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公益出版服務體系在近幾年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但其管理體制和服務模式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對公益出版服務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其產生弊端的原因,而后提出一套多元化的服務模式,以促進十二五期間公共益版服務體系的縱深發(fā)展。
關鍵詞:公益出版 公共出版服務模式 多元化
近年來,有關公益出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逐步擴大和完善。新聞出版署署長柳斌杰提到,“十一五”期間,我國公益出版服務體系要不斷深入。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農家書屋、社區(qū)書屋、職工書屋等38萬家。預計今年農家書屋建成數(shù)量將達50萬家左右,農家書屋工程將于2012年基本竣工。
一、現(xiàn)狀分析
公共文化服務是公益出版的終端,公共出版體系是覆蓋到各個群體涉及各個領域的,據(jù)有關媒體調查,只有5.6%的國民知道身邊有閱讀活動或閱讀節(jié),有 74.4%的國民表示身邊沒有閱讀活動或閱讀節(jié),另有 20.0%的國民表示不知道身邊是否舉辦過閱讀活動。我國國民對當?shù)嘏e辦閱讀活動的呼聲較高,65.5%的國民希望當?shù)赜嘘P部門舉辦閱讀活動。而農家書屋工程在取得一定公共服務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如應對完上級檢查就關閉書屋,缺乏管理員而造成開發(fā)時間不固定等等問題。
我國現(xiàn)在的公共出版服務體系的模式如下:
政府主導。公共出版服務的現(xiàn)在運行模式主要是由政府組織倡議發(fā)起,通過項目資助、國家采購、政府加工訂貨的方式予以扶持。但是政府也有調節(jié)失靈的時候,因此會出現(xiàn)政府與市場均忽視的公共服務漏洞,而不能保證公共文化服務的正常開展。
公共財政。所有的公共服務所需費用皆是由國家財政承擔,雖保證了公共出版工程資金穩(wěn)定性,但與此同時也對資金來源進行了限制,增加了財政負擔。
公益性出版單位為支撐。公益性出版單位重在保證公共出版物的制作、出版、發(fā)行上,對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宣傳和策劃上還存在不足。
以重大工程為載體。如五大惠民工程等,但由于工程龐大而存在細節(jié)管理上的疏忽,造成部分工程質量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
二、公共服務模式存在困境
國家在公共服務上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但收獲的效果卻與投入不成正比。對于農家書屋的建設,幾年來,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45億元,地方投入30多億元,并增加相應的配套設施,但是依然存在管理和運行上的漏洞。全民閱讀工程開展以來,各地逐步出現(xiàn)讀書日、讀書周、讀書月等活動,但是民眾的知曉度和參與度卻不容樂觀。
筆者總結有以下幾點原因:
宣傳不到位。農家書屋工程旨在解決農民朋友借書難。但一部分農民朋友并不知曉此事,沒有形成農民看書的良好風氣,成為彰顯業(yè)績的擺設。
工程質量不契合。大部分的公共出版服務是以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報紙、雜志作為內容支撐的,但是紙質圖書更新較慢,且服務模式傳統(tǒng)單調,又因為電子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手機閱讀和電子閱讀,偏愛寓教于樂的形式,因此無論是在信息提供方面還是服務模式上或者電子閱讀設備上都不能夠跟上民眾在新時代閱讀的需求。
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對于公共服務工程,國家多是以項目資助、國家采購、政府加工訂購的方式進行扶持的,面對龐大的惠民工程其財政支持力度還是比較欠缺,加上公共服務工程財務的不公開、不透明,易造成??顩]有專項使用,衍生腐敗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瓜分了工程資金,因此一些惠民工程僅僅是停留前期建設中,要想生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國家財政還需加大投入力度。
管理不健全。公共服務工程多是政府文化相關部門進行管理,在基層管理的隨意性更加凸顯出來,沒有專人負責,沒有健全的管理體制,惠民工程的惠民服務時有時無,如農家書屋經常出現(xiàn)開發(fā)時間不固定,農家書架成擺設等現(xiàn)象。
監(jiān)督和評價體系不健全。公共服務工程的提出、開展、實施均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考評體系,一些所謂的考核多是上級領導視察,并未從民眾角度進行有效性的監(jiān)督和考評。
三、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
