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彤
(齊齊哈爾大學哲學與法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我國刑事審判程序分流體系研究
祖 彤
(齊齊哈爾大學哲學與法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在刑事訴訟中將案件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流。對較為重大復雜的案件按照普通程序進行處理,以增強程序的公正性。對簡單的案件采取簡易程序、簡化審和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進行,以提高訴訟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當前我國刑事訴訟程序分流體系已基本形成,但適用率還很低,應在制度設計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凸顯刑事審判程序分流的價值。
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簡化審;快速辦理機制
我國1979年刑事訴訟法只確立了一種審判程序模式,雖然第105條規(guī)定自訴案件和其他輕微刑事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但法院在審理這類案件時實際上很少實行獨任制,主要原因是法律對此沒有強制性的規(guī)定,審判員也不愿意單獨負責。①陳光中:《刑事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頁。此后,隨著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司法資源與案件數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更好地配置司法資源,1996年修改的刑事訴訟法在普通程序之外設立了簡易程序。
對于復雜、重大的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集中人力物力精心審理是十分必要的。但對于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判處較輕刑罰的案件也不加區(qū)別地適用普通程序,必然造成司法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費。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刑事案件數量的大量增加,使原本已經緊張的審判力量更加捉襟見肘。鑒于這種壓力,全國人大法工委及最高人民法院開始積極探索“大車拉大貨,小車拉小貨”的高效運作方式,即將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輕微刑事案件從普通程序中分流出來,采用較為簡便、快捷的程序來處理,以此提高訴訟效率。因此,簡易程序分流的直接價值在于提高訴訟效率和節(jié)約司法資源。根據北京市某法院的統計,1998年至2000年刑事案件的年結案率均為100%,結案時間平均為10天左右,這在刑事訴訟法修改前是根本做不到的。②黃鵬:《刑事簡易程序的訴訟效率》,《法律與生活》2003年第24期。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74條的規(guī)定,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是:(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公訴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2)告訴才處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2條規(guī)定,公訴案件的被告人對于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予以否認;比較復雜的共同犯罪案件;被告人是盲、聾、啞人;辯護人作無罪辯護等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與普通程序相比,簡易程序有以下特點:(1)審判組織簡化,由一名審判員獨任審判即可,不必組成合議庭。(2)公訴人及辯護人出庭簡化,檢察機關可以不派員出席法庭,被告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和辯護,辯護人也可以不出庭,但應在開庭前將書面辯護意見遞交法院。(3)庭審過程簡化,不受普通程序中有關訊問被告人,詢問證人、鑒定人,出示證據,法庭調查以及法庭辯論各階段的程序限制,但被告人在判決宣告前做最后陳述的程序是不能簡化的。(4)審理期限縮短,法院應當在受理后20日內審結。
簡易程序的適用使得一些簡單的案件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審結,提高了訴訟效率,但實踐中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簡易程序適用比例較低。我國基層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刑事案件的比例基本上維持在40%至50%左右,這與西方發(fā)達國家適用簡易程序高達90%的比例差距甚大,①陳 光中:《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頁;樊崇義:《刑事訴訟法專論》,中國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497頁;熊秋紅:《刑事簡易速決程序探究》,陳光中、江偉:《訴訟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頁。較同期民事簡易程序適用比例也低出幾十個百分點,據有關部門統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層人民法院受案總數的71%,個別沿海發(fā)達地區(qū)達90%。②李 克才:《解讀〈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東方法眼網,http://www.dffy.com/wz/zhaishowasp?id=1027,2003-11-17。因而,有必要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比例。