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瀟凝
摘要:信用卡業(yè)務在高校的發(fā)行,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式,但是,因此而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如:誠信危機等問題也突顯出來,這些問題應引起民辦高校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信用卡消費誠信教育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信用卡使用過程中的誠信缺失表現(xiàn)
1.惡意透支。目前,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因為思想意識和個人素質(zhì)的欠缺,誠信意識就更加淡薄,個別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享受,花錢大手大腳,攀比心理嚴重,在使用信用卡時惡意透支成為“卡奴”。
2.欠款不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對于電子產(chǎn)品、通訊設備、時尚服裝的購買欲望極高,部分學生熱衷于戀愛、旅游等,這部分活動的開支遠遠高于其學習、生活的開支,于是,很多學生拆西墻補東墻,補不上了就拖著不還,或延期還款。
3.多卡消費。個別學生不能理性地消費,一張信用卡難以支付其消費需求,于是在不同的銀行辦理多張信用卡,片面理解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最終負債累累,荒廢學業(yè)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1.舞弊現(xiàn)象嚴重。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因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相對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考試作弊現(xiàn)象嚴重,形形色色,無所不及。
2.蓄意拖欠學費。民辦高校大學生拖欠學費的問題非常嚴重。有些學生確實是因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無力支付高額的學費,但有些很富裕的學生也拖欠學費,將家里給的學費挪作他用,如談戀愛、吃喝玩樂、旅游、網(wǎng)購等。
3.請客送禮弄虛作假。民辦高校的大學生雖然在學習方面不甚用功,但思想活躍,很會適應社會,一些社會不良風氣被他們演繹得淋漓盡致。如:為評助學金、獎學金或評優(yōu),拉選票、請輔導員吃飯或給輔導員送禮;還有一些并不貧困的學生,為了拿到國家的貧困助學金,隱瞞家庭收入來源、提供虛假的貧困證明、填寫虛假的家庭成員信息,喪失了一個大學生應有的道德和誠信標準。
三、民辦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策略
1.建立大學生誠信記錄檔案。從學生入學起,就給每個學生建立誠信記錄臺賬,主要記錄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處世、等方面的誠信表現(xiàn),包括歷次考試中是否有違紀、作弊情況;是否按時繳納學費;是否遵守校紀校規(guī);是否提供個人真實信息等,并將這些記錄與學生的獎助評以及個人綜合素質(zhì)測評掛鉤,畢業(yè)時與其他材料一并裝入學生學籍檔案中,使誠信成為學生個人素質(zhì)的重要體現(xiàn)。
2.營造積極的校園誠信環(huán)境。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和全體教工的誠信教育,使每一位教工良好的誠信作風成為學生潛移默化中的榜樣和表率,在整個校園內(nèi)營造出一種積極健康的誠信校園環(huán)境。
3.拓寬誠信教育渠道建造輿論氛圍。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校報、墻報、BBS等廣泛地宣傳誠信教育對學生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和影響,對典型先進進行表揚,在全校樹立“以誠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人生理念,利用公示制度和獎勵舉報制度,通過強制和引導的形式,促進學生誠信意識的形成。
4.加強案例教學深化誠信教育。以思政課為載體,通過典型案例、討論、演講、法律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誠信對自己成長以及將來的人生所起到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明白誠信不僅是一項道德義務,更是一項法律義務,把學生對誠信的被動遵守變成自覺自愿地接受和履行。
四、民辦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
1.對學校發(fā)展的意義。隨著國家招生政策的變化,特別是即將推出的“注冊入學”政策的實施,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在生源質(zhì)量無法改變的前提下,只能依靠自身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規(guī)范的管理來吸引學生上學,那么,良好的校風、學風、考風和健康的校園文化精神將是保證這一切實現(xiàn)的重要條件。而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作風和健康的心理是建設良好校園文化精神的基礎。民辦高校的大學生錄取分數(shù)相對較低,生源較差,考試中作弊現(xiàn)象嚴重,既違反《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和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也擾亂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危害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所以,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2.對學生本人的意義。隨著信用卡的使用,未來的社會將是一個信用經(jīng)濟的時代。那么,誠信將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根本,也是個人發(fā)展的根本。對一個大學生而言,特別是民辦高校的大學生,誠信就是他們能夠成才,能夠立足于中國,能夠溶于整個國際社會的最基本的素養(yǎng)。所以,要想立足社會、具有社會競爭力,誠信觀念的培養(yǎng),誠信意識的堅守,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對民辦高校大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行為方式和做事原則有著重要的意義。
3.對社會建設的意義。誠信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要求和原則,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jīng)濟就不能健康發(fā)展。同時,誠信也是維持正常社會關系的紐帶。和諧社會的前提是誠信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誠實守信,失去誠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受到威脅甚至瓦解,社會會因此變得混亂,和諧社會的構建將會可望而不可即。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在校期間若不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品質(zhì),必將給社會穩(wěn)定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增加不穩(wěn)定因素和潛在危險,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向榮,徐建南.新時期地方院校大學生誠信特征及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
[2]鐘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困境及對策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7):93
[3]王丹.當代西方誠信思想對我國誠信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