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怡
摘 要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制度,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 教學改革 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CAO Yi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requires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change of teacher-centered system.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can develop students awaren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an also improve their initiative.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ode; student-centered
1 教學與教學模式
教學作為一種活動,貫穿于人類社會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教學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發(fā)揮著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體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徑。如果教育以教學為主,其教學秩序就會穩(wěn)定,教學質(zhì)量就提高,教育事業(yè)就發(fā)達。目前,在我國傳授知識—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然占主流地位,要解決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就必須把學生從課堂上解放出來,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2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不僅分別承擔傳統(tǒng)的教學者和學習者角色,還共同擔任研究者的工作,因為教學和研究探索在教學過程中是緊密結合的。
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習明納教學模式的特征,它是一種討論式的模式,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研討學問,通過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學習知識的教學活動。我國傳統(tǒng)的模式屬于灌輸接收型,而且至今仍然是大多數(shù)學校的主要模式,一般是教師講解知識,學生接受知識,課后復習完成作業(yè)?!耙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提倡的方式則屬于研究互動型,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收集知識,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教師評價總結。它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鍛煉邏輯思維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在學生收集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可以小組為基本形式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協(xié)作互動完成學習任務,并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從而共同達到教學所制定的目的。要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認知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僅要掌握必要的知識,還要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各種實踐和應用活動進行鍛煉培養(yǎng),這也是是該教學模式最看重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增加以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為內(nèi)容的活動,比如社會實踐、動手操作等,在課堂教學中還可運用互動式的學習工具等。
概括起來,該教學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1)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三中心”教學制度。“三中心”是指以教師、教材和課堂三者為教學的中心。而“以學生為中心”則改變了這樣的制度,給了學生和教師更多的自主,讓學生擺脫了固定的教材和單一的課堂,學生在活動中成了認知的主體,主動進行研究探索。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指導,主導活動的進行。而教材只是幫助學生進行研究的輔助資料,課堂只是進行學習探討的場所之一。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主動性。(2)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學會查閱、收集文獻資料的方法。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大量與問題相關信息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在過程中掌握文獻收集和查閱的方法,為以后從事研究、撰寫論文等奠定一定的基礎。(3)讓學生學會團隊協(xié)作?!耙詫W生為中心”的模式提倡以小組為基本形式的合作學習,因為很多時候許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在小組活動中,大家通過合作,可以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往與人溝通的能力,為今后走向社會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4)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要求學生給其他同學報告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觀點和成果,并解答大家提出的疑問,與此同時,也要在聽取別人報告后,積極提出問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3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措施及方法
要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從管理制度、課程設置、教學資源的配備等各方面給予充分的支持。 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了使個別教師在選擇這種教學模式得到評價上的保障。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是為了使這種正在探索階段的教學模式慢慢向制度化發(fā)展,加上規(guī)范的教學計劃,則有助于該教學模式地更好開展?,F(xiàn)代先進的教育資源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查閱資料,獲取更多的資源,或是鍛煉動手實踐的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以期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師又是這個教學模式能夠開展的關鍵所在。如果一個模式它再好,教師在教學中不懂得使用,那一切都是空的理論。首先作為教師在頭腦中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其次要有豐厚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再次最重要的是要具備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能力,同時具備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才能做到物盡其用。
(1)充分了解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師要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在接到新班級時,教師首先要做好調(diào)查,通過學生資料了解各個學生的興趣特點,通過口頭交流或書面材料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愿望要求,吸收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同意見,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在平常的教學中,要主動詢問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2)設計教學互動,提前進行任務布置。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就必須要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角,教師則只負責導演。在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依據(jù)教學大綱確定合適的且有一定擴展性的教學內(nèi)容,再根據(jù)設定的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任務,并提前分配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有充分的時間作準備,之后根據(jù)課堂上學生對任務的完成度,制定有效的考核辦法,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比如,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并細化到每個人,讓每個成員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述,教師可以引導課堂討論,評點,同時作一些更深的知識補充。但在講解和學生活動之間要注意照顧學生的水平差異,可以通過精講彌補互動可能帶來的教學內(nèi)容深度上的不足。
(3)采取各式各樣的活動以保持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性。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應該對應不同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還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參考的活動比如演講、講析、討論、辯論、表演、競賽等等。
(4)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多媒體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能夠使教學氣氛更加有趣,通過播放音頻視頻、動畫設計、圖片等可以增加學習容量,加快學習節(jié)奏,還能使學習內(nèi)容形象化,但同時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讓多媒體喧賓奪主,導致課堂教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要合理選擇和運用多媒體,讓其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
(5)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豐富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比如舉辦沙龍、學術講座、各種競賽等,不僅能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而且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能力,還能活躍校園氣氛。
目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作為高校的教師,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地將這種模式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一步步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曉萍.高等教育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