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氣混凝土砌塊具有重量輕、隔熱、隔音、保溫、防火,經久耐用,施工速度快等特點,隨著墻材革新工作的不斷推進,是國家重點推薦的綠色環(huán)保節(jié)能墻體材料。但現(xiàn)實情況是: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及施工因素,造成墻體施工后出現(xiàn)若干問題,在施工中常出現(xiàn)一些質量通病?,F(xiàn)就對加氣混凝土砌塊施工中應注意的施工控制要點提出幾點個人意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加氣混凝土砌塊;材料要求;施工技術;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Q178 文獻標識碼:A
1 材料控制要點
首先是要正確選料。砌塊的強度、密度等級必須嚴格滿足設計要求。
加氣砌塊應選擇已嚴格履行河北省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確認制度,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的生產企業(yè)。為保證質量,應選取生產工藝成熟、養(yǎng)護條件好、產品質量穩(wěn)定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廠家產品。加氣砌塊、鍍鋅鋼絲網(wǎng)、耐堿網(wǎng)格布等進場必須檢驗其產品合格證,對材料見證檢驗,作進場復驗。施工前應檢查砌塊含水率,上墻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左右。
其次是要正確堆放,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堆放高度不宜超過1.5米。堆放的場地不應泡水或長期浸水,堆放時不能拋、丟。如遇雨雪天要加以覆蓋,不能露天長期淋雨或遭受冰凍。分批堆放的材料要作好標記。
2 砌筑過程控制要點
2.1砌筑前準備
2.1.1砌筑前樓地面砌筑部位必須沖洗干凈,在框架柱、剪力墻砌體側面抄平,在框架柱、剪力墻砌體側面畫出皮數(shù)控制線,然后按皮數(shù)控制線位置和施工圖紙要求精確定位。
2.1.2砌筑前應提前將砌塊與砌筑面灑水濕潤,水分滲透入表層一般以0.7-1.0mm為宜,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應控制10%-15%左右。澆水量應根據(jù)施工當時的季節(jié)和干濕溫度情況決定,由表面濕潤度控制。
2.2砌筑方法
2.2.1砌筑前應進行實地排列擺放,砌筑砌塊應錯縫,上下皮搭接長度不宜小于150mm或砌塊長度的1/3,否則在灰縫中設置2Φ6拉結筋,墻體轉角處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長度不應小于高度的2/3。
2.2.2在廁、浴房間等有防水要求的墻體底部應采用現(xiàn)澆強度等級為C20混凝土臺坎,高度不小于150mm(見圖尺寸),其它房間的墻體根部宜砌200mm高實心標磚或者其它具有良好防水防潮性能且與加氣混凝土線膨脹系數(sh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2.2.3鋪砌時采用擠漿法,水平縫采用平鋪砂漿揉動法砌筑,砌一塊砌塊鋪一次灰;豎向灰縫采用護漿卡護縫。
2.2.4砌筑過程中,每砌完5皮砌塊,用嵌縫抹子將內外灰縫原漿壓實,以封閉毛細孔,即邊砌筑邊勾縫。
2.2.5砌塊與墻柱的相接處,必須設置拉結筋(可用)拉結筋采用植筋方法;(提倡用)預留部分鋼筋,后再焊接拉結筋。
2.2.6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邊的砌體應留置馬牙槎,馬牙槎應先退后進并錯開不小于60mm。設置構造柱的墻體應先砌墻,后澆筑構造柱。構造柱在模板安裝時于上口位置設置砼澆筑口.