1.籌資主體的多元化。當前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其籌資主體以政府為主導,但是較為單一的資金來源,不僅限制了資金來源也限制了資源渠道。筆者建議以政府為主導,企業(yè)、社會組織為輔助,以公益營銷的理念將經營性出版社以及與文化有關的企事業(yè)單位納入到公益出版公共服務的事業(yè)上來,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僅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又匯集公益出版資源;于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既為公共事業(yè)做出了貢獻,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又在受惠民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強了企業(yè)社會組織的品牌認同。
2.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形式。當前的公共出版服務多是由政府承擔和實施的,其工程效用和效率并不能適應民眾的公共文化需求,因此我們需要探尋一條新型的服務模式。源于歐美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已經在世界范圍廣泛應用并逐漸成熟,因此我國可以就此借鑒,逐漸實踐政府購買形式,以提高公共服務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形式是指政府將公共文化服務的項目外包給社會非營利組織或者專業(yè)的出版機構,由非營利組織全面負責服務工程,最后政府進行工程考核進行服務購買。這種形式具有多種優(yōu)勢,如服務專業(yè)性,政府的項目多是廣而泛,專業(yè)度不高。而購買形式是外包給專業(yè)的非營利組織進行公共服務的,因此非營利組織的專業(yè)性和服務相關性能為大眾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服務。服務貼近性,政府工程的多而雜不能保證此類公共服務完全貼切和保證老百姓的閱讀需求,而非營利出版機構因為其責任可進行針對性的閱讀調查,聽取民意,深入了解百姓閱讀需求,以增強其服務的貼近性。服務形式的豐富性,政府服務形式較為傳統(tǒng)單調,百姓參與度低,而非營利出版機構可進行活動策劃和宣傳,以多元的服務形式和宣傳最大化地吸引百姓參與。思路的前沿性,政府思維較為嚴謹縝密,往往會放棄新思維的使用,而非營利出版機構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民意調查和意見整合,不斷完善和提高服務水平,并適時地與數(shù)字出版、手機出版相結合,以增強全民閱讀的數(shù)字化。
3.擴大公共服務的參與主體。出版社改制進行得如火如荼,一部分出版社已經轉為經營性、市場類出版企業(yè),一部分出版社定位為公益性出版機構。但是作為生產文化產品的出版社是不能完全脫離公益和社會責任的,所以要充分利用經營性出版企業(yè)的產品市場化意識和策劃意識,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對此政府可采取減稅、免稅的稅收優(yōu)惠措施進行鼓勵。
此外,隨著電子化網絡化閱讀時代的到來,公共出版文化體系逐漸暴露出電子化閱讀服務的缺失。農家書屋工程、全民閱讀工程等惠民工程之所以沒有到達預期效果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數(shù)字化閱讀的到來分流了一部分的民眾,電子閱讀、手機閱讀逐漸成為大眾喜愛的閱讀方式,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和閱讀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時代需求。因此,筆者建議政府加快與移動電信等通訊服務公司和網絡電子公司進行合作,在占領各個閱讀群體、各個領域的同時也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輸出渠道,不僅契合了現(xiàn)在的閱讀需求和閱讀形式,也實現(xiàn)了公共出版的電子化、數(shù)字化。
4.提高行業(yè)協(xié)會的監(jiān)督評價功能。部分惠民工程之所以會因噎廢食,多是因為缺乏監(jiān)督和評價體系。??顚S梦垂_透明,考評體系以上級視察代替項目評估。筆者建議構建以行業(yè)協(xié)會為主體,以民眾考評為核心的監(jiān)督評價體系,應該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的監(jiān)督功能,并實現(xiàn)受惠人群自主評價服務效用的模式,然后就監(jiān)督考評結果給予該公共服務工程負責機構政策獎勵或依法進行懲辦責罰。
四、小結
單一的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契合當下的公共文化及民眾的閱讀需求,因此由單一轉為多元管理和服務模式將是可行之路,無論是保證公告出版服務的質量還是滿足民眾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政府扶持樣態(tài)多元化,實踐購買公共服務形式,拓寬參與主體,提高監(jiān)督評價體系都是值得嘗試和探索的。
參考文獻:
[1]劉聲.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 十二五完成七項任務.[N].北京,中國青年報,2011年03月04日 05 版
[2]江翠平.國外出版業(yè)公共服務模式探析.科技與出版,2009年第11期
[3]蘇士澍.建議全民閱讀工程.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3月16日第011版
作者簡介:
武慧婷,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