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褪钦f,要努力引導學生品讀自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技能。
關(guān)鍵詞:品讀;感悟;思辨
在新課改理念的感召下,我們的閱讀教學日益凸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重視學生自我感悟后的獨特體驗,努力滿足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需求,并使之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因而我們注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品讀自悟,不斷獲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悅,從而達到“欲罷不能”的樂學境界。
一、品讀文本。感悟內(nèi)涵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自主讀書作為最主要、最經(jīng)常的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讀書,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領(lǐng)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
特級教師于永正堅信“讀中自悟”是語文學習中至關(guān)重要的教學規(guī)律:“知識要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中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教師的職責在于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領(lǐng)悟。
《五月端陽》一文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感受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懂得一心為祖國富強著想、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將受到人民的敬仰。筆者在教學此課時,力求將人文性和情感性滲透在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屈原的愛國情懷,筆者抓住文中“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這句話中的“長嘆一聲”,借鑒名師名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滋味,理解文字蘊涵的營養(yǎng)。
師:屈原在投江之前長嘆一聲,他在為誰而悲嘆,又在悲嘆什么呢?
生:屈原在悲嘆自己的祖國已經(jīng)被秦國所占領(lǐng)。
師:為國家的滅亡而悲嘆,這是絕望的嘆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長嘆一聲(引讀)。
師:他還為誰而悲嘆呢?
生:他還會為楚王悲嘆。因為是楚王把他趕出了都城,把他削職流放。
師:因為楚王聽信奸臣的甜言蜜語,不聽忠臣的肺腑之言,最后導致國破家亡,這是無奈的嘆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長嘆一聲(引讀)。
生:屈原還會為老百姓而悲嘆,因為楚王聽信奸臣的話,使得國家滅亡,老百姓遇難,成為亡國奴。
師:是呀!楚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屈原熱愛楚國的百姓,這是凄涼的嘆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長嘆一聲(引讀)。
師:還有嗎?
生:屈原也在為自己而悲嘆,因為他永遠也不能為祖國效勞了。
師:屈原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為了不做亡國奴,他只得選擇以死明志,這是悲憤的嘆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長嘆一聲(引讀)。
師:在投江之前,屈原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矛盾的,而這種痛苦和矛盾就融到了這一聲長嘆之中。讓我們再次來朗讀此句。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盡可能地為學生去創(chuàng)造自主閱讀的空間,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進行一次次引讀、一次次齊讀,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引導學生體味詞句中蘊藏的絕望、無奈、凄涼、悲憤等復雜的情緒,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進行合理的引導和鼓勵,學生的閱讀情感也便自然地從心底里噴發(fā)出來。
二、品讀文本,思辨解惑
古人主張“熟讀精思”。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在自主閱讀中思辨,在思辨中質(zhì)疑解疑:教師要善于設(shè)問,循序漸進地提出精讀的要求,啟發(fā)學生動腦、動口,反復朗讀,仔細思考,讀思結(jié)合,培養(yǎng)學生在讀中思,思中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實踐,對課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在學習《一夜的工作》第七和第八兩個自然段中,筆者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和段落,精心設(shè)計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學會思辨,把讀、思、議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努力“發(fā)掘”文章的蘊含。
師:輕聲自由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結(jié)合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說說你覺得哪些詞句讓你感動,為什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并思考課后問題)
生:最讓我感動的是這句話:“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新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讓我感受到我們新中國的總理不僅工作勞苦,而且生活簡樸。他為了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師:理解得非常好。作者親眼看見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激動的心情難以平靜,胸中有千言萬語要傾訴。因此——生接讀第七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句話:“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說明周總理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他的一生是為國為民的一生,為國操勞,為民解憂。
師:對!從一夜想到了周總理無數(shù)個這樣的工作之夜,作者心潮澎湃,更加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激動。于是——生接讀第八自然段。
師:作者不僅在敘述事情的過程中滲透著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且在文章最后兩個自然段中集中抒發(fā)了自己對總理的敬仰愛戴之情。請你用自己真心的話語表達對總理的愛戴之情吧!
回憶學過的課文完成填空題:讀了《周總理借書》一課,我感受到總理_________________;讀了《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一課,我感受到總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了《一夜的工作》一課,我感受到總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了《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我感受到總理__________________。
在課堂上,筆者讓學生自主學習,說說令自己最為感動的句子及理由,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有創(chuàng)見性和個性化的體會表達出來。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引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感染。最后引導學生順著課文延伸想象,拓展內(nèi)涵。通過對總理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頌,有效地升華總理的形象。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無法代替學生進行思辨的。教師所能夠做的,就是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讀書,讓學生從課文中質(zhì)疑,從思辨中解惑,讓語文教學成為“是學生樂此不疲的探索,是充滿激情的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是卓有成效地吸收、內(nèi)化、積累,是生動活潑的自然而然的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是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是濃濃真情的融合與交流?!?/p>
(作者單位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石門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