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隧洞的開鑿因為受地質條件、施工條件以及安全穩(wěn)定性等因素的制約而成為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難題。本文著重討論隧洞施工中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隧洞;施工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A水工隧洞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即小、中、大和特大型隧洞。其中中小型隧洞在水電站及引水工程中所占的份額最多,故為水工隧洞之重;又因中大型隧洞具有單位長度開挖量少、出渣量少、受地質影響較小,洞口安全支護比較方便等特點,設計施工方案時可采用標準方案或同類工程類比法。
1 開挖方式
隧洞開挖方式有全斷面開挖法和導洞開挖法兩種。開挖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隧洞圍巖的類別、斷面尺寸、機械設備和施工技術水平。合理選擇開挖方式,對加快施工進度,節(jié)約工程投資,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意義重大。
1.1 全斷面開挖法
全斷面開挖法是將整個斷面一次鉆爆開挖成洞,待全洞貫通后或待掘進相當距離以后,根據(jù)圍巖允許暴露的時間和具體施工安排再進行襯砌和支護;這種施工方法適用于圍巖堅固完整的場合。全斷面開挖,洞內工作面較大,工序作業(yè)干擾相對較小,施工組織工作比較容易安排,掘進速度快。全斷面開挖可根據(jù)隧洞斷面面積大小和設備能力采用垂直掌子掘進或臺階掌子掘進。垂直掌子掘進因開挖面直立,作業(yè)空間大,當具有大型施工機械設備時,作業(yè)效率高,施工進度快;臺階掌子掘進是將整個斷面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超前于下層一定距離掘進,為了方便出渣,上層超前距離不宜超過2~3.5m,且上下層應同時爆破,通風散煙后,迅速清理上臺階并向下臺階扒渣,下臺階出渣的同時,上臺階可以進行鉆孔作業(yè)。由于下臺階爆破是在兩個臨空面情況下進行的,可以節(jié)省炸藥;當隧洞斷面面積較大,但又缺乏鉆孔臺車等大型施工機械時,可以采用這種開挖方式。
1.2 導洞開挖法
導洞開挖法就是在開挖斷面上先開挖一個小斷面洞(即導洞)作為先導,然后再擴大至設計要求的斷面尺寸和形狀。這種開挖方式,可以利用導洞探明地質情況,解決施工排水問題,導洞貫通后還有利于改善洞內通風條件,擴大斷面時導洞可以起到增加臨空面的作用,從而提高爆破效果。
根據(jù)導洞與擴大部分的開挖次序,有導洞專進和導洞并進兩種方法。導洞專進法是將導洞全部貫通后,再進行擴大部分開挖,有利于通風和全面了解地質情況,但洞內施工設施一般要進行二次鋪設,費工費事;除地質情況復雜外,一般不采用。導洞并進法是將導洞開挖一段距離(一般為10~15m)后,導洞與斷面擴大同時并進。導洞開挖法一般是在工程地質條件惡劣、斷面尺寸較大、不利于全斷面開挖時才采用的開挖方法。
1.2.1 上導洞開挖法
導洞布置在隧洞的頂部,斷面開挖對稱進行。這種方法適用于地質條件較差,地下水不多,機械化程度不高的情況。其優(yōu)點是安全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如頂部圍巖破碎,開挖后可先行襯砌,從而安全施工;缺點是出渣線路需二次鋪設,施工排水不方便,頂拱襯砌和開挖相互干擾,施工速度較慢。
對開馬口是將同一襯砌段的左右兩個馬口同時開挖,隨即進行襯砌。為安全起見,每次開挖馬口不應過長,一般以4~8m為宜。在地質條件較好,圍巖與拱圈粘結較牢的條件下,采用對開馬口,可以減少施工干擾,避免爆破打壞對面邊墻。當圍巖較松散破碎時,應采用錯開馬口方法。即每個襯砌段兩個馬口的開挖不同時進行,一個馬口開挖后立即進行襯砌混凝土澆筑,待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再開挖和澆筑另一個馬口,各段馬口的開挖可交叉進行。也有把隧洞頂拱挖得大一些,使頂拱襯砌混凝土直接支承在圍巖上,而不需要再挖馬口。
1.2.2 下導洞開挖法
導洞布置在斷面的下部。這種開挖方法適用于圍巖穩(wěn)定、洞線較長、斷面不大、地下水比較多的情況。其優(yōu)點是洞內施工設施只鋪設一次,斷面擴大時可以利用上部巖石的自重提高爆破效果,清理方便,排水容易,施工速度快;缺點是頂部擴大時鉆孔比較困難,石塊依自重墜落,巖石形狀不易控制,如遇不良地質條件,施工不夠安全。
