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微電影是指專門運用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tài)和短時休閑狀態(tài)下觀看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tǒng)制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jié)的“微時”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guī)模投資”的視頻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yè)定制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微電影成為落在電影與廣告重合處的新事物,在新浪全國銷售總經理李想看來,“微電影是一個更偏重于營銷和商業(yè)的概念”,將微電影視為有情節(jié)的長廣告,抑或附帶廣告的故事短片,站在哪種角度來詮釋它其實并沒有那么重要。只是在企業(yè)、廣告主、影視制作者、視頻平臺等各方勢力都可受益的當下,微電影已借風而起。
從4C營銷理念來看,微電影市場擁有如下的特點:1.年輕人是最大的受眾群體。2.觀眾支付的成本很低。3.對于年輕人來講,沒有什么比利用電腦、手機等觀看微電影更便利。4.隨著微博的興起,年輕人通過微博進行互動和溝通,與朋友分享好的經典影片已成為一種網絡生活模式。5.微電影脫離了院線局限和票房壓力,脫離了電視廣告時段的局限,已被各方看好,微電影已經逐漸成為企業(yè)品牌策略的標配。在企業(yè)影視廣告、體育、戶外等多個方面的品牌計劃里,很多企業(yè)會拿出一部分很小的預算來拍微電影。將微電影提到營銷平臺的高度,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莫過于兩點:一是進行廣告植入,二是提高觀影總人數提高點擊率。微電影身上有電影與廣告的雙重基因,除了專業(yè)制作和社會化傳播兩個固有特質,還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成本低廉。在2011年央視刊例價格表中,黃金時段30秒的廣告價格已接近30萬元,這足以拍一部10分鐘的品牌微電影,因此微電影在這個節(jié)點上開始被更多的企業(yè)看到,被他們放在可選之列。微電影不僅制作周期“微”,價格也“微”。3分鐘以內抑或10-15分鐘都屬于微電影的時長,這也決定了微電影較短的制作周期,在微電影制作人的經驗中,一部片子的拍攝周期在一周以內,而從前期策劃到后期制作的整個周期也僅需一個月左右,用30萬-50萬元的成本便足以完成制作。相對于傳統(tǒng)廣告如金子般的時段和價格,微電影頗受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喜愛。
網絡和各種移動終端早已將集中在電視機前和電影院里的人群打散。在媒體多樣化的當下,人們的關注習慣也經歷了明顯的碎片化過程,有更多的年輕用戶流入網絡、星傳媒體。最近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中國的4億多數字媒體用戶通過移動設備和電腦看視頻的時間已經多于電視。無形中讓傳統(tǒng)廣告?zhèn)鞑シ绞皆絹碓绞芾渎洌㈦娪皡s在講消費者愿意聽的故事,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長廣告。
目標受眾更加精準,告別大眾傳播。隨著網絡時代消費者行為習慣的改變,企業(yè)的推廣策略也需隨之做出調整,企業(yè)過去是大眾傳播,而如今則需要將自己的廣告準確地傳播到目標消費者那里。如李想所說,“廣告投放的精準化走到最終,廣告則會變?yōu)閮热荨?,因此由內容和品牌組合而成的微電影在當下時代的興起實為必然。年輕群體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抓住他們就是抓住了企業(yè)的利益。在市場經濟社會里,任何東西都是如此,只要有一定的受用群體,哪怕只是圍觀,也會讓商家眼前一亮,去找尋商機。微電影也是如此。
借助微博傳播,效率高,定位精準。在視頻網站進行一級傳播的過程中,微電影同樣在微博上完成二級傳播,微博由此成為貫穿微電影內容傳播互動的綜合性角色。在李想看來,“微博本身可以參與從內容生產到內容傳播這一條完整的商業(yè)鏈條,這是我們想要扮演的角色”。對于一直苦于尋找廣告渠道的新浪微博來說,微電影似乎攜帶有效的盈利模式而來,并將之拱手奉上。新浪微博作為出產內容的源頭,可以從內容制作環(huán)節(jié)直接參與分成,而在傳播環(huán)節(jié),企業(yè)則會投放廣告以協(xié)助推廣自己品牌的微電影。因此正如李想所說,“微電影本身不是一件產品,而是一種營銷的概念,而且它一定會讓新浪受益”。
微電影將整合營銷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是由美國西北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唐·舒爾茨提出的,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于商品經濟最發(fā)達的美國,是一種實戰(zhàn)性極強的操作性理論,是一種對各種營銷工具和手段的系統(tǒng)化結合,根據環(huán)境進行即時性的動態(tài)修正,以使交換雙方在交互中實現價值增值的營銷理念與方法。它的內涵是:“以消費者為核心重組企業(yè)行為和市場行為,綜合協(xié)調使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方式,以統(tǒng)一的目標和統(tǒng)一的傳播形象,傳遞一致的產品信息,實現與消費者的雙向溝通,迅速樹立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產品品牌與消費者長期密切的關系,更有效地達到廣告?zhèn)鞑ズ彤a品行銷的目的?!蔽㈦娪盃I銷很完美地實現了與目標群體的互動,既適應了快速消費的時代,又與消費者建立了長期密切的關系,這是其他廣告?zhèn)髅綗o法相提并論的。
微電影潛力無限。與過去故事類短視頻的草根身份不同,微電影在誕生之初就已具備電影專業(yè)化的高端氣質。從《一觸即發(fā)》的世界級導演Frank"Vroegop到《看球記》的導演姜文,精良的制作團隊與一線明星協(xié)作,作品一經上映便在微博和視頻網站上掀起點擊高潮,這使得各方利益不得不為之動容。在原尼爾森互聯網研究高級副總裁馬旗戟看來,“所有具有品牌效應和文化內涵的企業(yè)無疑是適合微電影的”,而大部分微電影則是以品牌為核心來講故事。當下處于資金鏈最源頭的是企業(yè),微電影也逃脫不了品牌塑造的商業(yè)使命。但是,對微電影投資的猛漲,而收入回報渠道卻有限,讓我們不得不提醒企業(yè)要量力而行,從而實現品牌的精準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