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物理計算題在高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學生應該得分卻因不知道怎么得分而丟掉了大量分數(shù)。因此,在平時復習時,需要先過五大關。第一關:審題;第二關:建模;第三關:列關系式;第四關:語言表達;第五關:解題結果。
關鍵詞:審題;建模;訓練
如今,物理計算題在高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許多學生卻為之頭痛。我每次給學生閱卷時,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應該得分卻因不知道怎么得分,而丟掉了大量分數(shù)。針對這一問題,我認為在平時復習時需要先過五大關。
第一關:審題
審題是做題的最重要一關,試卷中審題出現(xiàn)錯誤存在以下幾種情況:1.看錯了題目數(shù)據(jù)字母的對應關系
例如:甲、乙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1,m2,有的學生張冠李戴把甲的質量看做是乙的。
2.平時的定式思維造成學生審題錯誤
例如:E=U/d,可是題目中的電容器極板間距寫的是L,學生整個題目全用d來表示,結果可想而知。特別是字母題,結果是用字母表示的,那結果分就被扣掉了。
3.答非所問造成錯誤
題目最后問速度是多少?學生往往只寫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漏寫方向,造成丟分。
4.讀題時對隱含條件一帶而過,粗心大意
例如,一列波沿x軸傳播,學生一般就以為是沿著x軸的正方向傳播,實際上可能是向x軸正負兩個方向傳播。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希望大家平時多總結審題時出的錯誤,那樣的話就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丟分,否則就會造成“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下場。如今,試卷閱讀量很大,如果讀題太慢,讀了后邊的忘了前邊的,反復讀了五六遍不知所以然,那也太滲了點。所以,平時讀題要加強訓練。
第二關:建模
學物理關鍵是這一關,物理應用題是以生產、生活和科研中的實際事物提出問題的,解題的前提就要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相應的模型。這在物理學上稱之為“建模”。下面我分三步介紹:
第一步:拆
物理題目好比一臺組裝好的電腦,由許多簡單的元件組合而成。對多過程的物理問題,我們首先將它拆分成若干個簡單過程,題目會不會做不重要,分清有幾個過程就離“得分”不遠了。
第二步:設
有時,物理題目給出的條件少得可憐,讓人看了無法下手。雖然我們把過程分好了,可仍束手無策。這時就要體現(xiàn)出學生物理思維的靈活程度了,所謂的靈活技巧在于:大膽地設未知量。例如,力學上時間t,空間位移x,狀態(tài)量如,物體的質量、速度、加速度等,電磁場中如,半徑、圓心角等。
第三步:畫
這一步要求學生要畫好草圖,如果是圓的話最好要用圓規(guī)。根據(jù)題目的物理情景畫出必要的草圖,還原物理模型,找出解題的關鍵,用草圖有效地把物理情景遷移到草紙上。有句物理上常常聽到的怨言:“一聽就明白,一做就做錯?!焙枚鄬W生平時養(yǎng)成懶習慣,只聽老師講,自己的手卻收起來“保護好,別累著”。輪到他畫圖了,無所適從,一頭霧水。所以,作為教師平時要看到學生畫的草圖,甚至讓學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草圖,長期訓練,收獲定不可估量。
第三關:列關系式
我們分析出的若干過程,下面對每一個過程進行“裝修”。首先搞清它符合物理學哪個規(guī)律。例如,我們從力學上多數(shù)利用加速度作橋梁,考慮到時間有運動學公式,考慮到空間有牛頓第二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遇到平拋運動或類平拋運動要在x軸和y軸上分別列兩個方程和對末速度進行分解;遇到圓周運動,從向心力幾種表達式中選合適的表達式寫出來,對特殊點(如,最低點或最高點)列牛頓運動學公式等。
列完方程后分別對它們編號,分析方程能不能解出來,少條件的話,找臨界狀態(tài)或題目中的過渡條件,挖掘隱含條件找等量關系。例如,速度、時間相等,物體間位移的關系;磁場中如粒子與邊界相切的地方建立長度等量關系等等。閱卷中好多學生是空白卷,希望大家注意把關系式千方百計地列出來,堅決不交白卷。
第四關:語言表達
學生對計算題的書寫可謂很艱難的一關。例如,有的學生只寫幾個公式,無文字表述;有的學生寫得相當詳細,有用沒用的話列了一大堆,結果高考卷面上放不下了;還有的學生表達式中的量亂套,如時間應該有三段t1、t2、t3,學生卻全用一個字母t表示,未知物理量亂寫一氣,不知所云。因此,我們平時要深入地研究高考標準答案的書寫格式和采分點,加強這方面的強化和訓練,千萬不可輕敵小瞧了它。
第五關:解題結果
(1)作為計算結果的數(shù)據(jù)帶上單位,數(shù)值一般要用科學計數(shù)法,如果要求有效數(shù)字的要根據(jù)題意確定。(2)字母題的結果要化到最簡,一般結果不帶單位。(3)結果是矢量的還要說明方向。
總之,對于物理計算題在平時學習中,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加強訓練,規(guī)范答題,從而使學生解答高考計算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 河北省廊坊大廠高級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