第二,簡易程序適用范圍較窄。當前,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刑事案件類型主要是情節(jié)較輕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財產權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據統計,這些案件占簡易程序案件總數的70%至80%。③郭志媛、張建英:《關于刑事簡易程序的調研報告》;樊崇義:《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11頁。在這三大類案件中,又以盜竊案件為最多,其他如故意傷害、容留、介紹賣淫、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件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交通肇事案件也占有一定比例。④郭志媛、張建英:《關于刑事簡易程序的調研報告》;樊崇義:《訴訟法學研究》(第11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14頁。綜觀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類型,大多數是主觀惡性較淺、危害結果較輕的犯罪。應該說,司法人員適用簡易程序仍存在認識誤區(qū),即以犯罪性質而不是以可能判處的刑罰為標準決定案件是否適用簡易程序審理,這導致刑事簡易程序的適用高度集中于侵財犯罪、過失犯罪,而對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可能處以一定幅度刑罰以下的職務犯罪、經濟犯罪等則很少涉及。⑤祖鵬:《刑事簡易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第三,簡易程序適用標準仍然模糊。有數據顯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及單處罰金案件占案件總數的70%至80%,但實際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數僅占40%左右。⑥楊屹洲:《我國刑事簡易程序之實證研究》,華東政法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也就是說,還有30%至40%適用了普通程序。除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22條規(guī)定的4種情況外,其主要原因在于檢察院法院對“依法可能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的理解。有的理解為法定刑,有的理解為宣告刑,認為開庭以前無法確定宣告刑,如對法定刑為3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建議適用簡易程序,即意味著檢察機關建議法院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對“否認犯罪事實”、“復雜共同犯罪”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認識。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刑事簡易程序對于提高審判效率、節(jié)約訴訟資源以及保障案件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審判實踐中的適用比例較低、適用范圍較窄和適用標準相對模糊嚴重制約了其作用的發(fā)揮。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分流改革的力度。
普通程序簡化審(以下稱“簡化審”)是指在現有刑事訴訟的框架內,對某些適用普通程序的刑事案件,在被告人認罪的前提下,在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基礎上,采取簡化部分審理程序,快速審結案件的一種新的法庭審理方式。⑦劉根菊,黃新民:《從普通程序簡化審看我國刑事速決程序的建構》,《法學評論》2005年第3期。該程序是對基本分流的進一步調整。
現行刑訴法規(guī)定的簡易程序由于對宣告刑有明確的限制(不得超過三年有期徒刑),相當部分的被告人認罪的案件因法律的規(guī)定被排除適用簡易程序而進入普通程序,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繁瑣程序,導致一些基層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的任務依然異常繁重,不能滿足提高訴訟效率的需要。⑧孫長永:《試論“普通程序簡化審”》,《學術研究》2001年第12期。美國大法官曾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旁聽一個案件,他們很不理解,為什么被告人認罪,還要一個個地出示證據,還要不斷地發(fā)問?⑨王冬香:《刑事簡易程序審判改革歷程——刑事獨任法官手記》,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63-264頁。實際上,庭審中有些煩瑣的程序,因被告人認罪,是可以簡化的。正是基于這種考量,2003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聯合發(fā)布了《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簡稱《若干意見》)。
根據“兩高”一部的司法解釋,簡化審的內容主要包括:1.簡化審適用的范圍?!度舾梢庖姟返?條規(guī)定,簡化審適用于被告人對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無異議,并自愿認罪的第一審公訴普通程序案件。但該意見第2條規(guī)定“不適用”的情形:(1)被告人系盲、聾、啞人的;(2)可能判處死刑的;(3)外國人犯罪的;(4)有重大社會影響的;(5)被告人認罪但經審查可能不構成犯罪的;(6)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認罪或不同意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的;(7)其它不宜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的。2.簡化審簡化的內容。根據《若干意見》第7條的規(guī)定,適用簡化審審理,在程序上可作如下簡化:(1)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進行供述;(2)公訴人、辯護人、審判人員對被告人的訊問、發(fā)問可以簡化或者省略;(3)控辯雙方對無異議的證據,可以僅就證據的名稱及所證明的事項作出說明。合議庭對公訴人、被告人、辯護人均無異議的證據,可以當庭予以認證。對于合議庭認為有必要調查核實的證據、控辯雙方有異議的證據及控方、辯護要求出示、宣讀的證據,應當出示宣讀,并進行質證;(4)控辯雙方主要圍繞罪名確定、量刑及其它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
