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昆明 650032)
ABO、RhD血型的鑒定是確保臨床輸血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使用的鑒定方法是經典試管法,結果可靠,但因手工加試劑操作步驟多,難以規(guī)范化,鑒定過程中增加了人為錯誤的概率,不適用于批量標本的處理。近年來微柱凝膠技術做為一種新興的血型血清學技術應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鑒定,反應結果可靠,特異性強。特別是在引入全自動加樣、離心判讀結果后,實現(xiàn)了血型鑒定的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可用于大批量標本的常規(guī)檢測,節(jié)省人力,消除了人為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1]。2011年7~12月,我們采用美國強生Ortho Autouve Innova全自動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統(tǒng)(以下簡稱強生Autouve)(儀器法)和試管法分別檢測患者血型,并對檢測結果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材料 本組9 350例份標本均為患者首次入院第1份備血標本。采用EDTA-K2抗凝真空無菌采血管,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3 h內進行檢測。
1.2 儀器與試劑 強生Autouve,KA-2200型血型血清學多用離心機(日本久保田公司);ABO-Rh正反定型檢測玻璃微珠卡(美國強生公司)。單克隆抗A、抗B標準血清(長春博訊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IgM單克隆抗D血清(上海血液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3% ~5%標準紅細胞(參考強生ABO-Rh正反定型試劑卡使用說明書,由本實驗室自制)。
1.3 方法 分別采用儀器法和試管法進行血型檢測。①儀器法:應用強生Autouve系統(tǒng)對9 350例份血樣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范進行全自動加樣,進行ABO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檢測,使用系統(tǒng)進行血型卡離心,結果判斷與信息保存。對于自動判讀結果中提示可能有亞型存在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標本用傳統(tǒng)試管法做進一步確證實驗。結合臨床病史、用藥史、輸血史等為血型鑒定提供依據(jù)。②試管法:按《輸血技術手冊》[2]中的具體步驟操作。RhD陰性確證及 ABO 亞型鑒定均按文獻[3,4]方法操作。
儀器法和試管法共檢出A型2 982例、B型2 545例、O型2 823例、AB型1 000例,一次性判斷準確率分別為 99.71%(9 313/9 350)、100.00%;共檢出Rh(D)陰性48例,陰性率為0.51%,一次性判斷準確率分別為 99.74%(9316/9350)、100.00%。兩種方法血型檢測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儀器法中出現(xiàn)的正反定型不一致的37例用試管法做進一步確證實驗,其中18例為新生兒血液標本,自身血型抗體未產生或抗原較弱引起;6例因疾病或藥物治療造成抗原抗體效價過低影響反定型結果;4例因血標本抗凝不完全,纖維蛋白干擾導致假凝集;5例存在嚴重冷凝集。發(fā)現(xiàn)疑似亞型標本4例,經吸收放散等試驗后確證定型[5]。
血型是人體血液中的一種遺傳性狀,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各有復雜的血型系統(tǒng)。臨床輸血中血型鑒定錯誤會造成嚴重的輸血反應。因此,血型鑒定的準確性是臨床安全輸血最關鍵的一步。在血型鑒定方面,微柱凝膠技術為一種新興技術[6],其準確、簡便且易于標準化。本研究中采用的全自動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統(tǒng)中的玻璃微珠間隙,只允許單個紅細胞通過,從而達到分離紅細胞的目的。抗原抗體反應后陽性反應凝集的紅細胞位于玻璃微珠上端,陰性反應的游離紅細胞通過離心作用沉降至反應柱底部,最后通過成像系統(tǒng)拍照判定反應強度[7,8]。
本研究采用強生Autouve對9 350例份血標本進行ABO、RhD血型檢測,一次性判斷準確率分別為99.71%、99.74%,與試管法的1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對儀器法檢測呈正反不符的37例份標本進一步鑒定發(fā)現(xiàn),24例是少數(shù)新生兒、老年及某些惡性疾病患者因抗原、抗體較弱,細胞凝集現(xiàn)象減弱所致。此類標本僅用試管法肉眼不易觀察到,需用顯微鏡觀察。對于這種情況,儀器法相對于試管法更易于檢出弱抗原、弱抗體[9,10]。而且,使用儀器法更有利于ABO血型亞型的發(fā)現(xiàn)。許多亞型紅細胞在與標準血清反應呈現(xiàn)混合視野,即在一個反應體系中同時出現(xiàn)凝集細胞群和游離細胞,而在傳統(tǒng)試管中難以實現(xiàn)。本研究中已有4例采用儀器法檢測的樣本經進一步確證為A3亞型、A2BX、CisAB型。說明儀器法較常規(guī)試管法更為靈敏,能捕捉到十分微弱的抗原抗體反應,便于對可疑標本進一步確證定型或采用基因分子水平檢測以提高ABO血型系統(tǒng)亞型和變異型的檢出。
強生Antove系統(tǒng)的優(yōu)點還在于其能將所有樣本、血型卡、試劑、稀釋液和測試細胞均用條碼識別進入主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了血型鑒定過程中加樣、離心、結果判讀、保存與查詢全過程的自動化、標準化[11,12],在節(jié)省人力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工作人員之間的操作差異和人為失誤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同時實驗結果通過系統(tǒng)照相后進行儲存,通過系統(tǒng)軟件可進行快速檢索和查詢,實現(xiàn)了數(shù)據(jù)管理的標準化和信息化,為實驗責任倒查和醫(yī)療舉證提供了技術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該系統(tǒng)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每日儀器維護初始化時間過長;系統(tǒng)對標本抗凝要求較高,若血液中有纖維蛋白和細胞凝塊、離心不徹底、紅細胞配制濃度太高或太低時,易引起卡式儀器的假陽性或假陰性。
綜上所述,全自動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統(tǒng)是一種安全靈敏的血型鑒定技術,易于檢出弱抗原、弱抗體及發(fā)現(xiàn)ABO亞型,最大限度消除了人為因素對檢測結果的影響,使檢測結果便于保存、查詢,適于批量操作,對提高血型鑒定檢驗質量發(fā)揮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有望在臨床上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
[1]Schoenfeld H,Pretzel KJ.Von Heymann C,et al.Validation of a hospital-laboratory workstation for inmunohem atologic methods[J].Transfusion,2010,50(1):26-31.
[2]肖星甫.輸血技術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56-162.
[3]李勇,楊貴貞.人類紅細胞血型學實用理論實驗技術[M].中國科技出版社,1999:276-278.
[4]高峰.輸血與輸血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90-95.
[5]馬曙軒,劉景漢,王全立,等.24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受血者的血型血清學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7(10):280-282.
[6]武澤,劉亞玲.微柱凝膠技術在血型免疫學相關檢測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8,21(2):101-104.
[7]閆文強,曹奎杰,周金安.強生全自動血型配血儀與傳統(tǒng)方法的應用比較[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1,24(5):577-578.
[8]Reis KJ,Chachowski R,Cupido A,et al.Column antihuman globulin test[J].Transfusion,1993,33(2):639-643.
[9]杜海燕,吳濤,安恒奇,等.全自動配血系統(tǒng)在新生兒交叉配血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7):504-505.
[10]涂茹,陶翠華.ORTHO Auto Vue Innova全自動血型儀在血型檢測中的應用[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2,28(1):68-69.
[11]宋建,彭濤,李翠瑩,等.全自動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統(tǒng)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60-61.
[12]周筱嫣,向東,徐忠,等.ABO血型自動化檢測[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