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莉
豆豆5歲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只要發(fā)現(xiàn)玩不過別的小朋友,就會大哭。和大人下棋也是,每局都要贏,只要輸了就不依不饒地哭個老半天。這么怕輸,長大了可怎么辦?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面對孩子的“輸不起”,父母們往往很困惑,不知道孩子為何對輸贏這么看重,更不知道該如何幫孩子克服這個弱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無論做什么事情,孩子總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來獲得周圍人的認可。這種“想贏”的心理是推動孩子不斷探索,不斷努力追求成功的動力。只是如果太在意每一次的輸贏,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和個性發(fā)展。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從細節(jié)著手,幫助孩子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輸贏。
平衡自己的心態(tài)
有的父母在孩子成功完成一件事時,就會夸獎孩子聰明能干,輸了就會指責和埋怨孩子。殊不知,正是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導致了孩子過分看重輸贏。父母的心態(tài)越平和,孩子面對輸贏的反應也會越自然。
注重過程的體驗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的反應,很多時候是因為對成敗的定義不明確。父母在生活中,多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告訴孩子:真正的成功不僅僅只是把別人打敗,而是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一件事。讓孩子明白,失敗只是結(jié)果未達到預設(shè)的目標而已,而事情完成的過程本身比結(jié)果更有意義。父母也要幫助孩子在過程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分析沒有達到預設(shè)目標的原因。
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在集體游戲中,孩子都會經(jīng)歷一些挫折和失敗,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有輸贏,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原來“輸”和“贏”都是正常的。在集體活動中,孩子會觀察到別的小伙伴面對輸贏的態(tài)度,從而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且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學會如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以及如何和同伴相處,共同合作。
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在某些方面,父母可以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幫助孩子分解任務(wù)的難度和步驟,讓他體驗過程中“努力”的重要性,享受過程帶來的成就感。當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馬上插手,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困難,積極面對挫折。
孩子有不服輸、想要成功的念頭,這是一件好事。父母在幫助孩子克服輸不起所帶來的弊端時,一定要記得小心保護好孩子成長的動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