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離家(校)出走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初中學生,當他們的自我意識與沉重的學習壓力形成了激烈的沖突,并認為學校、家庭均不能排解時,為逃避問題就會離家(校)出走,有的學生甚至身無分文,也會在沖動之下一走為快。對這類問題的處理我摸索實踐過一段時間,逐步認識到 “換位思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較為有效的方式。
【案例】
上學期某個周一的早上,學生黃某的家長打電話問孩子是否到了學校。原來,班上的黃某同學周末沒有回家,也未給父母打過招呼。這位家長在電話中無奈地說:“楊老師,你給我出出主意吧,我現(xiàn)在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苯油觌娫?,我的心情也異常沉重,因為這是黃某第三次離家出走了,前兩次的處理方式基本相同:家長、老師先將學生指責、訓斥一番,再叫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后做出下不為例的保證。
一番思索之后,我意識到前兩次的教育之所以沒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是因為那種流于形式的處理辦法缺乏有效溝通,根本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更起不到促使學生痛改前非的作用?,F(xiàn)在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是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離家出走給父母和自己所帶來的諸多不良后果,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消解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創(chuàng)造情境和條件讓學生敞開心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兩天后,黃某終于回到了教室。為了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讓他“換位”之前,我自己先換了回位,將黃某此時的心理動態(tài)仔細揣測了一番。我決定不忙找他談話。
上課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他特別安靜,低著頭不時用余光試探著我的態(tài)度。晚自習前,他終于憋不住了,慢吞吞地走進了辦公室,膽怯地叫了一聲老師之后,就再也不說話了,我知道他又在等待我的“暴風驟雨”。
為了穩(wěn)住他的情緒,我站起身,輕輕地撫摸著他圓圓的腦袋說:“怎么樣,知道錯了吧!”我的這一舉動讓他很吃驚,他喃喃地說:“我錯了,下次再也不犯了?!蔽沂疽馑?,和藹地對他說:“知道錯了,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是,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關(guān)鍵是為何要犯同樣的錯誤。”
他說:“這段時間父母一直在我面前嘮叨,說我成績差,又不努力,我的心情很煩燥。周末放學后,一個小學同學約我出去玩,這個同學以前對我很仗義,我覺得不好推辭,于是就去了?!蔽矣謫査骸霸谂笥雅c父母之間,你選擇了朋友,為什么不考慮一下你父母的感受呢?回家后你發(fā)現(xiàn)你的父母特別是媽媽有什么明顯變化嗎?”他沉默了一會說:“爸爸、媽媽眼睛紅腫,嗓子嘶啞,我出走后,他們肯定非常難過,非常焦急?!蔽乙騽堇麑В骸袄蠋熃o你布置一個作業(yè),通過想象寫出你出走后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做出的舉動。”他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務(wù)。
第二天一早,他就將“作業(yè)”交給了我,我吃了一驚,洋洋灑灑幾大篇。他寫道:“在我出走之后,父母會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他們會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分析我出走的原因,多方打聽我的下落,并飽受痛苦和失望的煎熬。他們會擔心我在外面的飲食起居和一舉一動……我的出走是對父母的一個沉重打擊,是對他們精神的無情折磨。將心比心,我現(xiàn)在才明白,我是個典型的不孝之子,離家出走帶給我自己的是極度的不安,帶給父母的是無盡的悲苦……”
為了鞏固已有的效果,我又讓他將出走這幾天的所為所感,特別是所吃的苦頭詳述出來,讓他對自己的錯誤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后來,在老師、家長和班上其他同學的關(guān)心幫助下,黃同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起色,再也沒離家(校)出走。
【啟示】
成功的教育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適時運用“換位思考”是提高溝通質(zhì)量、達到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為他人著想,學會客觀地看待問題,把教育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充分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自我教育潛力,幫助學生提高換位體驗、自我剖析、自我控制的能力,讓學生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內(nèi)化;另一方面教師在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各種“疑難雜癥”時,也應設(shè)身處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把單純的思想教育過程轉(zhuǎn)化為豐富的情感交流過程,消除溝通障礙,營造和諧氛圍。如果班主任忘卻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只會用“盛氣凌人”和規(guī)章制度去壓制學生,堵塞了溝通的渠道,學生的心靈之花就會因缺乏適宜的土壤而過早凋謝,甚至會走向教育目標的反面。(作者單位:重慶市長壽區(qū)龍溪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