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各種教育觀念、思想風云變幻,相互激蕩。這激發(fā)了人們對教育的思考,但也引發(fā)了一些認識誤區(qū),在現(xiàn)實中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下面是我對賞識教育和講授教學法的一點思考,與大家一起討論。
一、走出對賞識教育的“誤區(qū)”
近年來,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學生是“夸”出來的。的確,相對于我們過去的“挑錯”教育來說,賞識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現(xiàn)實中有許多人對賞識教育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qū)”,認為賞識教育“只要表揚,不要批評”或“多表揚,少批評”。這種“賞識教育”,不管出于何種理由,其結果恐怕只能與表揚者的初衷相反。賞識學生自然要對學生良好的言行給予贊美、鼓勵、表揚,但賞識并不意味著不要批評。因為錯誤就是錯誤,任何掩飾遮蓋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有的教師也許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自尊心和敏感性強,動不動就“逆反”,因此要盡量少批評,或是不批評。的確,現(xiàn)在的學生在家里是“寵兒”,在社會上是“驕子”,他們生活在過多的呵護中,耐批評、耐挫折能力低。但這正說明批評與懲罰的必要性。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其實,表揚和懲罰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每種教育手段所產(chǎn)生的效果取決于運用的是否恰到好處。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接受適當?shù)谋頁P和懲罰都是必要的。高明的教育者總是針對不同的時間、場合、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等,機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并努力將這種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這樣的教育才是科學的、合理的。
二、走出對講授法的“誤區(qū)”
自從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作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講授法早已被人們貼上了“灌輸式”“填鴨式”教法的標簽。似乎與當前新課程積極提倡的“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格格不入。每逢公開教學、教學比武、課例研討,都好像必須拋棄講授法,更有甚者,將講授式教學法判定為造成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刻板的“元兇首惡”,被當做衡量課堂教學優(yōu)劣的“一票否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故而,很多老師,也包括一些領導,言必稱自主、合作、探究,而對講授法大加抨擊,唯恐自己拖了新課改的后腿,成為眾人的笑柄。但是只要真正聯(lián)系我們的教學實際,就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有必要給講授式教學法正名。
筆者認為,講授法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古至今一直是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其優(yōu)勢至少有以下幾點:
1.講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輕松的事情。
2.講授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由于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nèi)涵更是不易發(fā)現(xiàn)。所以,正是借助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和精辟分析,學生才得以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從而不僅學到學科的系統(tǒng)知識。而且還領會和掌握了蘊涵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
3.講授法有利于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融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yǎng)、情感,流露出教師內(nèi)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的輸出,也是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熏陶著學生的心靈??梢哉f,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
我認為,不同的教學法既然存在,并被人們利用就一定有它的優(yōu)勢。當然,每種教學法也自有其局限性或劣勢。而教學藝術的奧秘就在于如何靈活有效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最大效用,這才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不斷總結實踐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鄉(xiāng)寧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