《若干意見》對于簡化審程序適用案件范圍沒有特別限定,決定適用該程序的關鍵因素是“被告人認罪”,即被告人對基本事實無異議并且自愿認罪。簡化審適用效果明顯,節(jié)約了庭審時間,縮短了審判周期。
輕微刑事案件快速辦理機制(以下稱“快速辦理機制”)是在充分考量簡易程序、簡化審的基礎上對簡易程序分流的再調整。
筆者認為,經過簡易程序分流、簡化審分流的調整,法院審理刑事案件的效率顯著提升,但是,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效率并沒有提高。以北京市順義區(qū)檢察院為例,隨機抽取了2007年度35件簡易程序案件,其偵查和審查起訴平均辦案時間為94.3天,最長為210天;審判平均辦案時間為13.3天。根據訴訟法規(guī)定,一般刑事案件偵查(包括刑拘和逮捕)和審查起訴的審限為97天。由此可見,上述所謂“簡易程序”案件對于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并不簡易。因此,有必要對刑事案件再次實行繁簡分流,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以便把有限的司法資源集中于辦理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從而提高訴訟效率,保證辦案質量。①黃海龍、張建忠:《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解讀》,《人民檢察》2007年第7期。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出臺了《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根據《意見》第3條的規(guī)定,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才能適用快速辦理機制:案情簡單,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單處罰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實施了被指控的犯罪;適用法律無爭議。實際上該條件是簡易程序條件與簡化審條件的有機復合,其目的在于將這些案件從簡易程序案件中分流出來,以適用更快的程序。另外,《意見》第4條又規(guī)定了排除適用條件,即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涉外刑事案件、故意實施的職務犯罪案件以及其他疑難、復雜的刑事案件,不適用快速辦理機制?!兑庖姟返?條規(guī)定,審查批捕時,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應在3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未被拘留的,應在5日內作出決定。審查起訴時,應在20日內作出是否提起公訴的決定;辦案任務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應在30日內作出決定,不得延長辦理期限。第7條又規(guī)定,應當簡化制作審查逮捕意見書和審查起訴終結報告。該規(guī)定明顯縮短了審查逮捕和審查起訴的辦案期限。
《意見》出臺后,各地相繼出臺了有關規(guī)定,例如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公安局聯合出臺《關于快速辦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的輕微刑事案件的意見》;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出臺《關于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等,極大簡化和縮短了輕微刑事案件的辦案流程和期限。以深圳羅湖區(qū)檢察院為例,2007年4月3日,羅湖區(qū)公安分局、檢察院、法院聯合簽署《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辦法》,2007年4月10日至2008年5月底,公安機關適用快速審理程序提請批準逮捕案件804宗,占案件總數的38.8%,公安機關偵查案件的平均時間為20天,檢察機關適用快速審理程序辦理案件860宗,占案件總數36.4%,平均辦案時間為10天,其中審查逮捕3天,審查起訴7天,法院適用快速審理程序作出判決案件843宗,占判決案件總數的35.2%,平均審判時間為13天。②孟昭文:《依法快速辦理輕微刑事案件的實踐操作》,《人民檢察》2008年18期。另據深圳羅湖區(qū)看守所統計,2006年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被告人,從被采取強制措施到法院作出判決,平均審前羈押時間為137天,有些長達八九個月,“關多久判多久”的現象屢有發(fā)生。而2007年羅湖區(qū)實行輕微刑事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后,同類案件的審前羈押時間平均為43天,比以往的137天縮短四分之三。③王斗斗:《輕微刑案快速辦理終結“關多久判多久”》,《法制日報》2008年7月17日第8版。
經過探索與實踐,我國刑事審判程序分流體系已基本形成,未來改革的方向在于偵查程序、審查起訴程度以及刑事二審程序的簡化以及簡易程序、簡化審和快速辦理機制的健全與完善,從而更好地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刑事訴訟效率,促進司法公正的實現。
DF73
A
1003-4145[2012]02-0123-03
2011-07-21
祖 彤,齊齊哈爾大學哲學與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學基本理論。
(責任編輯:周文升wszhou66@126.com)