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建,張 清,王農榮,楊 斌,何士勤,孫 堅
甲型流感具有突然暴發(fā)、迅速擴散、季節(jié)性流行等特點,嚴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中草藥為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寶藏,用于治療甲型流感越來越普遍。連翹 (Forsythia suspensa)為木犀科植物,味苦、無毒、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1]。連翹為雙黃連、銀翹散等40余種藥物的重要成分,具有明確的體外抗流感病毒作用[2]。本研究結合中醫(yī)理論及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甲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基因的轉染,觀察連翹苷對NP基因轉染后表達的影響。
1.1 主要材料 真核質粒pcDNA3.1(+)/NP由本室制備;引物根據(jù) (GenBank/NCB,GI:8486129)毒株的NP基因全長序列設計如下 NP-R1467:CGGGTTCGTTGCCTTTTCGTC、NP-1033:TGGATGGCATGCCACTCTGC;連翹苷 (南京澤朗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Hela細胞株由南昌大學醫(yī)學院微生物教研室饋贈;DMEM基礎培養(yǎng)基、Opti-MEM培養(yǎng)基 (USA,Gibco);胎牛血清 (USA,Hyclone);感受態(tài)細菌DH5α由本室制備及保存;質粒抽提純化試劑盒 (USA,Genomed);甲型流感病毒NP(膠體金法)檢測試劑盒 (北京,阿斯可來);LipofectamineTM2000、RNA抽提試劑盒、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RT-PCR)試劑盒(USA,invitrogen)等。
1.2 儀器 二氧化碳 (CO2)培養(yǎng)箱 (USA,Shellab);超低溫冰箱 (JAPAN,SANYO);Ⅱ級生物安全柜 (北京,東聯(lián)哈爾);潔凈工作臺 (上海,博訊);恒溫恒濕振蕩器 (太倉,華利達);電子天秤 (北京,賽多利斯);倒置顯微鏡 (JAPAN,Olympus);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計 (日本,島津);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湖南,凱達);移液器 (USA,Glison);聚合酶鏈式反應 (PCR)儀 (美國,伯樂)等。
1.3 實驗方法
1.3.1 實驗藥物制備 電子天平微量稱取連翹苷2 mg溶于10 μl濃度為100%的二甲基亞砜 (DMSO)中,加入9.99 ml無抗生素的生長液,配制的連翹苷原液濃度為200μg/ml,DMSO終濃度為1%,充分混勻后用φ0.22μm濾器過濾6次。
1.3.2 連翹苷實驗濃度確定 在長滿Hela細胞的培養(yǎng)瓶內加0.25%的胰蛋白酶2 ml,37℃消化約3 min,加等體積含10%胎牛血清的無抗生素DMEM培養(yǎng)液吹打,離心后計數(shù),配制成密度為105個/ml的細胞懸液,1 ml/孔接種于24孔培養(yǎng)板,37℃、5%CO2孵箱培養(yǎng)24 h,吸出長成單層、密度均勻的培養(yǎng)孔內廢液,加入PBS洗3次,將連翹苷原液用含1%胎牛血清的維持液進行2倍系列稀釋,共設立10個稀釋梯度,向每孔內加入不同濃度的藥物,相同濃度設4個孔,同時設4個陰性細胞對照,37℃、5%CO2孵箱培養(yǎng),每日觀察各孔內細胞病變效應 (CPE)。與細胞對照組比,未出現(xiàn)明顯細胞病變的濃度即為該藥物的無毒最大界限濃度。將該濃度的下一個梯度稀釋濃度設為實驗用濃度。
1.3.3 質粒的培養(yǎng)、提取 將本室構建的NP重組質粒、空質粒與LB培養(yǎng)基按體積比5∶1 000,在恒溫震搖床上37℃,200 r/min培養(yǎng)15 h,按Genomed質粒提取試劑盒說明書抽提NP重組質粒、空質粒,并用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其濃度和純度。
1.3.4 實驗分組、轉染及上清等檢測 實驗分為NP重組質粒組、連翹苷組、空質粒組、脂質體組、Hela細胞組,連翹苷組設5個復孔,余設3個復孔,重復實驗4次。制備Hela細胞懸液,密度為2×105個/ml(不含抗生素的生長液),以2 ml/孔接種于6孔板中,第2天長成單層、密度約100%,吸出廢液,用Opti-MEM培養(yǎng)基洗2~3次,吸出廢液。向各實驗組加總體積為2 ml液體,連翹苷組、NP重組質粒組含4μg NP重組質粒與10μl LipofectamineTM2000組成的絡合物;空質粒組含4μg空質粒與10μl LipofectamineTM2000組成的絡合物;脂質體組內含10μl LipofectamineTM2000;Hela細胞組為生長液。37℃、5%CO2孵箱培養(yǎng)5 h,吸出廢液。連翹苷組加入實驗濃度連翹苷溶液2 ml,NP重組質粒組、空質粒組、脂質體組、Hela細胞組各加入2 ml不含抗生素的生長液,37℃、5%CO2孵箱培養(yǎng)48 h。吸出各孔內上清,用甲型流感病毒NP試劑盒 (膠體金法)檢測。取連翹苷組2個復孔的細胞,分別用1 ml胰酶及1 ml生長液吹打消化,并用PBS洗2~3次,加入2 ml PBS配成細胞混懸液,放入-80℃冰箱反復凍融3次,使細胞裂解,裂解液用甲型流感病毒NP試劑盒(膠體金法)檢測。該試劑盒檢測試紙及膠體金上分別標記有抗甲型流感病毒NP、核心抗原單克隆抗體,可以檢測>5×104TCID50/0.1 ml。陽性:在檢測區(qū)T和對照區(qū)C各出現(xiàn)一條紅色條帶;陰性:只在對照區(qū)C位置有一條紅色帶;若檢測區(qū)T和對照區(qū)C均未出現(xiàn)條帶,該檢測試劑無效。