1.2.3 中間導洞開挖法
導洞在斷面的中部,導洞開挖后向四周擴大。這種方法適用于圍巖堅硬,不需臨時支撐,且具有柱架式鉆機的場合。柱架式鉆機可以向四周鉆輻射炮眼,斷面擴大快,但導洞與擴大部分同時并進,導洞出渣困難。
1.2.4 雙導洞開挖法
雙導洞開挖又分為兩側導洞法和上下導洞法兩種。兩側導洞開挖法是在設計開挖斷面的邊墻內側底部分別設置導洞,這種開挖方法適用于圍巖松軟破碎、地下水嚴重、斷面較大,需邊開挖邊襯砌的情況。上下導洞法是在設計開挖斷面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兩個導洞,這種方法適用于開挖斷面很大、缺少大型設備、地下水較多的情況,其上導洞用來擴大,下導洞用于出渣和排水,上下導洞之間用豎井連通。
導洞一般采用上窄下寬的梯形斷面,這樣的斷面受力條件較好,并且可以利用斷面的兩個底角布置風、水、電等管線;導洞的斷面尺寸應根據(jù)開挖、支撐、出渣運輸工具的大小和人行道布置的要求確定;在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導洞尺寸應盡可能小一些,以便加快施工進度,節(jié)省炸藥用量;導洞高度一般為2.2~3.5m,寬度為2.5~4.5m(其中人行道寬度可取0.7m)。
2 隧洞塌方預防和處理措施
在水利水電工程隧洞施工中最易出現(xiàn)的安全事故就是隧洞塌方。對待水利水電工程隧洞塌方,認真搞好預防工作,將會取得良好的效益。預防隧洞塌方,主要從以下三點著手:
首先,認真搞好勘測設計。在隧洞工程的勘測設計工作中,深入細致調查和勘探隧洞所在區(qū)域的地質環(huán)境,詳細掌握隧洞軸線和進出口的地質資料,對隧洞穿越埡口、溝谷和山體認真分析,盡可能全面掌握所有可能發(fā)生塌方的不良地質情況。選擇洞線時,盡量避開斷層、溶洞、堆積體流砂、地下水和軟弱破碎帶等不良地層,若必須通過時,應事先考慮相應的技術措施,正確選定施工方法,認真搞好施工組織設計,以便指導工程施工。
其次,施工中應正確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和防塌技術措施,準備必要的材料和工具。防塌措施有:搞好施工排水、采用弱爆破或不爆破開挖技術、合理掌握開挖進度、加強支撐和襯砌進度等。
再次,施工過程中應經(jīng)常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發(fā)生塌方的種種預兆,及時采取工程技術措施,防止塌方事故的發(fā)生。
3 隧洞塌方處理措施
塌方發(fā)生后,應首先加固未塌地段,以防塌方蔓延,讓搶險工作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同時,要組織相關人員到塌方現(xiàn)場調查研究,查明塌方的范圍、性質以及塌方區(qū)圍巖的地質構造和地下水活動情況,認真分析形成塌方的原因,及時制定出可行的塌方處理方案。
根據(jù)塌方的規(guī)模和塌碴的補給情況,塌方可分為大塌方和小塌方。當塌方體厚度大,范圍長,已將開挖坑道堵死,或塌方還繼續(xù)不停的擴展,人員不能或不易進入塌穴的,屬于大塌方;反之,當塌方體不足以將坑道全部堵塞,塌方在較長的時間內不再發(fā)展或基本停止,人員有可能進入塌穴觀察處理的,屬于小塌方。根據(jù)塌方的危害程度,塌方亦可分為嚴重塌方和輕微塌方。對于塌方后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或損失的,屬于嚴重塌方;反之,屬于輕微塌方。無論是何種塌方,我們都應認真對待,并根據(jù)塌方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塌方處理技術措施。
結束語
水工隧洞是水利樞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隧洞線路必須與水利樞紐的建設任務相適應,并須根據(jù)地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水文等條件選定。
參考文獻
[1]鐘漢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2004.
[2]宗敦峰.水利水電施工.2008.
[3]熊啟鈞.隧洞.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