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課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著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默讀是最基本的閱讀方式,是學生在學習各門學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正是通過默讀的方式來體現(xiàn)的。
一、默讀,“缺失”在書聲瑯瑯的課堂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由此可見,默讀既是教學目標,也是閱讀教學中—個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教科書從二年級起,就開始安排默讀的訓練。新課程也在倡導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為了順應這一理念。倡導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就重視合作交流、讀書背誦、對話爭論。但細細思索這樣的課堂,發(fā)現(xiàn)缺少了默讀的課堂顯得情趣十足而理趣不夠。反思時下的語文課堂,為了書聲瑯瑯,為了氣氛活躍,我們竭盡全力地采用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對讀、齊讀、范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等形式。讀的花樣很多,讀了一遍又一遍,可讀來讀去仍停留在理清情節(jié)、模仿人物語氣的層面上,學生并沒有多少“心”得。教師很少肯花時間讓學生潛心地去默讀課文、去思考問題,沒有真正地將默讀放在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
二、默讀,止步于“有聲勝無聲”的博弈
語文課堂固然需要活躍的氣氛、熱鬧的場面,但是相機、適度的“休止”與“空白”,讓課堂出現(xiàn)一種靈敏的寂靜的氣氛也是不可或缺的?!皩W而不思則罔”,離開了安安靜靜地思考、揣摩、品位的課堂又有什么生命力可言,探究其原因,我認為無外乎以下兩點:
1.片面理解“以讀為本”的內涵
新課程指出,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確實,“讀”是閱讀教學永恒的主題?!耙宰x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語文課程目標之一是“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默讀”算得上是人們終身學習的一種主要閱讀方法,我們很難看到在圖書館、閱覽室、電腦前讀書查資料、讀報紙、看信件時會有人在高聲朗讀。僅僅重視朗讀而忽視默讀,就曲解了“以讀為本”的內涵。閱讀教學追求的是全面而完整的“讀”。
2.過分追求“動感課堂”的熱烈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充滿了“動”。聽,課堂上充滿著瑯瑯的讀書聲和此起彼伏的討論聲;看,教學中設計的極具個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樣的作品展示。這一切,使平靜的課堂變得“熱鬧”,使單調的課堂變得“生動”。課堂氛圍熱烈是新課標下許多教師作為衡量一堂好課的重要標準。教育學早就告訴我們,只有讓學生靜下心來默讀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產(chǎn)生獨特的體驗,才能讓學生越來越深入地走進語言文字描繪的境界之中。
三、默讀,足以點亮我們的課堂
默讀是枝葉,朗讀是根本;只有學會朗讀,才能學會默讀。默讀訓練,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忽視了默讀的語文教學,就猶如無根之枝。
1.默讀能提高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率
默讀的獨特性在于它不出聲,省去了發(fā)音動作,不必兼顧發(fā)音器官的工作和聽覺的感受,人的視覺接受文字符號后,直接發(fā)送給大腦進行譯碼,以較集中的注意力立即進行理解。小學生默讀時平均每分鐘閱讀300~500字,最快一分鐘可達700~800字,是有聲朗讀的8~10倍,大大提高了閱讀的速度,提高了閱讀效率。
2.默讀能保持閱讀情緒,有利于靜心思考
默讀由于不出聲,不會互相干擾。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更利于學生集中思考、理解所讀的內容,而且不易疲勞。朗讀時,人的視覺、聽覺、發(fā)音系統(tǒng)都要高度集中,時間一久,自然就會疲勞;而默讀則很好地彌補了這一缺陷,它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把通過眼睛獲得的文字信息迅速處理并靜心思考,能以個體為主,讓學生真正做到獨立感悟,且不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在默讀過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幾遍,還可以結合上下文多讀幾遍。停下來思考、質疑、釋疑,讀到動情處還可細細咀嚼,品味再三。從而有效提高閱讀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質量。
3.默讀適用性強,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朗讀為默讀準備了條件。默讀是閱讀的高級階段?,F(xiàn)代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終身學習”已經(jīng)成為時代的需要。默讀由于實用價值高、速度快且理解深、適用性廣而被人們廣泛采用。默讀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閱讀方式。在注重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教師更應注重學生默讀能力的提高和習慣的養(yǎng)成。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默讀,應該在課堂中出彩
語文課堂教學要高舉“讀”的大旗:要讀,真正的讀!但是很多人對“課標”表述的“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沒有具體弄清閱讀的真正內涵。往往把“閱”和“讀”割裂開來,只注重讀的聲音、讀的形式、讀的技巧。一句話,強調的是學生的嘴巴,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內心,把“閱”字幾乎是扔掉了?!伴啞本褪怯醚劭?,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讀”。讀書是要讀出自己的感受,并不是為了讓別人覺得好聽、動聽。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讓學生“默讀”,更能讓他們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與作者去“對話”,與作者的心靈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深深地感動。默讀不只是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怎么寫,有什么疑問,它還喚起了學生的獨特聯(lián)想、體驗、認知,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帶有濃厚的學生主體的個性色彩。
“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都在聚精會神地思考,這將是課堂最真最美的時刻?!睂庫o足以致遠,靜思方得智慧!閱讀教學正需要這種“綠色冷場”。讓我們不固囿于熱鬧的形式,摒棄浮躁,讓“默讀”在課堂中出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區(qū)潞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