1.3.5 RNA的提取、第一鏈cDNA的合成 操作步驟見試劑盒說明書,合成后的cDNA稀釋10倍作為RT-PCR模板備用。
1.3.6 RT-PCR校正曲線及連翹苷組、NP重組質粒組NP基因表達量 用25μl SYBRMIX,正、反向引物各1μl,2μl拷貝數(shù)為6.11×108/μl的質粒,10倍系列梯度稀釋液為模板,21μl無核酶水,共50μl反應體系混合液,在PCR儀上以95℃,10 min;95℃,15 s;60℃,1 min;50℃,14 s;45個循環(huán)進行擴增,得出校正曲線。將模板分別換為2μl連翹苷組和NP重組質粒組的cDNA,按上述總反應體系和條件,進行PCR擴增,同一模板濃度做8個復孔,且每次均同步做校正曲線。按校正曲線公式計算連翹苷組、NP重組質粒組NP基因表達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連翹苷最大無毒濃度為25μg/ml,實驗濃度為12.5μg/ml。
2.2 轉染后48 h各組甲型流感病毒NP膠體金檢測結果 NP重組質粒組在檢測區(qū)T和對照區(qū)C各出現(xiàn)一條紅色條帶,且檢測區(qū)紅色條帶顏色較深,說明該組甲型流感病毒NP含量高(見圖1A)??召|粒組、脂質體組、Hela細胞組只在對照區(qū)C位置有一條紅色帶,說明基本不含甲型流感病毒NP(見圖1B、C、D)。連翹苷組上清只在對照區(qū)C位置有一條紅色帶,檢測區(qū)T基本無紅色條帶,說明該組無或可能含有微量NP(見圖1E)。連翹苷組胞內對照區(qū)C位置有一條紅色帶,檢測區(qū)T有一紅色條帶,但顏色較對照區(qū)弱,說明該組甲型流感病毒含量不高 (見圖1F)。
2.3 實驗組RT-PCR校正曲線 RT-PCR校正曲線相關性為0.998,效率為97.4%,該校正曲線可靠性高 (見圖2)。
圖2 實驗組RT-PCR校正曲線Figure 2 RT-PCR calibration curve of experimental group
2.4 轉染后48 h連翹苷組、NP重組質粒組NP基因表達量的比較 重復4次轉染后48 h連翹苷組NP基因表達量為 (2.1±0.3) ×105拷貝數(shù)/μl,NP重組質粒組 NP基因表達量為(61.5±15.0) ×105拷貝數(shù)/μl,連翹苷組NP基因表達量低于NP重組質粒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7.672,p<0.05)。
甲型流感病毒NP由位于病毒RNA第5片段的NP基因編碼,有型特異性、結構相對保守等特點,常被用于甲型流感的診斷與治療。Miyoshi-Akiyama等[3]發(fā)現(xiàn)膠體金能迅速檢測甲型流感病毒,且其檢測帶顏色的深淺不同和病毒的滴度相關,滴度越高顏色越深。Kao等[4]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小分子化合物Nucleozin可以直接引起NP的聚集和抑制核積累。
中藥連翹有苯乙醇苷類、木脂素類、五環(huán)三萜類、揮發(fā)油等多種成分,各成分作用不一,連翹苷為木脂素類單糖苷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病毒、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抗氧化等作用。本實驗將連翹苷的單體作用于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轉染后的HeLa細胞,發(fā)現(xiàn)HeLa細胞上清與細胞內NP表達的不同,與徐詠書等[5]研究板藍根凝集素對NP表達現(xiàn)象有相似點,上清膠體金測試為陽性,細胞內為弱陽性,且本實驗通過RT-PCR發(fā)現(xiàn)連翹苷可以使甲型流感病毒的NP基因拷貝數(shù)降低。本研究認為連翹苷可能通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與病毒RNA結合形成NP復合物,阻礙NP基因復制,也有可能是抑制NP的轉錄水平或NP翻譯后修飾的可能,解決這個問題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研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159-160.
2 Su Wen,Xu Huifu,Huang Hao.Efects of the extract of Forsythia suspensa on influenza A H1N1 infection in vitro [J] .J Med Plant Res,2010,4(14):1455-1458.
3 Miyoshi-Akiyama T,Narahara K,Mori S,et al.Development of a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specifically detecting pandemic H1N1(2009)influenza virus[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0,48(3):703-708.
4 Kao RY,Yang D,Lau LS,et al.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za A nucleoprotein as an antiviral target[J].Nature Biotechnology,2010,28(6):600-605.
5 徐詠書,孫堅,何士勤.三種板藍根制劑對流感病毒核蛋白表達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0,50(2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