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原本應(yīng)該成為A股市場穩(wěn)定器與定海神針的藍籌股,卻成了毀滅財富的機器,投資者因此蒙受巨額的投資損失。
今年以來,中國藍籌股一直都是管理層的掌上明珠。證監(jiān)會多次表態(tài),藍籌股是股市價值的真正所在,而且,為了讓投資者追捧藍籌股,證監(jiān)會還加大了對“炒新股、炒小盤股、炒績差股”的監(jiān)管力度。郭樹清更是親自出面為藍籌股唱多,手把手地教投資者要買進大盤績優(yōu)股。
但藍籌股終究只是扶不起的阿斗。盡管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其市場表現(xiàn)卻令人失望,在今年的行情中,藍籌股節(jié)節(jié)敗退,并因此帶領(lǐng)股市大盤步步走低。如中石油,于7月12日創(chuàng)出了該股自2007年11月5日上市以來的新低8.75元。而工商銀行于7月13日也創(chuàng)出了近3年來的最低點3.73元。那些買進大盤績優(yōu)股的投資者損失慘重。
實際上,在最近幾年,藍籌股一直扮演著投資者財富毀滅機器的角色。根據(jù)7月17日廣州《投資快報》報道,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等10家藍籌股公司在最近五年中共計蒸發(fā)市值逾12萬億元,成為A股市場的十大財富毀滅機器。其中,僅中國石油一家就毀滅財富高達5.7萬億元。
原本應(yīng)該成為A股市場穩(wěn)定器與定海神針,卻成了毀滅財富的機器,投資者因此蒙受巨額的投資損失,這樣的藍籌股如何讓投資者推崇?也正因如此,盡管有郭樹清主席強調(diào)“藍籌股有罕見的投資價值”,但投資者還是義無反顧地拋棄了藍籌股。
藍籌股為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甚至成了財富毀滅的機器?這本身就與A股市場對藍籌股的定義不實有關(guān)。A股市場上的藍籌股并不是從回報投資者的角度來定義,更多是從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或總股本的多少來定義的,藍籌股基本上就是大盤股的代名詞。如果這些股票還有一定的業(yè)績,或者有著央企、大國企的背景,那么這類股票基本上都被納入到大藍籌的范圍。
也正因如此,A股市場上的藍籌股通常都缺少必要的投資價值。雖然有的藍籌股公司本身業(yè)績還不錯,但由于公司股票的高價發(fā)行,或上市后股票價格的高企,這些藍籌股的投資價值被大大地透支了。最明顯的如中石油,這家公司曾經(jīng)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是國內(nèi)股市上一家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公司。但由于中石油A股高價發(fā)行與高價上市的緣故,最終成了A股市場最大的一臺投資者財富毀滅機器。
盡管該公司每年現(xiàn)金分紅比例都高達40%以上,但投資者投資該公司股票的回報甚至遠不如把錢存到銀行里所得到的利息高。如2011年中石油分別在半年報與年報中推出每10股派1.6229元與每10股派1.6462元現(xiàn)金分紅方案,累計每股派現(xiàn)0.32691元,占其去年每股收益0.73元的44.78%。但由于中石油A股發(fā)行價高達16.7元,回報率僅為1.96%,遠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如果以中石油A股上市首日的開盤價計算,其回報率更是只有0.67%,投資者需要150年才能收回投資回報??梢?,藍籌股的高價發(fā)行與高價上市,極大地毀滅了藍籌股本身的投資價值。這是造成藍籌股成為扶不起的阿斗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藍籌股之所以成為投資者財富毀滅的機器,也與這些公司強烈的融資欲望有關(guān)。而且由于藍籌股主要是大盤股,所以這些公司在融資時通常都是獅子大開口,帶給市場巨大的殺傷力。最典型的如中國平安,2008年一次推出1500億元的再融資計劃,不僅拉開了2008年大熊市的序幕,而且該公司股價也從149.28元跌到了19.90元,中國平安的投資者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投資損失。至于以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對再融資的需求更是永無止境,這也正是導(dǎo)致這些銀行股遭到市場拋售的重要原因所在。
因此,從回報投資者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上的藍籌股基本上都是一些“偽藍籌”。如何讓這些“偽藍籌”成為真正的藍籌股,這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只有當這個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藍籌股才能真正肩負起中國股市定海神針的作用,藍籌股才會成為投資者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