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進入中學以后,學生身心發(fā)展都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頂峰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心理出現各種問題的高峰時期,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往往會困擾他們,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各種問題。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考慮到以上的因素,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疏導,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就會給他們的健康發(fā)展掃除障礙,對他們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經驗;簡談
一、以“健康第一”為指導
我們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最貴的財富”,說的都是健康對身體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初中,此時正是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還是各種關系、矛盾錯綜復雜的階段,他們既要面臨各種科目知識的學習,又要處理好的師生關系,還要適應中學里面的特殊環(huán)境,有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對他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健康是一輩子的事情,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要對學生負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從內心深處做到對體育的熱愛、對健康的重視,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鍛煉習慣,掌握鍛煉的基本技能,學會身體鍛煉的基本方法,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進行體育鍛煉,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達到鍛煉、減壓的目的。
二、以“師生協作”為前提
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教師要怎么做,學生就怎么做,學生做不好,教師就要處罰,學生的學習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因此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過程。新課標指導我們:教學過程不是一個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師生協作、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教學中高高在上的教導者、指導者,而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協作者、引導者,學生應該處于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做好一個“輔助者”,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對待學生不能像對待一個敵人、一個自己的下級來對待,而是要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當做學生的親友。教學活動,不能是一個強行灌輸的過程,而需要和學生一同研究,讓他們自己體會、去探索、去發(fā)現的過程。
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指導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進行都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學生的發(fā)展應該是全面的發(fā)展,比如智力的發(fā)展、德育的發(fā)展、美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也要盡自己所能,盡量地將體育教學內容全面化、知識化、生活化,以便學生更容易地獲取知識。比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學生美學素養(yǎng)培育方面的知識,組織學生觀看各種體育運動會,讓學生發(fā)現運動中的美(比如,體操中運動員的曲線美、籃球比賽中球的軌跡線以及比賽中學生的協調性、團隊能力的合作美,還有獲取成功后的喜悅等等)讓學生更多地去體會,讓體育精神感染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體驗各種情感。
四、以“靈活運用”為載體
很多人都會說,體育課的教學是一個死板的教學,教師只要把規(guī)則講清楚了,學生照做,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殊不知,體育教學也是一個需要“靈活運用”的教學科目,死板的東西肯定不會受到初中學生的歡迎,因此,對死的知識進行合理的“靈活運用”,就能轉換學生的觀念。對待知識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包裝,而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既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又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比如,初中的長跑項目是大部分學生都十分恐懼的項目,長跑十分累人,又十分枯燥,但這又是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師要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去接受,并且愿意去跑。比如,我在進行這次課堂教學時,就沒有直說“我們要測試長跑,大家要做好準備”;而是說“這堂課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大家分為兩個組,兩個組進行一次比賽,哪個隊獲勝,就可以自由活動了,這個比賽只要5分鐘就能結束,大家愿不愿意?”通過對學生進行誘導、刺激,就能很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五、以“創(chuàng)新教育”為輔助
教育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創(chuàng)新的過程。創(chuàng)新不僅能活躍課堂的氣氛,還能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更加適應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發(fā)展。比如,開展互幫互學的分組形式。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優(yōu)劣情況和對體育動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調整各小組人員的組合,使各小組都適當安排一部分好的學生和稍差的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組員間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習質量,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繩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學有目標,提高他們的體育成績。或者運用分層次教學的形式,教學中根據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的男女八個小組。結合因材施教和從實際出發(fā)的教學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學習目標,進而實行因材施教。這樣,就有利于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好的學生能得到足夠的訓練,差的學生可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鎮(zhèn)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