2.2.7在跨度或高度較大的墻中設置構造梁柱,一般當墻體長度超過5m,可在中間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墻高大于4m時,墻體中半高部位應設鋼筋混凝土圈梁,以提高整體性和抗震能力。
2.2.8在窗臺與窗間墻交接處是應力集中的部位,容易受砌體收縮影響產生裂縫,因此,宜在窗臺處設置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帶以抵抗變形。
2.2.9(可用)砌至距框架梁底200mm時停止,不少于7天后采用60度角斜砌磚砌筑,將梁底、柱側節(jié)點縫打捻嚴實。(提倡用)砌體墻頂面與梁(板)底面應預留不大于50mm間隙,墻頂應通長放置高強彈性材料,順墻長方向應用防腐木楔楔緊,再在木楔兩側用干硬性水泥砂漿填實或用PU發(fā)泡劑嵌嚴。
2.2.10門窗框固定不牢門窗框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固定不牢、容易松動。解決措施:(1) 門窗洞兩側砌體應按塑鋼、鋁合金等門窗框安裝固定要求的位置砌入與砌塊等高、寬、長度不小于200mm的C20混凝土預制塊,宜用錨栓或其它連接件固定門窗框,其間隙應用聚氨酯發(fā)泡材料和耐候建筑膠填塞封牢。(2)預埋混凝土塊木磚法:制作混凝土預制塊,并預埋防腐木磚,此方法主要固定木門框。(3) 膠結圓木法:此方法主要固定普通木門框。
2.2.11墻體砌筑后,做好防雨遮蓋,避免雨水直接沖淋墻面;外墻向陽面的墻體,要做好遮陽處理,避免高溫引起砂漿中水分揮發(fā)過快,必要時應適當用噴霧器噴水養(yǎng)護。
3 墻體抹灰控制要點
3.1抹灰施工前應對砌體進行驗收。抹灰前應先用鋼絲刷將墻面滿刷清理一遍,清除松散物、浮灰和污 物,并將墻面低凹處修正補平、灰縫補滿,并經監(jiān)理(建設)、施工單位等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抹灰施工。
3.2抹灰在砌筑完成一定時間后施工。
3.3抹底層灰前先進行基面處理,可選用1:1水泥砂漿或建筑用膠水泥漿拉毛墻面,或者使用專用界面劑作基面處理。
3.4抹灰前墻面應保持濕潤,含水率保持在10-15%左右。
3.5墻體與不同材料的交接處,應增設加強型耐堿玻纖網(wǎng)格布或熱鍍鋅電焊網(wǎng)片,搭接寬度每側不小于200mm。墻體抹灰層變形敏感的部位如:外檐口下部、窗口上下部及45度區(qū)域范圍內,應增設熱鍍鋅電焊網(wǎng)片或加強型耐堿玻纖網(wǎng)等防裂加強措施。
3.6分層抹灰的厚度應盡量薄,每層厚度6-8mm為宜,每次之間具有技術間歇時間。
3.7砌塊外墻上的水平方向凹凸部位(腰線、雨罩、窗臺、分格縫等)應按規(guī)定抹出泛水和滴水槽(或鷹嘴線)。
3.8在墻體預埋電氣配管,可待砌體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后專用工具切槽,使槽深大于配管直徑10mm,將配管在槽內固定牢固,對于開槽墻身抹灰,應先進行基層處理,用噴霧器吹洗濕潤管槽后,然后用20%的108膠水泥砂漿(水:108膠為4:1,再摻20%水泥)涂刷墻面,并沿管道敷設方向加掛鋼絲網(wǎng)加固,其寬度應跨過槽口,每邊不小于50mm,繃緊釘牢。隨即進行抹灰。
3.9抹灰完成后,要做好防雨遮蓋,避免雨水直接沖淋墻面,受日照直射墻體,要做好遮陽處理,必要時用噴霧器噴水養(yǎng)護。
結語
總之,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施工控制,必須重點做到以上幾點.最關鍵的是要加強現(xiàn)場施工管理,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技術交底,嚴格按規(guī)范操作。即應先從原材料入手,確保材料質量,然后用砌體技術措施來控制砌體質量,最后控制抹灰質量,以得到滿足要求的墻體。
參考文獻
[1] 03J104,國家標準圖集.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筑構造.
[2] 05J3-4,05系列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加氣混凝土砌塊墻.
[3] 蒸汽加壓混凝土砌體工程施工工藝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