欠佳。在過桿的瞬間用橫桿去“抬”一下,幫助學生完成動作,同時也可很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過桿時的具體要求,這樣使學生能很快領悟挺髖動作的要領。
2.“掃”
收腹舉腿,是完成過桿動作的最后一環(huán),如果舉腿不及時就會碰落橫桿。在練習時,教師可用橫桿輕“掃”一下運動員的小腿,讓他注意到收腿的動作以及時機,這樣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碰”
用橫桿碰一下,使學生能直接感受到動作所存在的問題。如倒體過早時,可以用橫桿碰一下運動員的肩部;如起跳倒體斜交叉過桿時,可以將橫桿抬起,讓學生感受到橫桿對背部的作用力是斜的,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及時調整動作。
4.“變”
這里提到的“變”就是隨時調整橫桿的位置。如在做完整練習時,起跳點近了或遠了,教師可以把橫桿調整到比較合適的位置,在過桿的瞬間降低或提升高度,使其做好完整動作。高低的調整還可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