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侄子今年六歲,長得很可愛,全家人都很喜歡他,我兒子比他大三歲,我常常領著他倆出去玩兒,可是每次我弟在臨走時都要囑咐我一句:“他膽子小,別讓他蕩秋千、打滑梯?!钡搅斯珗@,我兒子玩兒得熱火朝天,小侄子在一旁看。我鼓勵他:“去和小哥哥一起玩兒吧,他帶著你。”小侄眼里泛出膽怯的目光,小聲說:“不,我害怕?!?/p>
我們去劃船,他不敢坐;騎馬照相,也害怕,次數多了,我就分析出來:事情歸根結底出在我弟的身上,如果他不是以愛的名義在孩子身上貼上“我膽小”的標簽,小小的孩子怎么能有如此的自我認知。
弟弟給小侄子貼的“標簽”,看上去是愛,是保護,但是這和“笨”“懶”一樣,評價的次數多了以后,會在孩子的腦海里固化,潛意識地認為自己的能力與性格就是大人認為的那樣。
還記得有一次和朋友領著孩子去春游,雨后的山林地上濕漉漉的,我忽然被腳下出現的蚯蚓嚇得大叫,朋友的女兒卻興奮地跑過來,蹲下去饒有興趣觀察起蚯蚓來。
說實話朋友女兒的舉動讓我驚訝,一個十一歲的小姑娘,對一些“丑陋”的昆蟲、小動物應該有著本能的抗拒。朋友告訴我,他們從不告訴孩子什么是可怕的,只給她講哪些東西能傷害人,告訴她什么是危險與安全,應該怎樣應對,這和我弟的教育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工作中我沒少接觸家長,很多家長張口就是“我兒子笨死了,學習就是不行”之類的話,我想她能在我面前自然地說出來,也一定在孩子面前沒少說。小的時候,家里的大人總是嘲笑我的塌鼻梁,雖然是善意的開玩笑,但是至今,我都為自己鼻子而自卑。
對家長而言,很多不應該說的話,就是一時的情緒發(fā)泄,是恨鐵不成鋼,可對孩子來說卻能影響他(她)的一生。別輕易否定孩子,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即使眼下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經過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一定會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老師家長謹記,不要隨意貶低孩子的品德智商、行為舉止、容貌身材等,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標簽就像無形的暗示,讓他們朝著那個方向走下去。如果真想給孩子貼“標簽”,那就貼上陽光向上的吧。勇敢、禮貌、講衛(wèi)生等,貼上這些,多鼓勵贊美,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這讓他們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