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華 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 (滕州 277500)
慢性功能性便秘,舊稱習慣性便秘,雖有虛實寒熱之分,但病程久者、長期應用各種瀉劑者、婦女產后及中老年患者多屬虛證或虛實交雜,其中又以氣虛大腸傳送無力、陰虛血虛致津枯腸燥多見。筆者自2007年始采用自擬益氣潤腸通便湯加減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34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所觀察34例病例均來自本院門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20歲~30歲3例,30歲~40歲5例,40歲~50歲6例,50歲~60歲7例,60歲~70歲6例,70歲~80歲5例,80歲以上2例;病程最長13年,最短6個月。
診斷標準 (參照羅馬III有關便秘診斷標準)慢性便秘指具備在過去的12個月中至少12周連續(xù)或間斷出現(xiàn)以下2個或2個以上癥狀:①>1/4的時間有排便費力;②>1/4的時間有糞便呈團塊或硬結;③>1/4有排便不盡感的時間;④>1/4的時間有排便時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⑤>1/4的時間有排便時需要手法協(xié)助;⑥>1/4的時間有每周排便<3次,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IBS(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慢性功能性便秘除符合上述標準外,同時需除外腸道或全身器質性病因及藥物性因素所致的便秘[1]。
治療方法 用自擬益氣潤腸通便湯加減治療。處方:白術30g,當歸、黃芪、生地、何首烏、麻仁各15g,杏仁12g,枳實(枳殼)、厚樸、木香、陳皮各10g,水煎服,1d1劑,10d1療程。加減:燥熱明顯者,加生大黃9g,虎杖15g,栝樓仁20g。根據(jù)大便干結程度靈活應用大黃,燥如羊屎加生大黃12g后下,大便一般干結加生大黃9g同煎。偏于氣虛者,加黨參15g,黃芪增為30g。偏于血虛者,加玄參、白芍各15g。偏于陰虛者,加玄參、麥冬各15g。偏于陽虛者,去生地,加肉蓯蓉30g,胡桃肉15g等溫潤之品;陰寒內盛者加附子、干姜各9g。腹部墜脹屬中氣不足者,加柴胡、升麻各6g。氣機郁滯者,加柴胡9g,大腹皮12g。夾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各10g。
療效標準 治愈:便軟成形,排便通順,排便時間間隔2天以內,停藥后療效維持6個月以上;顯效:服藥期間排便正常,停藥后不借助藥物可自行排便,排便時間間隔不大于3日,大便干結程度、排便時間和排便困難程度較前縮減明顯,患者基本滿意,療效維持3個月以上;有效:服藥期間便秘干結程度、排便時間間隔、排便時間和排便困難程度改善明顯,停藥后不借助藥物可自行排便,排便時間間隔不大于3天,大便干結程度、排便時間和排便困難程度較前改善,患者基本滿意,療效維持1個月以上;無效:排便時間、困難程度、大便性狀無明顯改善?;蚍帟r有改善,停藥后恢復原狀[2]。
治療結果 治愈7例,顯效16例,有效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1.2%。治療時間最長者60天,最短者10天。
典型病例 張某,男,74歲,2009年9月初診。患者便秘病史6年,曾服用果導片、三黃片等藥物,起初效可,后上述藥物用量漸增,療效不顯?,F(xiàn)患者大便燥結如羊屎,每4~5日1行,臨廁時雖有便意,下之無力,應用2支開塞露,每努掙至汗出,半小時后大便始下,伴有食欲不振,腹脹,失眠,舌暗紅少津苔黃膩,脈弦細數(shù)。本證屬患者年老體衰,氣陰兩虛,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陰虛則津枯腸道失潤,大便燥結于內。治宜益氣養(yǎng)陰,清熱潤腸。方取益氣通便潤腸湯加減,處方:白術30g,黃芪、當歸、生地、何首烏、玄參、麥冬、麻子仁各15g,栝樓仁20g,杏仁12g,生大黃12g(后下),枳實、厚樸、木香各10g,水煎服,1d1劑。服藥5劑后復診:服藥第2日、第5日各排便1次,便質稍軟,排便較前順暢省力,黃苔變薄。生大黃減為9g(后下),5劑繼服,1d1劑。三診:便質已軟,2日1行,上述諸癥大減,舌紅有津苔薄黃。后去大黃隨癥加減相繼服用15劑,隔日1劑。以鞏固療效。6個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討 論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癥,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素體虛弱、病后產后、年老體虛等均可導致便秘,其病位在大腸,又與脾、胃、肺、腎、肝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大腸傳導正常有賴脾胃之升清降濁,肺氣之宣降,肝氣之條達順暢,腎氣充足,諸臟協(xié)調[3]。慢性功能性便秘或為熱結日久,傷津耗液,腸失濡潤;或肺脾氣虛,大腸傳送無力;或素體陰虛、血虛,腸道失潤;或腎陽不足,陰寒凝滯;或一味攻下,傷陰耗氣,大腸傳導失常,或諸癥夾雜為患[4]。其病機核心為氣虛大腸傳送無力和陰虛血虛致津枯腸燥,故治宜益氣潤腸通便。方中黃芪、白術補益肺脾之氣;當歸、生地、何首烏養(yǎng)血潤腸;麻子仁滋脾潤腸;杏仁利肺降氣,潤燥通便;枳實、厚樸行氣除滿,加強通便之力;木香、陳皮理氣消食除脹,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通便潤腸之功?,F(xiàn)代中藥研究認為,黃芪能增加腸管緊張度,白術對腸管運動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在抑制時呈興奮作用,麻仁、杏仁能潤滑腸道,枳實、厚樸、陳皮能促進胃腸蠕動,何首烏有瀉下作用,合用則改善腸道環(huán)境,促進胃腸動力[5]。本方扶正固本,通補兼施,遠期效果較為鞏固。慢性功能性便秘多有虛實交雜,病機復雜,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臟腑功能失調者,故臨證應慎審其因,詳辨其病,權衡輕重主次,靈活用藥。此外,合理膳食、按時排便、心情舒暢、多食潤腸之品等輔助治療亦有一定幫助[6]。
[1]中華消化學會.我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J].CGP中國全科醫(yī)學,2005,8(2),120.
[2]丁義江,金 洵.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醫(yī)藥療效評價體系探討[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4):19-20.
[3]吳敦序,劉燕池,李德新,等.中醫(yī)基礎理論[M].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75.
[4]楊 靜.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北京中醫(yī),2007,26(1):61.
[5]顏正華.中藥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312,388,477,879,886.
[6]阿力馬斯·阿斯哈爾,王峰.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及其診斷與治療[J].地方病通報,2009,24(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